03.08 魏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网络水军大都督


魏延作为蜀国仅次于“五虎上将”的大将,在刘备去世后,一直未受到重用,这对于人才凋零的蜀国来说堪称是一场灾难。魏延或许在他的做人上有短板,得罪了一些不该得罪的人,但他无论是在武艺和兵法谋略上,均不输于五虎,却在后期一直被打压,这也从侧面反应出蜀国在人才使用上的弊端,或许这就是蜀国最先灭亡的根本原因。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陈寿在《三国志》原著中称魏延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而作为五虎上将之首的“武圣”关羽,曾亲自在校场上考交过魏延,并对其评价道“其兵法武艺确是学有所长”,因此,魏延深受刘备的器重。在刘备入主益州时,魏延两次生擒西川名将冷苞,累积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在攻取了汉中之后又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员。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数次击败曹军的进犯,确保了汉中寸土未失,单就这一点来说,魏延胜过关羽多多,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并斩杀了曹魏大将王双等多人,其战功远在蜀国诸将之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王,需留大将镇守汉中,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张飞必是汉中太守的最终人选,就连张飞本人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

但刘备却出人意料的任命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由此可见魏延在刘备的心目中占据了何等的位置。刘备在离开汉中之前曾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

刘备在称帝建立蜀汉之后,又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作为一代雄主的知人之明。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的时候:“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后来诸葛亮在失街亭斩马谡的时候,曾泪流满面的深悔没有记住刘备给他的提醒,最终导致了这次惨败,并对刘备的知人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北伐中原而进驻汉中,再次晋升魏延为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魏延率军迎战曹魏唯一还在进攻的部队,以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率领的主力的大军,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命张郃围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派魏延援救王平,此战魏延大败魏国名将张郃,吓得司马懿不敢出战。

魏延在随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役中,数次请求诸葛亮拨给他精兵,由他效仿韩信出奇兵于子午谷,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感叹自己之才不为所用。

《三国志》中曾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那时长安唾手可得,中原即可大定,而诸葛亮却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虽然精通兵法,勇猛绝伦,但诸葛亮的挚友杨仪却对魏延不屑一顾,而魏延也数次声称要拿刀剁了杨仪,此举无疑为他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因病逝世于五丈原。此时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率军退回汉中并令魏延断后,魏延大怒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的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随后便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的前面,用烧毁栈道的方式来阻止杨仪退兵。

随后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此时魏延人际关系上的短板显露了出来。

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忠心而称魏延谋反,在这种跳进长江也洗不清的情况下,魏延只得率其子魏猛及数名随从逃亡往汉中,但最终被杨仪派遣的马岱追上并将魏延父子斩杀,马岱在将魏延的头颅献与杨仪之后,睚眦必报的杨仪竟然用脚来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恶狠狠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随后他又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关于魏延是否谋反,《三国志》中曾记载:"原延意不被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这就是说魏延根本就不是降魏,只不过是想诛杀杨仪。这也不难理解,如果大军回川之后,睚眦必报的杨仪能饶过对头魏延吗?

魏延堪称是刘备帐下最悲情的大将,其文韬武略都是上乘之选,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早在荆州时,他就为了放刘备进荆州城而与文聘打得你死我活。而到了长沙之后,又为了投奔刘备而险些被诸葛丞相给砍了,在熬没了刘备、诸葛丞相、“五虎上将”之后,于两军阵前横刀立马但却不谙人情世故的魏延,最终又死在了杨仪的手上,不知他是命中注定还是得罪了哪路神仙?


王铭苇


魏延一开始只是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的一个偏将,职务比韩玄手下的黄忠还低,世上之人听说过黄忠的神勇,没听说过魏延的名字。当他想帮黄忠反抗韩玄时,没有几个士兵拥护他,最后落荒而逃。

这说明什么?魏延没有心机,以他的勇武,完全可以在曹操、刘备、孙权、或者刘表等人手下谋个一官半职。何况他还是河南人,找曹操、刘备谋职很方便。后来,诸葛丞相北伐时,他又没有心机,当众人的面说诸葛亮的主意没有他出子午谷的奇兵好。作为下属,有意见私下提,当众驳斥诸葛丞相,影响了领导的权威,当然意见得不到肯定。

