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不要把自己作為第二性,女人是無限體。只要不被打碎打爛,她一直可以接受。”

——嚴歌苓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提起嚴歌苓,好友說:“一個女人長得漂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漂亮又有才華。嚴歌苓就是這種被命運偏愛的女人。”

然而,瞭解過嚴歌苓生平的人,大多都知道她這大半生一點兒都不像是被命運偏愛的,反倒是歷經苦難的。

嚴歌苓在《扶桑》一書中寫女主時說道:“她不只在經歷苦難時,接受了苦難,還享受了它,從這照理是巨大的痛苦中偷歡受益。”

這一句話,同樣是嚴歌苓自身的寫照。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一、嚴歌苓從苦難中成長的原因

01 家庭原因:受母親吃苦精神的影響

1958年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世家的嚴歌苓,童年時期恰逢文革。父親的薪水被凍結了,並送往鄉下進行勞動改造,身為話劇演員的母親也不能上舞臺演出了。斷了經濟來源的一家人,還要時刻擔心著政治成分所導致的生命安全。

在那樣的政治時代裡,作為知識分子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弱勢群體,但這樣弱勢的母親卻挑起了家庭的重任。物質匱乏時,母親便向隔壁家的工人大嫂學著醃菜,後來還學著醃了小魚託人送去給父親。

在嚴歌苓的《母親與小魚》中還記錄了母親煎魚時的情景:“媽媽在鍋裡放一點油,倒油之後,她的舌頭兒飛快地在瓶口繞一圈,抹布一樣。不知她這種寒磣動作什麼時候已經做得如此自如。”

而正是母親的這種吃苦耐勞讓一家人在那樣動盪的年代得以存活下來。那時,母親堅韌吃苦的精神已經潛移默化地刻進了她的骨子裡。

女性本弱,但弱者自有弱者生存的力量,它以特有的區別於男性的柔弱孕育了堅強。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02 時代原因:吃苦是一個英雄概念,何況在生死麵前,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1970年,年僅12歲的嚴歌苓離開父母奔赴成都軍區,成為一名跳芭蕾舞的文藝兵。

那時的嚴歌苓特別用功,每天凌晨四點半就起床練功。她抬起腳放在高高的窗臺上,雙腿繃得直直的。即便是寫信時雙腿也一動不動的,直到雙腿麻木才會放下。

那段時間,最辛苦的是跟隨部隊六次進藏、兩次入滇演出。由於藏區的惡劣環境,女兵們在進藏時還需要寫一份類似遺囑的宣言,表明自己即使為革命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堅定意志。進藏後,人們為防寒在臉上戴了兩層口罩,但都被眼淚浸溼而變得冰冷僵硬。可見她們是用生命去演出的,但小小年紀的嚴歌苓卻一點都不怕,哪怕發燒了也要爭著上臺演出。

因為在那個年代,吃苦是一個英雄概念。吃的苦越多,越會被眾人羨慕。後來,嚴歌苓回憶說:“那時候我就形成了自尋苦吃、小苦大吃的性格,這是時代留給我的好毛病。”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由於國家當時嚴重缺乏戰地記者,嚴歌苓心想:沒有上過前線的戰士不是好戰士,她的英雄主義驅使她主動請纓奔赴前線。

隨後,她在野戰醫院看見從前線抬下來的一千多名傷員,那是一大片的傷殘和死亡。每天耳邊傳來的都是人們痛苦的呻吟,空氣中瀰漫的都是濃厚混濁的血腥味。殘酷的戰爭使年輕的嚴歌苓第一次直面生死,

在生死麵前,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03 個人原因:榮耀大多都是苦難換來的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詢問嚴歌苓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時,她的回答很是令人驚訝:

“我的很多靈感來自我過去的痛苦,曾遭受的命運重創和作為一個移民吃不飽、穿不暖、心靈上受折磨這樣的痛苦。”

1989年,嚴歌苓放下國內取得的文學成就,前往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攻讀寫作碩士。出國前,嚴歌苓的英文幾乎是零基礎。剛開始時,她就天天拿著單詞書背單詞。嚴歌苓的父親晚年時回憶說:

“那時候我常常用摩托車接送她,她就在我背後貼條子,肩膀是什麼,胳膊是什麼……走到哪裡就把條子貼到哪裡,到她家更是滿屋子都是條子。”

