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嘉庆为何如此着急想杀掉和珅?

姑孰侯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乾隆皇帝刚去世,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向和珅动了刀子。

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安静的闭上了双眼。天下最伤心的,莫过于和珅了,这种伤心也没有持续几天,因为最开心的嘉庆皇帝,不会给他太长时间了。

和珅手迹

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御龙归天,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就把和珅抓起来,投进大牢,历数和珅二十条大罪。并在五天后,也就是正月十八日,砍了和珅的头。和珅在乾隆皇帝走了十五天后,也紧随其去。

乾隆皇帝老年像

如今,我们仔细看这二十条罪状,大部分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唯独有一条非常奇怪,也是最重要的,放在这张长长清单上的第一条大罪:“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清史稿》)

这条大罪,涉及到一段隐秘的往事。

少年和珅像

清代的皇位继承,向来是风波不断,乾隆皇帝的江山传承,算是比较平稳的,因为老皇帝在身体尚好之时,遵照之前所言当皇帝年数不超过康熙爷爷,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六十岁这一年,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在没有最后公布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大清的万里河山属于谁。

《御制诗集》中所绘制的乾隆晚年像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二,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帝,向几个心腹大臣透露了要选接班人的绝密信息,这几个人里面当然就有和珅。这可是大清国最顶级的秘密了,其他的大臣都是守口如瓶,但是和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跑到当是还是皇子的嘉庆府上,面见皇子,一句话没说,就把一柄玉如意双手奉上,然后四目一对,转身就走。

和珅朝服像

玉乃社稷之礼器,如意正如其名,表式顺心如意。接到玉如意的那一刻,嘉庆的心里当是欣喜万分的,但是随即,和珅的杀身之祸也因此而埋下。

对于和珅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理解。能走到和珅那个高度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必然明白,太上皇早晚有离世而去的时候,这个靠山再大,也早晚有一天要崩塌,虽然存在短暂的“天有二日”之特殊情况,但终究是皇子的天下。

和珅像

因此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暗中寻觅将来的依靠。送玉如意这个小举动,就是和珅讨好嘉庆皇帝的最好例子,可惜嘉庆皇帝并不买他的帐,当嘉庆接到玉如意的时候,心里也许在想:和珅你这小子,身受盛宠,就阴悖主子之意,暗通与我,如果我重用你,哪天你也要将我卖了不成!

嘉庆皇帝像

这也成了嘉庆心中,和珅的最大一条罪状。

原来和珅竟是这样得罪了嘉庆皇帝的。正如和珅在身陷囹圄之时的一句诗所言:“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民间有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伏诛后,家产被炒,查抄的总资产价值震惊世人,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总数可达两亿多两,相当于大清朝几年的收入。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因为嘉庆已经忍了3年多啊!!!以下是回答的正文!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八日,这是太上皇乾隆皇帝,逝世的第六天,正当帝国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老皇帝驾崩的哀痛中时,一个震撼大清帝国的消息突然传来:

相当于大清帝国首席宰相、国防部长、首都卫戍司令的第一重臣: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和珅(1750-1799),突然被宣布革职,并逮捕入狱了。

老皇帝刚刚驾崩,帝国就风云骤起,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为了这一天,当朝皇帝嘉庆,已经隐忍了整整三年多——嘉庆看和珅,早就不顺眼了。


1帝国巨贪

在后世的传言中,嘉庆(1760-1820)之所以在乾隆前脚刚死、他后脚就开始整治和珅,原因在于和珅是大清帝国的巨贪,尽管官方没有正式的文书流传,但外界传言,和珅被抄家的资产,合计折合白银约为9亿多两,相当于当时清王朝整整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和珅画像。

确实,在被抄家的资产清单中,和珅家仅仅现金,就搜出了:

赤金580万两、折合白银8700万两,

元宝银940万两,

白银583万两,

苏元银315万两;

另外,和珅的家产中,光当铺就有75座,估银达3000万两;

在物件中,和珅家中:

仅金碗碟就达4288件,

嵌玉九如意1908支,

嵌玉如意为1600支;

土地中,仅仅地亩就达8000多顷,估银800多万两。

无论哪朝哪代,仅仅这些巨额资产,确实就足以定罪一个官员死刑了。

但和珅,果真乃是“因贪丧命”吗?


