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古代判罪为死刑,往往不是即刻执行,而是推迟到秋后问斩。秋日,冷风瑟瑟,罪犯人头落地,平白添了几分凄凉之感。之所以推迟到秋后,却是因为古时认为杀人之时必须选阳气最壮之时,而秋日午时三刻便是黄金时间。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除了时间,侩子手的委任也是件重要事。能当上侩子手的往往是凶悍之徒。今天笔者要讲的这人便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侩子手,他一生杀人无数,虽是官府之令,却也为自己镀上了一层凶悍之名,到了晚年,这位昔日的彪悍壮汉,却是下场凄惨。

古代挑选侩子手可不是件容易事,往往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位。在古代,侩子手也是一门手艺活,往往被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的传下来。他们世世代代传的刀法往往是要求一刀毙命,将头颅砍下来。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古人对于鬼神之说往往是信仰的很,可以说是迷信,也可以说是敬畏天地和生死,侩子手砍人头颅也被寻常百姓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出一种说法,倘若侩子手将头一刀砍下,死者也不至于找其麻烦,可以早早超生。

这般传言下,侩子手下刀一样要快,用力一定要足。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邓海山便是历史上最后一代侩子手,在他手上,这一世代相传的“手艺活才终于绝了后。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邓海山当的这个侩子手可不是许多人以为的晚清侩子手,而是民国时期。民国成立之后,不少旧的陋习被废除,可是砍头却依旧在实施,邓海山便应征进了长沙县,做起了侩子手。在他手上,足足有二三百条人命,而这些人大多是作奸犯科人,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侩子手,邓海山倒也是没有丢了手艺活,出场从未有失手一气呵成,免去了下第二刀的功夫。

其实,对于侩子手这门行业来说,一般的心理素质恐怕真的无法长久做下去。毕竟,刑场之上,万人围观,而下方砍的人,可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偶,身为侩子手,手持一把巨刀,听得百余名犯人将死之前最后的反应,恐怕整个人也会换了一番模样。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这些犯人或是潇洒,临死之前再叫一声“来世还是条好汉”,或是畏怯,如阿q一般,想潇洒却潇洒不起来,在死亡面前尿了裤子。而邓海山面对形形色色的死刑犯,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不被影响。

不过,侩子手的存在终究还是过于血腥和蛮横了。在民国渐渐清除过去陋习中,侩子手这门行业也被彻底清理,邓海山就这么失了业,在其之后,中国再无侩子手存在,邓海山也就这么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侩子手。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可是,他生前赚的钱还不够过后半生,虽然当侩子手福利的确够好,可邓海山早早的便已经将手头财富挥霍一空,眼看着就要坐吃山空,邓海山开始寻找新工作。可他已经在当地杀出了名气,谁敢要这么一位手头有二三百人性命的好汉。虽然这些大多是罪有因得者,可是中国人信的就是一个因果报应说,邓海山被所有人排斥在外。

而他自己也渐渐感觉到昔日处斩之人冤魂仿佛犹在,时不时会回头找自己算账,在孤苦伶仃和痛苦中,邓海山转而寻求道教的帮助,他做了一位道士,一人独处于深山之中,只为了消除前半生种下的果。

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打破行规,执行300场,晚年结局凄凉


其实,邓海山身为历史上最后一位侩子手,无非是为了生计才去做砍头的事业,这怪不得他,而应该怪的是那个荒唐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