有一回家裡來客人,父親吩咐她去西單買帶魚。她拿著單詞書就出門了,路上不停地背單詞。後來,父親見她念念叨叨地揹著單詞進家門,手上卻沒有東西,就問她:“你知道你出去一趟是去幹什麼的嗎?”嚴歌苓迷迷糊糊地抬起頭:“不知道。”待緩過神來,她才想起她把帶魚落在公交車上了。可見,她學習時已經到達忘我的境界了。正是這樣的刻苦用功,讓她這樣一個只會ABC的人都考過了託福。萬事都不難,只要你肯吃苦。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出國後,嚴歌苓在努力適應新環境的同時,還拒絕了富裕的姑姑的資助,堅持自己去打工掙取生活費。但當時她的功課也很重,寫作量非常大。她通常都是早上起床喝一杯咖啡提神,然後開始寫功課。11點去中國快餐館打工,打完工也來不及吃飯,就把飯盒放進書包裡,揹著書包急急忙忙地跑過十個街口趕上下午一點的課程。最晚的課程要到晚上十點才結束,晚上回宿舍後還要喝一杯咖啡繼續寫作,直到凌晨才睡下。

那時候,原本的中國著名作家嚴歌苓放下所有的榮譽地位和身段,在異國他鄉做服務員或保姆。這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有一次,嚴歌苓在一戶臺灣人家當保姆。主人家說要吃松鼠桂魚,而她並不怎麼會做這道菜,結果燒菜時被油鍋濺了滿臉的燙油。幸好主人家反應快,立馬拿了冰塊給她敷上,這才拯救了她一臉的燙傷。

嚴歌苓把這些生活中遭受的苦難一點一滴地記在腦海裡,以此作為她日後創作的素材。她稍微有點空閒時,就將這些素材抽絲剝繭,給港臺的報紙副刊寫一篇又一篇的小說。直至1991年李安向嚴歌苓購買了《少女小漁》的版權,才結束了這樣艱苦的打工生涯。所以,這世間哪有無緣無故的榮耀,大多都是拿苦難換來的。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二、面對苦難,應該怎麼辦

01 人要活得明白,方能不懼苦難

少年時,支撐著嚴歌苓艱苦部隊生活的信念,是千里之外溫暖完整的家,家裡有學識淵博的父親和剛柔並濟的母親。

然而有一天,她收到父親的一封信,說他想和母親離婚,要去追求他真正的愛情。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女來說,父母離異本身就是一件殘忍的事情。而且對於嚴歌苓這樣一個追求進步的軍人來說,父親的婚外戀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於是她就連發了兩封信要挾父親:

“我衝著北京的方向給您跪下了,求你不要這樣對我。”

“你不是很愛我嗎?那你選擇我還是選擇你的愛人?”

過了幾天,嚴歌苓卻想通了。她知道父親從來都沒有愛過母親,與其兩個人綁在一起痛苦,還不如放生一個人。況且,母親離了婚,才有可能得到幸福。換一個角度看,不幸何嘗不是另一個機會的開端。人要活得明白,方能不懼苦難。人生在世,人們常常感慨山重水複疑無路,其實若能活得明白,轉角即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02 不跟苦難一般見識,苦難也就不是苦難了

15歲那年,嚴歌苓認識了一個年輕軍官。青春年少總是難以抵擋荷爾蒙的悸動,兩人開始了書信戀愛。嚴歌苓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寫一封情書放在兩人約好的地方,然後摸摸軍裝的第二顆紐扣,暗示他:那裡有信,你快去拿。

不久,那個軍官喜歡了別的女人,還把嚴歌苓的信都上交給組織,檢舉了她。在那個時代,年輕人私下戀愛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歸類於一個重大的品德問題。所以當隱秘而雀躍的少女情懷都裸露在人前時,組織一遍一遍地拷問她,她一遍一遍地寫檢討,並且要求當眾念出來,一遍一遍地受著眾人橫眉冷對或指指點點的羞辱。而那個男人卻逃避了所有的責任,撇下“豆芽菜”一樣的她獨自一人做痛苦的承載者。

這種時候,男人總是沒有女人堅定,纖弱比強悍更有力量。情人的背叛使她經受了“一輩子最大的創傷”,最難熬時她險些自殺,所幸後來都堅強地挺了過去。因為嚴歌苓深知: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正在經歷苦難的時候,那最苦的就是她自己。這是一種極其博大又深邃的智慧:不跟苦難一般見識,苦難也就不是苦難了。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03 如果你正在經歷苦難,請接受並享受它