2隐忍皇帝

真相,远比表面的事实复杂。

事情回溯到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当时,乾隆正式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yóng yǎn)为皇太子;两个多月后,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乾隆皇帝宣布正式退位“内禅”,让位给36岁的儿子、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乾隆、嘉庆交接,正是大清帝国“康雍乾”盛世的落日余晖之际。

此前,乾隆四十一年(1776),美国正式建立;乾隆五十年(1785),英国人瓦特正式改良并发明新款蒸汽机,由此带领英国迈入工业革命时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法国开始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世界风云变幻,但乾隆和嘉庆对此并不知晓,仍然沉浸在自己天国上朝的美梦之中。在当时,真正让嘉庆感觉不满的,是父亲乾隆尽管名义上号称退位,但实际上,却仍然继续“训政”把持着朝政大权。

乾隆非常信任和珅。

按照清朝的规矩,乾隆在退位后,按理应该住进紫禁城宁寿宫,让新皇帝、自己的儿子嘉庆住在养心殿;但当了60年皇帝,虽然已经退休“内禅”,但乾隆并不甘于寂寞,为此,他让儿子嘉庆住到

毓庆宫去,并亲自赐名“继德堂”,自己则继续以太上皇的名义训政,在当时,紫禁城内的宪书,仍然用的是“乾隆”的年号,只有各个省,改用的才是“嘉庆”年号。

退位的并不甘心,继位的也不舒心。

对于这一点,到了36岁才当上皇帝的嘉庆,内心虽然波澜万千,但外表却平静得很。

朝鲜的使臣观察很敏锐。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乾隆退位当太上皇后,还是经常亲自在紫禁城升殿,接受文武百官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朝贺,嘉庆作为当朝皇帝,却经常坐在一边次等的位置,乾隆喜他就跟着喜,乾隆笑他就跟着笑,而宴会吃饭的时候,嘉庆更是陪坐在太上皇乾隆身边,“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在朝政管理上,乾隆退位后,实际执行的也是“传位不让

——当时,一些重要的谕旨和公文,甚至要同时加盖乾隆和嘉庆两个人的印章才算有效,对此,作为儿子和当朝皇帝的嘉庆,是个“孝子”,他只能是默默,先忍一忍了。


3乾隆心腹

太上皇和当朝皇帝的矛盾,自古以来就有,但和珅,却很不明白事儿。

当皇帝是有瘾的,即使退位了,也仍然不甘心,作为乾隆的宠臣和珅,对此当然是心如明镜。

想当初,家境寒微、科举落榜的和珅,借着乾隆的宠幸上位,仅仅26岁,就从一个普通的侍卫,荣升成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27岁那年,和珅先是当上了户部侍郎,两个月后又升为大清帝国的军机大臣;此后,他一路平步青云、高歌猛进,儿子

丰绅殷德还被乾隆钦点为驸马;弟弟和琳,也借着哥哥和珅的福气,一路当上了尚书、总督、都统,并晋升一等公,可谓满门荣华、无限富贵。

仗着乾隆皇帝的阴荫,即使到了嘉庆二年(1797),和珅仍然是领班军机大臣,相当于是头号宰相和国防部长,掌握着大清帝国的军事和行政大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剧照:传说中,乾隆(左)和和珅(右)关系不一般。

但和珅不明白的是,他横跨两朝的富贵,立足点是乾隆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但眼看着老主子已然年迈、日近西山,和珅却全然没有察觉到,他身边那位春秋鼎盛、正当壮年的新天子:嘉庆皇帝。

在乾隆时期,纪晓岚是当时的名臣,但纪晓岚难免有点文人气,因此以致有一次乾隆发火说:“你以为你是什么?我只不过把你当婊子养!”

相比之下,和珅的阿谀奉承显然技高一筹。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和珅对乾隆“言不称臣,必曰奴才,随旨随令,殆同皂隶”,即使是当到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但在乾隆面前,和珅始终毕恭毕敬,像当年做侍卫一样鞍前马后,乾隆有时候咳嗽要吐痰,身为军机大臣的和珅立马就会拿来痰盂,亲自端到皇帝面前,给乾隆老人家亲自捧罐接痰。

乾隆晚年

喜谀而恶直,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傲娇得很,对此,和珅也充分把握了老皇帝的心理,不管好事坏事,总之就是只说好话:唯将吉祥之语入告,即使是像白莲教起义这样的大事,和珅也往往将剿匪不利的消息隐瞒下来,哄得乾隆团团转,非常开心。

