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忻州的“林巧稚”


忻州的“林巧稚”

赵世梅

忻州的“林巧稚”


忻州的“林巧稚”


前几天发小来电话说女儿下个月生产,可是正好赶上新冠病毒这个特殊时期,不知该如何是好,俩人聊着聊着,话题就到了忻州的妇科老专家张改叶大夫。

大家都知道,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我家乡­------山西忻州的妇产科权威张改叶医生。在忻州人眼里,张改叶就是忻州的“林巧稚”。


忻州的“林巧稚”


初次认识老人家,是在我12岁的那年。46岁的妈妈不幸患了癌症,住在当时的地区医院。那时的张妈妈年满40,是妇产科主任。

在病患的眼中,她不仅“年轻、漂亮、干练、洋气”,还兼具高超的医术与博爱的精神。

妈妈当时的情况很是不好。上世纪70年代,患癌症这样的重病足以从心理上压垮任何一个家庭。而小县城的医疗条件又不是很好。就在父亲考虑给母亲转省城大医院时,张主任提出可以请省二院妇产科包主任来忻一起给妈妈做手术。

手术那天,全家老小都提着心、捏着汗,等在手术室门外。近8个小时的手术终于顺利结束。


忻州的“林巧稚”


两位主任对此次的手术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并总结经验,为之后的患者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此后,会常常关注两位主任的动向。慢慢的,也和两位主任熟络了起来。

因为包主任在省城联系的少,张主任就成了亲人一样的关系。


忻州的“林巧稚”


那时我还小,但是常听妈妈说,“张主任接了一个难产手术救了产妇的命,或是张主任又成功治愈了一例癌症患者……”

在医院里,张主任是一个有着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人,她勤奋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她都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诊,她都有求必应。

她常常对年轻医生们讲:“当一个医生,首先要知道责任重大。产妇或病人进了医院,就等于把她的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从每件细微的小事上做起,体贴和关怀她们……”

凡经她的手,再难产的产妇,都会化险为夷。多年来她还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治愈了许多妇女的不育症,给那些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带来天伦之乐。

张主任正是凭着爱心和高超医技,赢得了千千万万妇女、母亲和儿童的心。而关于她的佳话也广为流传。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要提到妇产二字,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张改叶。


忻州的“林巧稚”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三十年前张主任退休后,为了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社会,她设立了自己的诊所,继续从事心爱的妇产科事业。找她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慕名而来,张妈妈之所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因为:一是老人家为人和善、富有爱心,二是技术老到,三是以手诊断就能发现早期病灶 。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她就是用自己的爱心和悲悯的情怀保护拯救着妇女的健康,迎接着一个个小生命的诞生。在解除着妇女们痛苦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新晋母子的欢乐。她总是那么敬业的工作,乐观的生活。几十年过去,我也从小姑娘变成了奔六的呱呱姥姥,而张妈妈却不见衰老。

老人家今年85虚岁。每天上午坚持在诊所工作,业余时间绣绣十字绣、鞋垫,她的女红可与她高超的医疗技术相媲美。


忻州的“林巧稚”


她开朗的性格,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对工作的敬业,时时感染着后来的年轻一辈!

我除了工作,在客居他乡的十几年里,不时会想到家乡,每每回忆起张妈妈,。她的为人处世,让我敬佩、效仿!


忻州的“林巧稚”


去年仲夏回乡去看老人家,她十二分的高兴,把我抱的紧紧的,就好像怕我跑了一样,活脱脱的一个老顽童。

老人家平时还喜爱看各种体育节目。搞笑的是有一次她正在看一个体育节目的赛事,当中国队输给黑人队员时,老人家一下子不高兴了,连连说不看了不看了,这些黑皮肤太厉害了。她的爱国精神、还有那股认真的劲儿,逗笑了我们……


忻州的“林巧稚”


一晃半年多又过去了,在疫情时期,每当看到冲在最前线的白衣战士时,又会想到张妈妈她老人家。假若时光倒流,老人家定会也是一位逆行的白衣天使,不顾安危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致敬每一位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忻州的“林巧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