美國留學期間,嚴歌苓和才華橫溢的美國外交官勞倫斯相愛了。那時,美國的外交官每年年底都要向國家提交一份資料,交代清楚一年內結識的人。勞倫斯便把嚴歌苓的資料提交上去了,並寫明是“結婚對象”。

基於嚴歌苓曾是軍人身份以及勞倫斯剛從瀋陽結束大使館領事工作回美國的情況,上級開始懷疑嚴歌苓是中國派出的間諜。不久,FBI和NSA找上門來,要求嚴歌苓每個星期四都要去FBI駐芝加哥總部報到。FBI每週輪番盤問相同的問題,甚至還要求她填表格去測謊。

勞倫斯認為這對於嚴歌苓來說是一種侮辱,隨後便把工作證剪了,主動辭去外交官職務。而當時課業很重,又忙於生計的嚴歌苓卻說:

“你怎麼能讓我失去這麼好的一個體驗機會呢?我特想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測出慌來。”

顯然,她並沒有把這件事看作是對她的侮辱。她只是把它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有趣經歷。

既然生活總逃避不了這樣或那樣的苦難,與其讓苦難把你牢牢握住,對你隨意蹂躪踐踏;倒不如干脆利索地把苦難抓住,它便對你卑躬屈膝。這才是真正的強者。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04 寬恕苦難

嚴歌苓年輕時有很嚴重的失眠症,而且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晚年。最嚴重時,她曾長達三十多天睡不著覺,甚至還導致她患上了抑鬱症。因此,她只能大把大把地吃藥。而安眠藥的長期攝入,使她三次無奈地放棄了為人母的機會。

談及這些,嚴歌苓只談談地說:“我挺幸運的了,只有這麼一個毛病。”直到2004年,嚴歌苓在安徽的孤兒院收養了一個女孩,才圓了做母親的夢。後來做客《魯豫有約》,提到收養的女兒時,嚴歌苓溫柔地說:“她是god給我的。”人生總是這樣,惟有在經歷了許多苦難之後,寬恕苦難,才能真正懂得苦難賦予你的意義。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05 苦難過後,從中提取真諦

其實嚴歌苓早年在國內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1986年,嚴歌苓認識了作家李克威。不久,兩人順著才子佳人的劇本轟轟烈烈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88年,嚴歌苓遠赴美國巡迴訪問,同時李克威也要去澳大利亞進修學習。自此,夫妻兩人聚少離多,感情一天天變淡,隨後在1989年以離婚慘淡收場。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婚姻的不圓滿幾乎是她們一生痛苦的根源,有的甚至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但嚴歌苓卻善於從這種痛苦中提煉人生的真諦。她後來時常想起李克威的母親,那個總是用淡然的語氣向她講述許多苦難的普通農村婦女。那種關於苦難的表現形式對她的人生及日後的創作有著極大的啟發,她想:“假如這些農村婦女只是看到苦難,完全看不到任何樂趣,不可能有中華民族世代的繁衍。”正是這種對苦難處變不驚的淡然,奠定了嚴歌苓筆下的人物“鈍感力”的深厚基礎。對於苦難,“她們表面上是無所謂的狀態,但實際上她們的內心是非常聰慧的,是有大智慧的。”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三、結論

嚴歌苓常說:“我本人是一個很怯懦的人。”她的外表也是秀氣柔弱的,就連她的作品也是一系列柔弱的女性形象:少女小漁、扶桑、馮婉喻……而這些柔弱又飽受苦難的女子都像極了嚴歌苓本身:不僅吃苦耐勞,還接受苦難,享受苦難,最後還寬恕了苦難。

正是這種力量使柔弱的她們也能成為人生的強者。

恰如陳思和所說:“這種力量猶如大地的沉默和藏汙納垢。所謂藏汙納垢,汙泥濁水也氾濫其上,群獸便秘也滋潤其中,敗枝枯葉也腐爛其下,春花秋草,層層積壓,腐後又生,生後再敷,昏昏默默,其生命大而無窮。不必說什麼大地之母,其恰如大地本身,大地無言,卻生生不患,任人踐踏,卻能包藏萬物,有容乃大。”

我從不歌頌苦難,我只歌頌從苦難中成長的強者。


嚴歌苓:當你經歷苦難時,請接受、享受並寬恕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