如果仅仅以阿谀奉承取胜,那比乾隆(1711-1799)足足小了39岁的和珅(1750-1799),失宠难免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和珅的本事就在于,这位仅仅一年时间,就被乾隆从一个普通侍卫,火箭般提拔为军机大臣的年轻人、小伙子,确实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机智和办事能力。

据乾隆朝的翰林、清朝人陈焯所撰《归云室见闻杂记》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有一天,当时64岁的乾隆临幸山东,坐在一辆他很喜欢的小骡车上,刚好25岁的和珅是小骡车的随从侍卫,乾隆在车上无聊,就跟和珅瞎侃家常,没想到和珅“奏答甚合上意,奏对皆称旨”

当乾隆问到和珅有无参加科考和他当时的试题时,没想到和珅竟然边走边背,对答如流,“矫捷寻常”,由此获得乾隆的赞许,“其知遇实于此”,此后,和珅火速升官,“恩礼日隆”,两年后,就以大清朝史无前例的27岁之身,当上了军机大臣。

和珅很擅长为乾隆敛财,甚得主子欢心。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之心越来越重,并且喜欢到处游玩,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乾隆第六次下江南,随行的和珅也非常懂事,命令沿途各地知府、总督,纷纷向乾隆皇帝进献“旅费”资金,这也让乾隆非常满意,说我到处出巡,竟然不用花费国库一分钱,还是和珅办事有能力啊。

为了帮助乾隆敛财,和珅还协助乾隆罚缴“议罪银”:乾隆中期以后,官员们如果因为渎职、贪污、奏事、徇私舞弊等出现过失,都可以通过缴纳几万乃至十几万两不等的“议罪银”来赎罪,也就是说,贪污、舞弊都没事,只要有钱给皇帝上贡就行了。

由于这项特殊收入,乾隆中后期,隶属于皇帝私家收入的内务府收入大增,因此尽管乾隆多次下江南、到处游玩、随意赏赐,但在和珅的管理下,内务府岁为充盈积,反充外府之用

,因此在乾隆看来,和珅,简直就是个帮皇帝理财的高手和天才啊。


4看在眼里

这一切,当时还只是皇子的颙琰(嘉庆),自然看在眼里。

乾隆共有17个儿子,嘉庆原本排行第十五,按理说,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皇帝本来轮不到他当;但巧合的是,乾隆17个儿子中,有12个儿子早逝,另外4个儿子中,都因为“贪恋酒色、喜好音乐游嬉”而被乾隆厌恶,在此情况下,勤奋好学、性格内敛、排行第十五的颙琰,无意中就成了唯一的合格人选,在此情况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年仅13岁的颙琰,就被密建为皇储。

当上皇帝后,嘉庆曾经自我评价说:“予六岁入学,习经书,十三学诗,十七属文,书窗朝夕,行帐寒暑,幸无间断”,可以说,在乾隆一堆儿子中,这个热爱读书、却才智平庸的儿子,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嘉庆学习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在此情况下,帮助乾隆皇帝到处敛财,自己也大肆中饱私囊,甚至在朝中勾结势力的和珅,自然为嘉庆所厌恶和忌恨。

嘉庆从当皇子时,就一直对和珅不满。

以当时的黄河治理为例,当时主事河工的人,都要向和珅贿赂求得他的认可,因此导致

乾隆中,自和相和珅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

尽管竭尽财力治理,但黄河却依然经常决堤,以致人民流离失所,因为治理河防的巨额资金,大多进了和珅一流的的私囊: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在当时,和珅由于深得乾隆宠幸,因此他也得以通过受贿来大发横财。当时,朝廷内外上下,如果不向和珅行贿,就很难当官,因此在乾隆中后期,形成了

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的局面;当时,学子们即使考中了进士,也必须得到和珅的认可,否则就会被予以除名处分,在此情况下,乾隆后期,满朝的科举士子们,纷纷投靠到和珅门下,以致士子几乎全部称为和珅的门生:“几出和门”,由此使得和珅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势倾朝野。

从乾隆四十年(1775)到嘉庆四年(1799)共24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大臣23年;以军机大臣兼步军统领22年;以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兼户部尚书15年;另外,他还曾担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并多次以钦差名义进行剿匪、镇压农民起义(虽然对军事一窍不通)——经过二十多年的势力积累,到了乾隆末期,和珅已经逐渐掌握了清廷的行政、财政、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以及宫廷事务等大权,可谓势倾朝野、无人能出其右。


