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思考方劑(2)---桑菊飲


桑菊飲是吳鞠通《溫病條辨》的辛涼輕劑量,我們還是看原文:〝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咳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

思考方劑(2)---桑菊飲

病機

病邪---風熱,風溫初起,這是輕證,所以表證不重。

侵犯部位─肺絡為主。就是中醫所說肺系,現代醫學所說呼吸道。咳嗽或者乾咳為主。


思考方劑(2)---桑菊飲


方義分析

既然病機是風熱犯肺,外有風熱,內有肺氣失於宣講,同時存在輕度的肺津傷,所以第一部攘外必先安內,永恆的道理。

第一組藥物:杏仁 桔梗

所以第一對藥物出爐了:苦溫之杏仁肅降肺氣,同時性溫又潤,不至於進一步傷肺津,這是向下的藥物,向下就得向上,中醫就是這樣,講究的是平衡,配合桔梗苦洩辛散,性平不偏,專入肺經,恢復肺宣發肅降之功。請注意,杏仁的作用方向是肺-大腸,桔梗的作用方向是肺-咽喉部位。

既然肺氣是恢復了,但是肺還存在一個問題,肺津液傷的問題,選什麼呢?沙參?麥冬?都是甘寒的藥物,但是存在一個問題,肺津傷的並不重,而且有外來的風熱邪氣入裡,得往外透,這幾個要合適嗎?不合適,吳鞠通講:上焦如羽,非輕不舉,這些藥都不能用,若加進去藥物作用方向在肺裡藥的方向---向下了,而蘆根甘寒中空,質地清揚,養陰又不讓藥物作用向下。所以選擇了第三位藥物蘆根。

剛才講了,桔梗讓藥物把邪氣透到咽喉部位,這時候薄荷辛涼出爐了,進一步接力把邪氣透出去,從咽喉解。

熱在內,必然會灼傷津液,津不行,熱就會聚,或多或少都會有熱毒形成,所以選用連翹清熱解毒又透邪外出,又顧護心,不讓熱邪入心。

下一個藥物:桑葉為桑科植物桑樹的葉片。又名冬桑葉、霜桑葉。經霜後採收,曬乾,生用。桑葉得秋冬之氣,甘寒入肝肺,入肺生津,潤燥,那為什麼又要用菊花?

方劑教材告訴我們桑菊同用,肝肺兼顧,但是教材沒有提到使用它以後為什麼肝肺兼顧?

桑葉、菊花既歸肺經又歸肝經,既能清肺肅肺,又能清肝平肝。這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來平肝的方里,羚角鉤藤湯,肝經熱盛動風,那就要清熱涼肝,熄風。包括一些清肝平肝,所以也配桑葉、菊花為輔助藥。

這一組藥物的配伍也是一直困惑我的地方。

我們臨床上經常可以看見一類外感病人,乾咳,然後咳嗽的厲害的時候,頭面目都疼,甚至目赤,為什麼呢?肝經火毒太盛,火性上炎,我們試著從肝火犯肺的角度上去理解,這裡的肝火是外邪引起的,肝氣要升,肺氣要降,但是如果肝氣升上去的全是火,那心自然全是火,肺自然失去溫潤,不能肅降,這是五行的角度,那怎麼辦呢?把肝火清散掉,用辛、甘、苦的菊花,外散肝熱,肝生髮太過的問題解決了,肺氣自然能肅降,既然桑葉得了金秋肅殺之氣,那桑葉自然是作用是向下 向內的。所以菊花辛散掉肝的風熱,桑葉甘寒生肺津,讓肺氣肅降下來。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粗淺理解,僅供參考。

思考:桑菊的配伍不是很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