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院感”醫生陳祖輝:“緩衝區暖爸”,以隊友零感染為傲

“院感”醫生陳祖輝:“緩衝區暖爸”,以隊友零感染為傲

陳祖輝(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院感”医生陈祖辉:“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還在休息的陳祖輝收到了一條來自醫院的消息。十幾分鍾後,他走出臥室對妻子說,自己剛報名參加了廣東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目的地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風暴眼”——武漢。

陳祖輝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感辦主任。他以“院感人”自稱,這是一個被譽為一線醫護人員“安全守護者”的崗位。他此行目的很明確,就是保護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隊友,對抗一種傳染性強過SARS的病毒。

在武漢市漢口醫院這一個多月時間,陳祖輝被喊作“緩衝區暖爸”。這個稱呼流露出隊友對他的肯定,以及彼此之間的信任。

“到目前為止,在漢口醫院的廣東首批醫療隊、第19批醫療隊,還有來自海南的醫療隊,還是‘零感染’,這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近日因工作突出被授予南粵楷模稱號的陳祖輝欣慰地說。

時隔21年再以“院感人”身份赴鄂

“醫院發來緊急通知,要組建支援湖北的醫療隊,需要一名院感醫生,我當時剛睡醒,看到後就直接報名了。”陳祖輝說。

那天是大年三十下午,當家人還在忙著為除夕夜準備時,他走出臥室對家人說要上武漢。妻子沒說什麼,停下手裡的事情就幫他收拾行李。

“她不說話了,從眼神裡也能看出來不捨。雖然是‘先斬後奏’,但我知道她還是會支持我。”陳祖輝說。疫情已經暴發多日,這次任務仍然令他始料未及。他說,自己有過救災經歷,各項條件也不錯,出征確是“義不容辭”。

當晚8時,他與隊友到單位集合,在領導為大家餞行後,就趕往白雲機場等待11點的航班。

此行與47歲陳祖輝搭檔的是,來自中山一院的46歲劉大鉞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51歲何達秋主任。在由80後、90後挑大樑的醫療隊裡,這個三人組合顯得老道而沉穩。

大年初一凌晨,一行人的身影出現在了武漢天河機場。

實際上,這不是陳祖輝第一次因公赴湖北。1998年長江流域洪水氾濫,25歲的陳祖輝第一次以院感人的身份,隨抗洪救災醫療隊從廣東來到湖北,任務是控制洪災中的流行病,期間也在武漢短暫停留。

時隔21年,他再次以“院感人”的身份奔赴湖北疫區中心的武漢。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進駐武漢市漢口醫院後,他“還是挺震撼的”。

武漢市漢口醫院是武漢市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點醫院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個非傳染病專科的綜合性醫院。“我們最開始很沒有頭緒。它是一個二級的綜合醫院,病區沒有規範的分區與通道,人員的感控意識也比較弱,現在要專門設置一個專科收治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感控任務非常艱鉅。”他說。

“院感”医生陈祖辉:“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大家快速投入了戰鬥。抵達武漢的次日即1月25日,他們考察了漢口醫院,1月26日凌晨做好了排班表,當天10點接管醫院,中午就開進了呼吸病區。

不過,作為院感醫生,他十分清楚醫院的硬件有多差,如果不加改造,無異於讓醫生患者在傳染性極強的疫情中裸奔,這是院感人所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切換多重身份:包工頭、考官、培訓官

最棘手的任務是改造醫院,為此陳祖輝當起了“包工頭”。

根據醫院的建築佈局,他們決定改建兩個緩衝區,緩衝區的兩頭分別連接潔淨區和感染區。這樣醫護人員從潔淨區進入第二緩衝區,然後進到第一緩衝區,最後才能進入感染區。方案確定後,醫院找來了工人。工人不懂防護知識,陳祖輝就先給他們培訓,教他們怎樣穿防護服,然後才開始施工。

然而,工人施工到第一緩衝區,即距離病房越來越近時,聽到裡面傳來的咳嗽聲和呻吟聲,因為害怕就撤走了,施工也陷入中斷。“我和其他隊友一起把他們勸回來了,重新承諾保證他們在防護安全的情況下施工,這才把分區通道全部改造完成。”他說。做好了醫院物理佈局,大家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院感”医生陈祖辉:“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院感”医生陈祖辉:“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在武漢市漢口醫院這段時間,陳祖輝扮演了不少角色,“包工頭”只是其中一個。作為院感人,他最重要的身份還是緩衝區的“考官”。