5威慑皇权

尽管贪腐糜烂,但不可否认,和珅显然也是个办事人才。

在外交上,和珅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并且精通满文、汉文,经常陪伴乾隆会见蒙古王公等上层人物,《八旗通志》就记载:“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和珅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清朝,尽管使团最终未能达成通商等目的,但马戛尔尼事后却对和珅的外交和办事能力非常赞赏,可见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也是个能贪污、能办事的“人才”。

但问题就在于这。如果仅仅只是个贪官,那倒也好办,问题就在于,和珅不仅是巨贪,而且势倾朝野,能力干练,这一点,在新皇帝嘉庆登基后,显然已经隐约威慑到了皇权的稳定。

▲剧照:在嘉庆看来,势倾朝野的和珅(中),已经威慑到了皇权。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乾隆在秘密立储多年后,正式公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但此前一天的九月初二,和珅就命人给颙琰送去了一柄如意,暗示颙琰即将有好事来临。

这件事,也成了日后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的第一大罪:“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

在常人看来,和珅给嘉亲王颙琰先行奉献如意,只是想巴结主子,但在嘉庆看来,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

在当时,就连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一帮人都在私底下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1796年,乾隆退位后,仍然以太上皇的名义继续“训政”,尽管天下已经是嘉庆当皇帝,但乾隆却经常让和珅站在他和嘉庆两人旁边,然后乾隆就通过和珅来发号施令,把个真皇帝嘉庆经常给晾在一边,好不尴尬。

不仅如此,和珅还在太上皇乾隆和皇帝嘉庆身边,到处安插自己亲信的太监、宫女,甚至连嘉庆皇帝身边的陪读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兄弟,也都是和珅的亲信和心腹。


6嘉庆“除奸”

在此情况下,嘉庆一直默默隐忍、不声张,他甚至下令,允许和珅除了在公开场合以外,其他场合面见皇帝时,均不需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且大肆赏赐给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在和珅面前显示出对这位两朝老臣的极其“信任”和“宠爱”。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乾隆终于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在此情况下,嘉庆马上宣布于当日亲政;第二天、正月初四日,嘉庆又假装命令和珅与一众大臣,必须24小时昼夜不离为乾隆皇帝守灵,从而控制了和珅的人身自由,防止他利用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身份调兵政变。

正当和珅还不明就里,在紫禁城内为乾隆守灵的时候,嘉庆又马上命令朝臣给事中王念孙,写奏折上书弹劾和珅罪状,正月初八日,乾隆去世第六日,王念孙奏折一呈上,嘉庆马上下令,将和珅革职,并逮捕入狱。

和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逮捕入狱。

这一切,都整得和珅猝不及防。

随后,嘉庆以效仿雍正赐死年羹尧的例子,赐和珅在狱中自尽;由于和珅势倾朝野,为了避免政治扩大化和稳住人心,嘉庆还在处死和珅后的第二天,公开下旨表示:

“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

至此,一场可能激起大变的政治事件,被嘉庆以“快刀斩乱麻”的速度,干净利落地处理完毕。

但嘉庆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父亲、太上皇乾隆去世,以及他处死和珅的这一年,1799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也去世了。

在处死和珅后、此后政治上一直碌碌无为的嘉庆以为,他的皇位,至此终于稳固安全了,殊不知,大清帝国,将在几十年后,迎来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难道倒了一个和珅,大清帝国就安全了吗?

至少在嘉庆看来,他以为是这样的。


最爱历史


现在人们谈起嘉庆铲除和珅,总是津津乐道于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和珅确实没少搂钱,但这绝不是嘉庆铲除他的主要原因。

不信?看看嘉庆公布的关于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与钱财相关联的,只有区区六条,主要还是欺君罔上、压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贪婪聚敛等。

咱研究研究这些主要罪状,条条直指一个核心的东西,嘉庆感觉到和珅对神圣的君权构成了威胁,那就只有毫不留情地铲除他了。

说起嘉庆和和珅的梁子,早在乾隆这个太上皇还活着的时候就结下了。乾隆是个有意思的人,让儿子做皇帝,自己还要捞了太上皇当当,这个太上皇可不是摆设,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如此说来的话,嘉庆这个皇帝倒更像是摆设了。

只要乾隆大权在握,和珅就有好日子过。但这和珅也怕,怕一旦嘉庆真正掌握大权,就会对他这个炙手可热的人动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光担心还不成,还得有应对之策,怎么应对?限制嘉庆的权力!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时任广东巡抚的朱珪调到朝廷中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嘉庆针对将来的政治布局。

