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10歲男孩依戀NeiNei,不給“吃”就“自殘”,醫生檢查後道出真相

絕大多數養娃家庭,一般在寶寶1歲左右基本都會斷奶,稍微遲一些的,

最多也就拖到2歲,畢竟若是還不肯斷,家裡長輩就該著急了,會採取強制措施。

畢竟大家都知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母乳的營養價值會降低,甚至寶寶超過三歲後,母乳就幾乎沒有營養了,甚至也產不出來了。

但對於某些“溺愛媽媽”身上,這些不可能全都變成了可能,比如下面這位已經上小學的小男孩,還在堅持每天“吃奶”,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10歲男孩依戀NeiNei,不給“吃”就“自殘”,醫生檢查後道出真相

童童(化名)今年已經十歲了,上小學的他有一個同學們都不知道的小秘密,那就是從出生到現在,他都沒有“斷奶”,他很依戀媽媽,回家就整日膩在媽媽身上。

晚上睡覺還依戀“NeiNei”,媽媽要是不給他吃,他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哭鬧撒潑,甚至還會“撞牆”自殘。

10歲男孩依戀NeiNei,不給“吃”就“自殘”,醫生檢查後道出真相


​童童媽和丈夫因為感情不和離異,自己一人獨自撫養童童,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媽媽一直捨不得讓孩子斷奶,到了3歲才下了狠心決定斷乳,可嘗試了多次均已失敗告終。

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會用各種方式來反抗,媽媽也沒什麼辦法,就這樣一直吃到了現在,媽媽想著等吸不出來自然就不吸了。

可不曾想,即便身體早已不產母乳了,可孩子還是沒戒掉,沒奶也吸,不僅如此,他就算是在睡覺的時候都得抓著,不然就不睡。

媽媽早就意識到了問題,只不過以前不當回事兒,認為這是一種親密表現,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她才感覺到問題沒那麼簡單。

“不給吃就哭就鬧,還砸東西,滿地打滾,我是真的沒辦法了。”帶著最大的煩惱,媽媽帶著孩子來了心理診室。

瞭解完情況之後,心理醫生初步斷定:這是典型的“過度肌膚依戀”症狀。

10歲男孩依戀NeiNei,不給“吃”就“自殘”,醫生檢查後道出真相


什麼是肌膚依戀症

所謂肌膚依戀症,顧名思義,就是依戀肢體接觸,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因此,它又被稱之為“皮膚飢渴”。

在孩子與母親之間,這一症狀出現最為頻繁,研究顯示,幾乎每個孩子在發育過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肌膚依戀症,區別在於是否受控制。

一旦孩子無法抑制住內心的慾望,它很快就會發展成為心理疾病,誘發一系列問題。

母乳“上癮”怎麼辦?媽媽要學會逐步遏制

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肌膚依戀症都表現為對母乳“上癮”,正如文中小男孩那樣,沒奶也要吸兩口。對於這樣的問題,

媽媽要及時插手,逐步遏制。

1)、斷奶要果斷

關於“母乳能喂到多大”這一問題,說法有很多,世衛組織認為至少2週歲,美國育兒學會認為是1週歲,大家都有自己的論據。

甭管選擇相信哪一種,媽媽都要記住一個原則:斷奶要果斷,說斷就斷,孩子再鬧都不行。

那種戒一段時間再喂,再戒再喂的方式,反而會不斷加深孩子對母乳的執念,無形中抬高戒奶難度,發展到最後,心理醫生都沒辦法處理。

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媽媽可以定一個戒奶年齡,然後在那之前逐漸減少餵奶次數,日子一到,不管誰勸都沒用。


2)、兒時滿足依戀需求

因為稀缺,所以渴望,在心理學上,孩子患上肌膚依戀症說明其內心缺乏安全感,這種缺陷源自兒時心理基礎沒有發育好。

因此,家長在寶寶0-2歲期間,要多陪伴孩子,沒事陪他們講講話、玩玩遊戲,牽著小手到處散步等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保護與關心,這樣才能減輕他們內心的潛在焦慮。

如果寶寶已經上癮,那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另類的滿足,睡前瘋玩、講故事、抓手撫觸都行,切忌野蠻對待,那反而會起到負面強化作用。

3)、及早就醫

媽媽如果發現自己實在無法獨立解決問題,一定要儘早就醫,不要覺得看心理醫生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有本質上的區別。與生理疾病一樣,心理問題也是越早就醫越好,它經不起拖。

10歲男孩依戀NeiNei,不給“吃”就“自殘”,醫生檢查後道出真相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父母精心呵護,在有些事情上,狠心與放手也是一種進步,你家孩子是多大斷奶的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貝貝豆育兒課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