当韩玄要杀黄忠时,魏延不服造反,这时候没个士兵拥护他,他的造反失败剧终。说明他带不了团队,后来和杨仪不和,被马岱所杀,这更说明他真的带不了团队,团队中人并不忠心于他。

魏延有时候很聪明,并不只有勇而无谋。刘备信任他,让他独守汉中十年,这证明了魏延的智勇。当时,他比张飞更受刘备重用。汉中是曹操必争之地。再后来,诸葛亮北伐时,让他经常打先锋,并把引诱司马懿父子到葫芦谷的重担交给了魏延,可见,诸葛亮也知魏延有勇有谋。既能诈败至真,又能保全自己。既能骗过老狐狸司马懿,又能完成设伏任务。魏延其实是真英雄。



只可惜,个人主义过重,没了好的结局,他不死,魏延和姜维一人带一支人马北伐,历史又会改写。


老姜聪蒜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认为对魏延的印象就是长有反骨,是一名叛将。不过正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是醉爱谈历史,今天给大家聊一聊魏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主要说三点。

(魏延剧照)

第一点、魏延不是降将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这说明什么?从魏延还只是个小兵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随着刘备。从他参军到最后被杀,都是在蜀汉效力。而不是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斩杀自己当时的主公而投降到蜀国。一个从名不见经传的的小兵逐步提升为将军,这足以说明魏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侧面说明魏延的能力是绝对非常出色的。

第二点、魏延没有背叛蜀国

(魏延剧照)

应该说,魏延对于蜀国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只是他的性格太过于直率,不懂得政治手腕。在蜀汉后期,五虎上将均先后死去,魏延成了蜀国的中流砥柱。诸葛亮去世后,蜀军不得不暂时放弃伐魏撤军。当时是让魏延来断后,但是魏延和诸葛亮、姜维一样,他也是一个极力主张北伐的人。再加上魏延和文官杨仪的矛盾几乎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他知道回去只会被杨仪所害,所以魏延拒绝断后。

本来蜀国后期一直就有人反对北伐,再加上诸葛亮死前已经再三嘱咐撤退,魏延的主战方针根本得不到众将士的支持。魏延愤怒之下选择了独自带本部兵马回蜀国。魏延在后面和杨仪的冲突中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最终被擒斩杀并灭了三族。在笔者看来,魏延顶多是抗命而已,反叛真的谈不上,这是杨仪给他扣上的帽子。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魏延自始至终都没有投降魏国,他只是不想听命于杨仪而已。有人说魏延狂妄自大,看不起杨仪这些文官。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论战功、资历和官职,魏延都在杨仪之上,但是却必须要听命于杨仪,所以魏延自然是不服。而杨仪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据史书记载,杨仪是一个妒贤嫉能的人。他不仅和魏延不和,他还和蒋琬、刘巴的关系比较紧张。

(杨仪剧照)

如果这些只是个人性格问题,有一句话足以说明杨仪的为人。他说: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意思就是说,当初诸葛亮死的时候,我要是领兵投降魏国该多好啊。这哪里是一个臣子该说的话?杨仪也因此被贬为庶民,之后仍不思悔改辱骂蜀国。

第三点、魏延有勇有谋

(魏延剧照)

作为一名以勇猛著称的悍将,魏延算是有勇有谋的名将。为诸葛亮献计子午谷奇谋,且不说此计能否成功,就这计谋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

总之,魏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到成为征西大将军,在蜀汉后期北伐中担任先锋大将,却在诸葛亮死后因为抗命被杀,实在可悲、可叹、可惜!