為保證整個醫療隊人員的安全,三位院感人24小時三班倒,每班8個小時,且交接時要做到與醫療、護理排班無縫對接,也就是醫護人員上下班時他們都必須保證在旁邊。

“我們目的就是盯著他們正確穿脫防護服,像一個考官一樣,監督他們穿得合不合適,脫得規不規範,有沒有存在交叉感染,從而減少院感隱患。”他說。

穿上防護服的隊友就像一個個“太空人”,誰也認不出誰。在當“考官”的同時,陳祖輝還會在隊友的防護服上寫上醫院名稱和隊友姓名,然後盯著他們從二緩進入一緩再進入病區,哪一個環節都不敢掉以輕心。

“院感”医生陈祖辉:“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做完這些工作後,陳祖輝要負責給更衣室、緩衝區的地面清潔、消毒,以及從潔淨區把一日三餐、紙尿褲等物資傳遞給病房裡的患者等,這些都是分內分外的工作。

陳祖輝過去有感控培訓的經歷,所以在武漢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就是“培訓官”。

他承擔了絕大多數廣東援漢隊員的個人防護培訓工作,甚至包括對部分外省如海南隊員以及一些媒體記者的感控培訓工作。最多時,他一天在不同地方連開三場培訓。

陳祖輝有一套完整的裝備和方法去應對培訓。“我每次拎著一個‘魔術包’,裡面裝著一套標準的防護裝備,像帽子、口罩、眼罩、面屏、防護服、鞋套、手套……培訓時就像抖包袱,一會變出一個東西,給大家去講。”他自豪地說。

看到那些害怕迷茫的新人在培訓過程中漸漸變得釋然、自信,他會有一種成就感。培訓至關重要,學會這些知識技能,是大家與病毒打交道的第一步。

隊友親切喊他“緩衝區暖爸”

陳祖輝是流行病學專業博士,院感防控是自己的專長,在盯著隊友穿脫防護裝備時,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嚴格“考官”。而另一面,他院感人的身份,又像極了一個事無鉅細的“管家婆”,在緩衝區這個“戰場”忙前忙後,被隊友親切地喊作“緩衝區暖爸”。

陳祖輝非常心細,竭盡所能把隊員安心送進病區又安全接出來。隊友穿上防護裝備,他過去幫忙整理下衣服、纏下袖口的繃帶;隊友下班,他守在門外,監督大家正確脫下防護服;隊友走後,他給同事洗消眼罩、面罩和鞋底。

作為一名資歷較老的領隊,陳祖輝非常能理解那些年輕的“小戰友”。“他們剛進去的時候是有點害怕的,出來的時候可以看出來是疲憊的,非常需要我們的關懷和鼓勵。”他說。

在外界看來,醫院現在是最危險的地方。不過陳祖輝並不覺得危險,“我是很淡定的”。陳祖輝的淡定來自多年的“出征”經歷。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隨廣東醫療隊抵達青川縣等地開展院感和疾控工作;2018年,他又作為廣東省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領隊,帶隊去西藏呆了一年。

不過,印象最深刻、對他影響最深遠的還是1998年的那次洪災。“北上一路下著雨,到處是‘黑雲壓城’,50輛急救車走了三天,還有一輛車出車禍,犧牲了一名同志。”他說,當時自己在湖北武穴九江段,與救災群眾和解放軍一起巡防長江大堤,看到四周管湧不斷出現,寺廟沒入水中,隨時都有決堤的風險。

陳祖輝向南都記者回憶當年場景時,仍感到歷歷在目。“當時很害怕,因為年少。”他說。有了那次經歷,再加上多年來的經驗積累和不斷提高的專業技能,再加上現在醫療防護條件、各項基礎設施的完善,他在此後的救災中都能夠做到臨危不懼。

“院感”医生陈祖辉:“缓冲区暖爸”,以队友零感染为傲

一個人的淡定從容,可以影響一個團隊,尤其是影響那些年輕的隊友。

在年輕醫生進病區時,陳祖輝會有意使用一些肢體語言來鼓勵對方。在醫生出來時,他會問一句辛苦,遞上一個新的口罩,讓隊友感到溫暖。“我們院感人就是要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就像一個心理安慰師。”他說。

在過去的近40天時間裡,陳祖輝承擔的院感控制的病區裡,沒有出現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在廣東援助湖北武漢、荊州的2000多人的龐大隊伍中,沒有一人因為防護不到位而感染。

2月28日,南都記者採訪陳祖輝時,漢口醫院已經連續5天沒有再接收新的病人。此前一天,出院了9人,1人“走了”,80張病床的病區裡,現在只有48人還在治療。

陳祖輝告訴南都,到目前為止,在武漢市漢口醫院的廣東首批醫療隊、第19批醫療隊,還有來自海南的醫療隊依然保持了“零感染”的好成績,“這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

採寫:南都記者胡明山王道斌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攝影:南都記者 陳輝鍾銳鈞

校對:邱豔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