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是患者,现在是患者,将来更是患者,我要替医生来说话。

“我过去是患者,现在是患者,将来更是患者,我要替医生来说话

这是白岩松2017做的一场医学与医德演讲报告中的讲话。


这个视频我今早刚看到,很感动,让我想到了当下的疫情中那些英雄的医护人员!


英雄不易,救疫情如救火。


这场疫情,让那么多的医疗救援人员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前线。

然而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着普通的家庭,有父母,有孩子。

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有着烦恼和挣扎,他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可一旦国家需要,他们毅然放下一切,站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岗位上,与死神搏斗,与时间抢生命。

我过去是患者,现在是患者,将来更是患者,我要替医生来说话。


可即便如此,在这次疫情中依然传来不和谐的声音。


每日奋斗在前线72岁的李兰娟院士,却被网络舆论所攻击,甚至有人人肉搜索他的家人。


恶毒的谩骂更是普天盖地:“这就是无耻的利益输送”“一对母子在发国难财”。


还有在这次疫情中倒下的李文亮医生,第一个吹响预警哨子的人,活着的时候却被有关部门传讯签下了“训诫书”。


事实证明,网上的谩骂李院士的都是谣言,而传播“谣言”疫情的李医生却是第一个说出真话的人。


一切太魔幻,不管公众是不明真相还是愤怒,希望我们都要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不要传播谣言,散布负能量,不要让英雄心痛而寒心。

说到这里,前几日看到某论坛上在讨论这次疫情过后你还愿意当医生吗?


有人回答:看到疫情这么严重,我都不敢报医学这个专业了。

也有人回答:这次疫情过后,就准备辞去医生的职业。


我们不去讨论疫情当下人性是否恐慌的问题,单纯从医生的这个职业来说,医生确实是高危职业人群。

这次疫情感染了许多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有多名牺牲者。

拿白岩松的话来说:医生是个介于普通人与上帝或佛之间的一种职业。


可面对危险,他们依然选择逆行。


我过去是患者,现在是患者,将来更是患者,我要替医生来说话。


在中国有两个职业带有“德”,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教师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


医生肉体治疗和精神抚慰,肉体可以治疗,精神抚慰却是一种医术之外的东西。


近100年前,有个女孩报考协和医院,在考场上有个考生突然晕倒了,这个女孩毅然放下考试,把这个考生抬出考场给与抢救治疗,因此错过考试的时间。


然而这场考试的主考官目睹了这一切,写了个报给给协和医院,协和医院又调看了这女孩以上几课的成绩,决定破格录取这个女孩,录取的原因,就是这个女孩身上具备了一个从医人的品德,舍己为人,甘愿牺牲。

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被称为“医学圣母的”林巧稚。

她的学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林巧稚大夫每次巡查病房,一边治疗一边与患者聊天,本来灰暗的病房就好像突然充满了一种温暖的宁静的力量。

这次疫情中,也有一位老人带给我们这种神奇的力量和温暖。

他就是感动整个中国的钟南山教授!

我过去是患者,现在是患者,将来更是患者,我要替医生来说话。


这次疫情爆发的最初,钟南山教授就说:

“所有人不要去武汉,我一个人去!”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非必要,不出门,不走动,不流动,不串动……待到真正春暖花开时,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个84岁的耄耋老人,每一句话都是那么铿锵有力,春风一样抚慰着恐慌中的人们。

从南到北,都静了下来!每个人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医生,这是除了医术之外的一种精神

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

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生,疫情依然没有结束,依然还有许许多多像钟南山一样无私奉献的医生,他们依然战斗在前线。

我们要向这些带给国家和民众希望的医生致敬!是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冲在最前面。

我们这个国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为民请命,为民请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精神。

最后用加拿大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最后留一个讨论给大家:疫情结束,你愿意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吗?欢迎留言。

我是云心般若,一个专注当下,用心写作的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