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原生家庭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自信的孩子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有关系。小雨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自己从小就热闹画画,而且小雨的性格也是相对安静一些的,但是妈妈却怎么也不同意小雨去学习画画,一心要求小雨去参加拉丁舞培训班。孩子内心的愿望与妈妈的不一致,尽管小雨说了很多次,但都被妈妈驳回,小雨被迫去上课,但内心却是十分抗拒的。

其实小雨的妈妈身上的问题,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父母都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情有主见、自信大方,但是另一反面又是大包大揽孩子的生活,希望孩子能够乖乖听话,按照父母的要求去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想法,要知道,哪个有主见、思想独立的孩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呢?

儿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话,儿童的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因为孩子们天生弱小,所以在生活中就非常依赖着成人生活,因此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收到了控制,所以自卑的心理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那么,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孩子的自信心也需要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培养,因为一旦等孩子长大了,性格已经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时要想再补救,肯定为时已晚。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

怯场、怕生

在外走路很慢,低着头,排队从来不敢站最前面;

人多的时候尽量不动、不说话、不笑;说话声音很小,不敢正视对方。

不敢拒绝别人

随和,偶尔吃亏也总是默默接受;分东西时每次都拿少的那份,有人要东西直接给,很少拒绝别人。

害怕被人注意到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优秀,也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被人夸和关注永远受宠若惊,然后就会焦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害怕被人反问,喜欢一个人待着。

不敢尝试

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与努力,怕努力后依旧失败;遇事悲观,先想到失败的可能。

凡事看父母脸色

别人说句什么话,不敢直接回答,回答前都要瞥父母的眼色。

从这5大表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小心翼翼、不断退缩的缺乏自信的孩子,让人觉得可怜又心疼,相信没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其实家长应该这么做: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其实家长应该这么做: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 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 得挨批。”

大多数父母其实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长习惯性地命令吆喝孩子,一般是由几个方面造成的:

1、缺乏耐心,太过焦虑,控制欲太强。

2、自己眼界不宽,处事不够灵活,认为只有自己的办法最好。

3、不擅言辞,不会沟通,只会简单地发出指令。

4、有的家长小的时候就是被命令长大的,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5、家长不能理解孩子。

6、还有的家长是因为自己太敏感,自尊、自信不够,孩子的不同意见,被他误读为反抗和顶撞。这种家长需要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这些命令性的话,或许你也每天都在对孩子说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可能说出许多强硬的话:

不准哭!住嘴!

说不行就不行!

照我说的去做,没有为什么!

洗澡去!关电视!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等等……

本来我们想告诉孩子,应该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试过几次后渐渐失去了耐心,感觉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用命令来强制孩子执行。

其实这些命令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孩子不满情绪的发泄,甚至有点惩罚孩子的心态。

这样做对孩子的长久伤害

1. 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常常将乖孩子跟好孩子划等号。家长并不清楚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就对孩子吼,命令,他就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封闭。

也有很多时候也许父母觉得孩子某些想法太天真,不听他讲完就一口否定,经常这样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我做什么都不被父母认可,就会越来越自卑,父母应该多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千万不要用「你必须听我的」来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2. 最终让孩子失去自尊

如果我们把自己置于被命令的处境,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了。当你听到一连串「不准」开头的话时,你是否感到被限制、被压制的恼火和无奈?长期被呼来喝去,慢慢地孩子自己也丧失了自尊,自我价值低,将来容易被别人利用和控制。

3. 让孩子或反抗或软弱

总是被命令的孩子,长大以后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抗型,一类是软弱型。

反抗型的:这种人对命令、规则等「管制」性的事情特别敏感,常常表现为不服从。

软弱型的:唯唯诺诺的老实人,总是听命于他人,执行着别人交给的任务。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监控孩子的一切,扼杀孩子最后的生命力

还有一种命令让孩子更难受,那就是温柔的命令,不给孩子任何的自由,监控孩子的一切,只会对孩子说听大人的是为了你好。不给孩子任何自由的命令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为了我好,但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又很憋屈。

有位妈妈发现女儿表现出了良好的乐感和对钢琴的兴趣,就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让她将钢琴作为一种爱好。有一次,她好不容易得到了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门票,可是女儿就是不想去,音乐会当天上午,正式跟妈妈说她不想去,妈妈既没责骂女儿,也没有强行命令女儿,也没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去,而是给她讲为什么要听音乐会,讲得女儿哑口无言。到吃晚饭时,女儿已经不再明确反对去音乐会了,只是慨叹:“我要是生病了就好了,要是生了病就不用去听音乐会了。”

很多独生子女应该都过相似的经历。大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为了你好,你别无选择。就是这种温柔式的命令把孩子的生命力都给扼杀了。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

过多的命令会给孩子造成各种长久伤害,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管孩子了。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有时候太独断,常常用命令的口吻说话,那就需要给自己喊「停」,试一试改变方法,用下面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 制定规则

人活在社会中,不能为所欲为,总要受到各类规范的限制。小时候家庭对他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行为训练有助于他长大后认同社会秩序。家里对哪些事情该做,哪些行为不允许,要有明晰的规定,还要告诉孩子制定这些规范的原因。即便孩子还小,不理解,家长也要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去解释说明。这些规范全家人都遵守,不是对孩子一人的要求。

2. 有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孩子已经足够大了,那么,不是非得吆喝、命令,你的一个眼神或者悄悄的耳语,或者自己带头做,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注意场合

越是人多的时候,孩子越兴奋,越难管束自己,很多家长这时候就想管孩子。孩子的自尊强烈又脆弱,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如果你真的很想管,尽量用暗示,或者把孩子先领到没人的地方,切忌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

4.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我们命令孩子往往是因为自己没耐心,又希望立刻看到结果。这是为自己,不是为孩子。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就必须让孩子自己尝试,允许犯错。

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状态,从手把手地教导、到提醒、到与孩子协商规则再到放手让孩子自己负责。

有的时候,家长会错误判断孩子的状态和需求,把本来不该由孩子来思考和决定的事与孩子商量。其实,只要家长肯用心、肯用脑、不自以为是,这本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多问一句话:“孩子,你这么想或者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千万不要小瞧或者笑话孩子的回答,他们的回答也许听起来幼稚、自私,但就是在他们的回答里你能发现真正的动机、原因和目的。家长一定要谦虚,要懂得问,一定要会听,要听出孩子的心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