醉爱侃足球


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




纠结5182


演义中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册封五虎上将,分别是关张赵马黄五员大将。如果刘备再加设一个名额,将五虎将改成六匹狼,魏延绝对有实力上榜。

小说中魏延投降刘备之后,孔明便要将他斩首:

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要说三国时的降将,又何止魏延一人。孔明偏偏针对他,说他非忠义之士。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刚加入就遭受了白眼,这滋味哪能好受。

没办法,只能忍,兢兢业业的干着。

在正史中,魏延的遭遇其实跟演义中差不多。诸葛亮对他一直都有成见,但是刘备是很器重他的。

担当大任,坐镇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居于成都,便要留一大将坐镇汉中。众人都以为非张飞莫属,可刘备选择的却是魏延,让人意想不到。

上下哗然时,魏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番话说的可谓是气势磅礴,自刘备起,到群臣文武,莫不称其雄豪之气。

而魏延也并不是过嘴瘾之人,在他镇守汉中时,无敌敢来犯。说明他的确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生性孤傲 恃才傲物

魏延虽然有足够的能力,但他却没有足够的谦和之心。

跟随诸葛亮北伐,他不是如其他将领一般,听候诸葛调遣,而且想自领一军,分兵出战。如此作为,自然是遭到了诸葛亮的不满和猜忌。

而他跟同事关系的相处,更是一塌糊涂。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这也正是他跟杨仪两道奏表上到朝廷时,没一个人为他说好话,都说他反叛的根本原因,以致被杀,三族遭夷。

结语

要说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足以比肩五虎将。可是性格太傲,注定了他悲惨的下场。

其实他是跟关羽很像的一个人,都有十足的本事,能够独挡一方,妥妥的大将之风。但死穴都在性格上,恃才傲物,过分抬高自己,以致目中无人,视他人皆匹夫竖子。

人不可无傲骨,却不可有傲气。对于魏延,你们怎么看?


Ad哥哥


魏延他的确是一个投降的人,她原本是刘表手下的一名大将,正是在长沙城内,但是最后荆州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刘备开始侵占周围的各个城池,其中就包括这个长沙城,长安城有黄忠和魏延这两名大将镇守。

按道理来说完全没有能力攻破的,但是连老天都站在你这边,长沙城内,吵得不可开交,还想要杀黄忠,魏延拼死维护,可是韩雪心意已决任凭别人怎么说都一定要杀了黄忠,魏延见劝阻无效。

看来这次动武了拿起骨头就像韩玄劈成了两半,带着黄忠扬长而去,开了城门投了刘备。追随刘备之后,我也是成了众人议论的对象,等他权当没有听见一心为主,征战沙场,刘备耶力排众议全力提拔魏延。

之后刘备平定荆州四周后,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并且提议让刘备前去争夺汉中,说只要拿下了汉中,才能与曹操方庭抗拒,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刘备开始了西征之旅,他将自己最信任的人关羽和孔明留在了荆州。

带着庞统一起攻打西川,魏延也随之前往,虽然没有什么官职,但是它却是一刘备保镖跟随前往的,虽然只是保镖,但是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勇猛,绝非一般人所能比的。

没多久就帮助主公玄德拿下了多座城池,真的是夺取了汉中。之后你又被不满足汉中这块地方了,想要进攻四川,并亲自带兵出征,将魏延留在汉中中希望可以被拒曹操,魏延也不负众望,他在汉中的时间,没有人敢来闹事。这也足见魏延有多强,期间曹操也派人过来招降过,但全都被他拒之城外了,绝对是忠心蜀汉的。





V587累


还一个真实的魏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既然是小说,那么必然是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其中许多内容是作者虚构的。



首先,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是魏延天生反骨的话题,其实,所谓反骨,只是小说家的构思而已,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直至魏延死去,关于魏延谋反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其次,魏延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强,从刘备取汉中后,挑选镇守汉中之将这一点可以看出,魏延的军事才能在张飞和赵云之上。而且,魏延善于治军,“善养士卒”。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


再者,魏延是一个狂傲的人,刘备将汉中交于其手时,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最后,从其它史料记载来看,魏延也是个文武兼备,骁勇善战之人,个人武力值极高。关羽、张飞、马超等人相继去世后,他是蜀中难得的一员超群绝伦的上将。


史上对魏延的评价其实是有些片面的,不客观的,只是魏延居功自傲,自恃清高,自以为是,从而被同僚边缘化,显得有些另类,自然得不到重用。


智帝辉煌


大家看多了《三国演义》,总是会对于魏延存在偏见,认为魏延是因为他造反不成,才被诸葛亮安排的马岱所杀。


但是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魏延尽管为马岱所杀,但却不是诸葛亮的安排,而是长史杨仪的安排。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三国志》里对于魏延的记载:

平蜀有功,升迁牙门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备受刘备器重。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扎葭萌关。 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魏延与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援,而刘璋拒绝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张任、冷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


刘备军打败刘璋部队后,又派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魏延因数有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 建安十九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

委以重任,镇守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并定都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说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因为魏延说的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继位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抗魏有功,先主爱将

建兴五年,诸葛亮为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派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退回大营坚守。建兴十年,魏延与刘琰不合,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书信道歉。

好奇弄险,策危不用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一万人马,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西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的才能不能尽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琳怯而无谋,故愿自领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琳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居功自傲,师出无名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怎么能因一人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接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蜀汉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兵败被杀,谋反无证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便不听魏延的命令,就地解散了。

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无德匹夫,你还能再作恶吗!”随即诛灭魏延三族。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首先这个人军事能力是很强,在蜀集团绝对是顶尖的存在!例如奇袭子午谷!当时魏延提出由自己亲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 。这个计策实现很有可能改变三国格局!蜀汉集团和曹魏集团很有可能只存活一家,或者是两败俱伤!


vv宁静致远


魏延是个有大本事、有大睥气的人。

一、刘备是卓越的人才鉴别师,他让魏延守战略要地汉中,足见魏延绝对是有勇有谋的大才。

魏延,字文长,作为刘备私人武装跟备入蜀,因战功升牙门将军。时刘备晋汉中王,迁治成都,必须选重要将领守汉川,大家都认为此职非张飞莫属,飞也深以为然。谁知刘备却擢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全军上下无不惊讶。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我对你委以重任,你有何打算?魏延豪迈地答道:如果曹操带领天下兵马而来,请允许我为大王您抗击他;如果是由偏将带十万人马前来,请允许我为大王您吃掉他们。刘备称帝后,升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孔明驻军汉中,魏延率先锋部队,兼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魏延西进羌族地区,在阳溪败魏名将郭淮、费瑶,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以符节,晋封南郑侯。

魏延每次随孔明出兵,都想请得一万兵马,与丞相分兵会师于潼关,仿韩信、刘邦故事,孔明总是制止。网上谈论最多的子午谷奇谋,虽然有些弄险,但可证明魏延确是军事奇才。(邓艾偷袭阴平就是魏延奇谋的复制版,不也侥幸成功了?)

二、魏延矜持高傲,不知礼让,凭空竖敌,孔明死后又目无王法,造成人生悲剧。

刘备死后,魏延只买孔明的帐,但也没少发牢骚。孔明不让他独领一军,他常以为孔明胆怯,叹息自己的才能不能尽情施展。

魏延位高爵显,孔明帐下许多人都避让他而甘居其下,只有北伐参谋长杨仪不买魏延这个北伐副总司令的帐,两人势同水火。

建兴十二年,孔明出兵北谷口,魏延为先锋。秋天,孔明病重,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筹划死后退兵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魏延万一不听从命令,不理会他让全军照常撤退。这等安排,魏延处境危矣!要想活命,只有撤退一条路,可魏延竟还意想天开去立功,他对来探口风的费祎讲:丞相虽死,我还健在,府中亲戚和官员家属送丞相回国安葬,我率军继续北伐!况且我堂堂魏延,怎能为杨仪断后!这话错得厉害了,连孔明北伐都要请旨,现在作为北伐统帅孔明下令杨仪代理统帅,非常时期,杨仪参谋长代司令很正常、也合法,你魏延除非后主皇封,否则你无法上位!霸王硬上弓,自封统帅,没有法理依据,说白了,行为非法。

接下来,魏延昏招迭出。他得知杨仪南撤计划,大怒,趁杨仪大军没动,率部向南,并烧毁全部山间栈道, 等于截断北伐大军归路。魏延、杨表上表朝廷,蒋琬、董允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劈山开路,日夜兼程,紧挨魏延之后,魏延先占南谷口,杨仪派何平抗击魏延,何平叱责魏延: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这样?魏延大部散去,仅有自己和几个儿子直奔汉中。杨仪派马岱干掉了老魏,杨仪把老魏脑袋扔在地上,用脚踩着骂:你还能′做坏事吗?最终诛灭三族。魏延对蜀国还是十分忠诚的,他太有理想,并把理想现实化害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