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家鄉新泰— 杞國故都 千年詩畫


泰山東麓,平陽河畔,新甫擁翠,汶水拖藍。新泰,古平陽,杞國國都。取新甫山、泰山首字而得名。這裡被山帶河、風光秀美,歷代在此建邑置縣,經營相繼。數千年來,帝王巡幸,聖賢流連,名臣牧守,可謂風雲際會,兵戎膠葛,演出過不少威武雄壯的活劇。新泰英彥輩出,名賢不絕,猶如日月行天,令人仰止。漫漫歷史長河,積演成燦爛的新泰古代文化。

家鄉新泰— 杞國故都 千年詩畫


這裡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曾吸引了唐代大詩人李白不遠千里來此隱居。“徂徠之松,新甫之柏。”因被收入孔子所編纂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而名揚天下。蓮花山(原新甫山)九峰擁簇,如蓮花盛開,山上松柏森森,飛泉流瀑,奇峰林立,蔚為壯觀。在山下羊流鎮的雁翎關、北天井峪附近發現的距今有28億年以上,太古宙時期的科馬提巖,隱藏著地球形成初期的地質密碼,世界上只有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中國的新泰羊流所擁有。徂徠山,松聲百里,氣勢恢宏,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此隱居先後長達4年之久,與杜甫、竹溪六逸等在此飲酒唱和,留下了一段美麗傳奇。山右有一小山,名叫梁父山,是古代帝王禪地之所,三國時少年諸葛亮隨其任梁父縣尉的父親諸葛珪在此讀書時,常遊於此,並好為“梁父吟”。東漢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者、詩人張衡在此寫出了“我之所思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的著名詩句。隱居山中,待時而飛的詩人李白在此發出了“長嘯梁父吟,何日見陽春”的無限感慨。城東青雲山峰頂存有國內外罕見的距今250萬年左右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冰臼、冰脊、角峰以及一些冰蝕地貌,彷彿見證著世間的滄海桑田鉅變。山下青雲湖,一碧萬頃,水波連天,湖光山色,相映如畫。青雲湖下,是長達百餘華里的新泰人的母親河——柴汶河。河水彙集境內五十餘條小河之水湯湯西去,最後匯入大汶河、東平湖、進入黃河,流入大海。“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李白在新泰沙丘城寫給杜甫的詩中寫盡了柴汶河水的美麗與多情。

家鄉新泰— 杞國故都 千年詩畫


這裡文化燦爛,人文厚重。上溯五萬年前,“新泰智人”就在此刀耕火種,標誌著人類由直立猿人向現代人的轉變;商周時期,杞國屢次東遷到新泰境內,曾定都於斯前後達四百餘年。“杞人無事憂天傾”,由《列子》記載與李白在此隱居時所作長詩《梁父吟》所形成的“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已成為新泰人具有強烈的集體憂患意識,未雨綢 繆,知難而進的創新動力之一。春秋時期,中國最早的音樂家之一、《陽春白雪》的作者、被後人稱之為“樂聖”的晉國太師師曠就誕生並埋葬在城北的南師店村,他把音樂融入政治,以音樂教化民風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後人。以和諧思想領先世人,直道行事、坐懷不亂的“和聖”柳下惠,是“和”文化的最早倡導者,“孔曰賢、孟曰聖”,名至實歸。他的故鄉新泰市宮裡鎮西柳村建有“和聖園”,已成為著名風景區。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無人能傳承《禮記》的情況下,新泰龍廷人高堂生居然能記會誦,傳《儀禮》17篇,被漢武帝聘為禮學博士,後人稱之為“禮聖”。有此三聖,奠定了新泰文化博大精深的厚重基石。此外,被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無限崇敬的“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的西晉名將羊祜,被孔夫子屢屢稱讚的好學生、被沿海漁民和東南亞各國所尊崇的海神媽祖的先人林放,以“管鮑分金”享譽古今的齊國名臣鮑叔牙,以《舒序本紅樓夢》聞名天下的清代新泰知縣舒元煒等無數歷代先賢,都對傳承和發揚新泰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裡物產豐富,得天獨厚。新泰是山東省境內著名的煤城,煤炭儲量非常豐富,明代皇宮曾派太監前來監督採煤和收稅,魯迅先生在1906年編著的中國第一部礦產專著《中國礦產志》中曾詳載新泰煤礦分佈、成煤時代、埋藏量、開採狀況及煤質特點和煤層情況,目前是新汶礦業集團主要採煤基地,也是省內外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來,新泰市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和鄉村文明建設工程,積極開展創建全國模範衛生城市活動,打造最美城鄉環境,已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體操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並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三聖山水故里,千年詩畫新泰”已成為新泰市對外展示其無限魅力與風采的嶄新名片,吸引著無數中外遊人的目光和腳步。

家鄉新泰— 杞國故都 千年詩畫


“新無止境,泰達天下”。走遍新泰,感受人文,新泰人在新的時代,必定會創造出新的輝煌,書寫出更新更美的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