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巧稚做人做事的善心,既无愧人生,又愉悦人生

学林巧稚做人做事的善心,既无愧人生,又愉悦人生

近日我在电视中看了一部,关于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专题片,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林巧稚从医数十载,早已是久负盛名的专家,当一位被其他医院确诊为子宫癌的患者,前来就医时,她仔细地检查了患者病情,并且了解到患者的丈夫是独生子,林巧稚设身处地为了患者着想,力争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她安排患者住院,第二天林巧稚大夫与患者交谈时告诉患者实情,她说:“为了你的病情我昨晚左思右想,真是熬白了几根头发,想出一个治疗方案,现在与你交换一下意见。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只需切除子宫,保住大人即可。可是你家几代单传,我知道你们的心情,希望保住孩子,不过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为了你们的家庭,我愿冒这个风险对你保守治疗,争取为你们保住孩子。

林巧稚还请来相关各科专家,预想病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同时林巧稚还对患者做了仔细的交代,在将近足月时给患者做了剖腹产手术,成功的保住大人和孩子。

作为一个成名的医学专家,在看病时只要了解患者病情,就可以说是对患者询问到位了。而真切关心患者的林巧稚,却能从与患者家属交谈时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患者家庭中的“隐情”,这样的大夫实在是心细如发。更为重要的是,林巧稚能够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的权衡考虑各种治疗方案对患者家庭的利弊,经过其深思熟虑为了患者的利益,甘愿冒着自己声誉受损的风险,最终作出保守治疗的决定。

1978年,林巧稚在她的晚年时期,她不幸因脑血管疾病,瘫在病床上了。一生忙碌的她,再也无法回到她所热爱的工作岗位,无法为她的患者服务了。她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开始在病床上撰写《妇科肿瘤》医学专著,将自己一生的医疗经验进行整理、总结。这或许是她早就埋藏在心的宏愿,或许是她认为是自己目前唯一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她凭借着坚强毅力,在病床上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五年,完成了五十万字的医学专著。写出《妇科肿瘤》后,林巧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她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以一般人的想法,自己的一生做了许多人无法做成的事,晚年患病后有理由安心地休息养病,是什么激励着她,去完成许多健康的专家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她没有说。我想她或许是认为中国在妇科肿瘤领域还缺少专著,大夫们需要这方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她希望填补这个空白。她或许是觉得自己来日不多,一生积累的临床经验,再不整理和总结,怕是无法留给后人。为了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为了减少病患的痛苦,她觉得她必须去做,必须尽快的去做!她做到了,她达成心愿,无怨无悔的走了。

我觉得林巧稚所做的事,即是其职责所在,更是善心所成。她如若不是有治病救人的善心,即便是从医,也不会对待素不相识的患者如此体谅,如此无微不至。更不会在晚年的病床上,还忍受病痛撰写医学专著,因为此时她已经没有医生的职责了。所以我觉得仅有职责,没有善心是做不成一位优秀的医生的。

我辈是俗人,无旷世之才,无救人之技,无法做出那些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事来。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如有善良之心,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一些小事,即便是扶起楼道门口的自行车,即便是帮助买菜回来的邻居,提上一捆葱上楼,也是一件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