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文|紅丫丫isme

竟然熬夜讀完了《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

這裡講了一個人徒步旅行的故事,也是講一個人反思人生的故事,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哈羅德完成了生命的自我救贖,與過去和解,與家人和解,與自己的內心和解。

書裡雖然寫的是哈羅德的失落和無助,困惑和迷茫,平庸和不甘,但是讀起來,卻更像我,像你,像每一個在現實中掙扎的普通人。

哈羅德問自己:“ 如果一直是她在做哈羅德該做的事,那麼——我是誰?”

我也曾問過自己:“ 我是誰?” 也曾忽然受到一個觸動,開始學著寫點東西,至今依然在路上。也開始思考,給自己一些反思,看清楚什麼才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

也開始接受一些我不瞭解的東西,開始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顯得平淡無奇。”


就像我以前,每天除了田間幹活,就是照顧家裡,不學習,不接觸外界,慢慢的,心靈生了鏽,蒙了塵。

我不想這樣,當我真的像哈羅德那樣,打開心門,打開家門,真真切切用心去感受,用雙腿去走路的時候,才發現綿延不絕的土地也並不是我能看到的唯一事物,才發現書上每一個文字竟然都帶著能量。

如果哈羅德不去反思,他依然是那個生活裡沒有愛,沒有自信,找不到任何亮點,甚至不認識自己的平庸老人。

如果我不去反思,我還是那個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找不到自已的家庭怨婦。

不去反思,你只能繼續保持平庸。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一、常反思的人,更容易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個懂得反思的人,能找出自己人格上的缺點,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加以改進。而不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失,只會一味地怪罪別人,認定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並且不斷地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尋一個合理的藉口。

更可悲的是,有些人明明錯得很離譜,卻強詞奪理死不認錯,一副我就是這樣,你能奈我何的姿態,讓人看了真的很無語……

演員毛曉彤的爸爸,吸毒,在女兒還不到1歲的時候就和妻子離了婚。毛曉彤曾在微博裡說:爸爸在她的生命中彷彿從來不曾存在過,感謝媽媽在垃圾堆裡把她撿了回來。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在女兒走紅以後出現了,責怪女兒和自己斷了關係,並借用媒體張口向女兒索要5000萬的贍養費。

他不去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不去反思孩子一路走來是怎樣的不容易,卻只顧一條道上走到黑,愈發顯得面目可憎。

人最珍貴而獨特的地方,就在於人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理性,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嘗試經營自己的內心世界,可以豐富自己的心靈、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

如果不去反思,反省,心靈只會停留在非常低的層次,人格上也會呈現出欲性大於理性的失衡感,所表現出來的言行如同“為所欲為”。

遇到這樣的人,就像“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實在是很痛苦的事,但也可以做為我們的借鑑 :至少我的人生沒走到那麼糟的地步!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二、常反思的人,更容易看清自己的不足。


“ 我不焦急,但也不拖拉。只要一步接一步往前走,總會到的。我已經開始覺得從前我們做得實在太多了,”他笑笑,“不然長這兩條腿是為什麼呢?”


常反思自己,前進路上才會看清問題在哪裡。

董卿在一個訪談節目裡提到自己做完節目後的情景,如果在節目中感覺自己沒有掌控感,回到家,就一個人癱坐在地上,靠著沙發反思:

“如果這句話我這樣說是不是效果會更好一些?多一個字會怎樣?少一個字又會怎樣?”就這樣,把節目的整個過程在腦海裡過一遍,一反思就是3個小時。

《菜根譚》有言: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

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往往能夠得捕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人無完人,一個人走的越遠,越需要常常反思自己,反觀內心。因為很多時候,擋住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缺陷,而是“經驗”。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三、常反思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 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呢?只不過是把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但我一直很驚訝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而吃,吃也是一樣的,有些人吃起東西來可困難了。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


反思這些我們一開始認為很難的東西,一旦開始學,發現也沒那麼難。但是那些年摔過的跤,說錯的話…… 這些經歷卻讓人刻骨難忘。

但是人生中埋藏著成功,也埋藏著許多失敗。很多時候,成功難以複製,失敗反而更具有傳染性和病毒效應。

在某種意義上,認真反思失敗,打理好失敗,才有機會具備繼續往前走的底氣。

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被俘以後,每天都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不斷總結自己的錯誤,激勵自己奮發圖強。通過反思,他臥薪嚐膽,積蓄力量,終於戰勝吳國,成就了夢想。

可是後來,他沒有去反思自己成功的原因,不但沒有獎賞輔助他的范蠡文仲等人,還做出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蠢事,殺掉了文仲等人,看到這種情形,范蠡也離他而去,沒有賢人輔助的勾踐也就很快失敗了。

越王的一成一敗,相差的是什麼?是反思。可見反思對成功是多麼的重要。

當然,反思離不開練習。

這種反思練習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比如記日記的時候,像電影慢鏡頭一樣,回顧一天的生活,看看我們做了哪些決定,放慢自己的思考過程,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

反思是一種能力,需要不斷培養。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裡總結了3種培養反思的方法。


1、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我們平時反思有一個誤區,認為只有發生大事,才值得反思。發生大事,當然應該反思,但是,決定我們關鍵時刻表現的,往往是小事的積累,比如臨場發揮、溝通技巧、以及心態調整。

因此,想要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就應該通過改進平時生活中的一個個細節來提升自己。

這些細節,比如

臨時承諾,生活中經常說“好的”“行”,這些你隨口答應別人的事情,有沒有做到?

寫日記時,有沒有記錄當時的情緒反應和思考過程?還是隻是寫了事情的結果?

這很重要,只有把思考過程,甚至身體反應和當時發生的事情結合起來記錄,再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才會啟發我們更多的觸動。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2、生活案例化處理

行為心理學:“人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他得到了反饋。”

這就好比男女相處,男方為女方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女方沒有任何表示,這時候男方也就放棄了。

生活就是一本書,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都是一個個埋藏著啟發的案例,關鍵是我們必須有能力解讀它,拆解它。

首先,我們要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選擇出來,然後才能從中發現更有價值的啟發。而這個過程,都是在鍛鍊反思的能力。


3、培養記反思日記的習慣

要養成一個習慣,最難的是堅持。之所以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發現它沒用。

比如,日記記成流水賬,當然沒心思再記下去。

如果換個方法,記日記時,不但寫下感受,再把遇到的事情進行分類,然後依照不同的分類進行思考。

事情描述:經歷的事實是什麼,我是怎麼想的,我是如何做的。

反思:我為什麼會這麼想,我是基於什麼原因,我能不能想得更加周全一點,如果是別人會怎麼處理這個事情,這個事有沒有優化改善的空間,有什麼行動改善計劃呢?

用這個方法操作,你的日記不但不是流水賬,還會思考更多,收穫更多。

《一個人的朝聖》:學會反思,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我們會認為一件事情沒用,卻很少思考是不是我們用的方法有問題。人都有畏難心理,會想著逃避,不妨多換角度思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蘇格拉底說: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因為反思,我們才會進步,才會更好地突破自己;因為反思,我們才能看得更遠,才能不在同一個地方、同一件事情上浪費更多的時光。

學會反思,你才不會平庸至死。世界才能走進來,你的生命才能重放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