和珅不想让嘉庆做大,这个时候就插了一杠子,在乾隆面前告了一状,拿着嘉庆写给老师表示祝贺的诗稿,诬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

太上皇生气了,后果很严重,问身边的军机大臣董诰:“这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行为?”董诰苦苦跪谏,乾隆才才作罢。嘉庆是没事了,但朱珪是调不了了。不仅如此,和珅还又使了一个绊子,鼓动乾隆把已任两广总督的朱珪降调为安徽巡抚。

就这样,嘉庆的第一次权力布局因和珅的搅局而腹死胎中,不但事没办成,嘉庆还惹了一身骚,差点受牵连。这还不算,和珅还把他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嘉庆的言行。

和珅这是在干嘛?这是有异心吗?实则不是,和珅这只是在恐惧下的一种自保之举,但问题的关键是嘉庆不这么认为,嘉庆认为和珅这是对皇权的挑衅。

嘉庆能不恨和珅嘛?不恨的话,这世界就有了鬼了! 恨归恨,但现在还不是爆发的时候,所以事事顺从太上皇,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珅继续专权。还别说,这官场老油条还真被嘉庆给迷惑住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岁高龄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也就在同一天,嘉庆在悲痛忙乱之中仍不忘传旨召他的老师朱珪即速回京。

这个信号是再明显不过了,在他老子尸骨未寒之时,嘉庆即刻启动了对权力的重新布局,虽然还没有动和珅,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初四,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矛头已直指后台的和珅。当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珅、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命其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其软禁在宫中。

这一招玩得好,嘉庆以霹雳不及掩耳之势将和珅软禁了。紧接着,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珅种种不法情状。

第一天软禁,第二天就弹劾,这种刻意安排的痕迹真是明显。  初八日,在公布太上皇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 、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

正月十六日,直隶总督胡季堂上了一道奏折,说“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真一无耻小人”,请皇上“特颁谕旨,立将和珅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迟处死”。

嘉庆又来了一招,在这道奏折上亲自做出批示:“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悉心妥议具奏,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奏亦可”。

你以为嘉庆真是要开民主生活会?这是在让这些臣工们站队,看看有没有不是死活的。正月十八,经在京文武大臣会议,一致请求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拟斩,并且说立即执行。

嘉庆终于表态了:和珅罪有应得,怎么处治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首辅大臣,为国体起见,于万无可贷之中引入议亲议贵之条,免其肆市,加恩赐令自尽。福长安改为斩监候,但要让他在牢房里跪视和珅自尽。

在嘉庆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下,仅用半个月就把树大根深的和珅给清洗掉了。不得不说,搞政治嘉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在治国理政方面,嘉庆还是有所欠缺的。





毛毛精彩视频


乾隆帝尸骨未寒,嘉庆便闪电出击拿下并杀掉和绅。表面上,嘉庆杀了和绅,于公于私都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亏空的国库瞬间回血;被架空削弱的君权也即刻得到集中;沸腾的民意和平时饱受和绅欺压排挤的官员们的不愤也有了宣泄口等等。此外,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几乎成为几百年来人尽皆知的高话题度素材。实际上,嘉庆杀和绅是基于自己前程的最优化选择。

嘉庆登基后,和绅仗着乾隆的宠信依然把持朝政,嘉庆作为名义上的至高统治者,统治权却几无施展余地。之后嘉庆想调自己老师朱珪进京改变局面,但计划被和绅破坏,嘉庆无奈隐忍。和绅越发得势,所作所为令本就因百姓民不聊生而到处起义造反,官员贪污之风盛行等导致大清朝千疮百孔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绅一辈子服侍乾隆,乾隆在,和绅稳,乾隆去世后的局面,和绅肯定有自己的谋划。而贵为天子的嘉庆,若想真正君临天下,和绅是必须搬开的拦路石,作为利益冲突的双方,两者皆大欢喜结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然而乾隆的驾崩给了嘉庆绝佳的机会,籍着让和绅为乾隆守灵的机会,软禁和绅,又结合官员告发和绅谋反,干净利落的杀掉和绅。


特洛夫彬


和绅是巨贪,但这不是嘉庆皇帝匆匆杀掉他的主要原因。

嘉庆皇帝在乾隆死后十几天,还在国丧期间,一般不处理政务时,就匆匆杀掉和绅的主要原因是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激化,害怕和绅谋反

案件了解的非常草率,就连和绅的罪状和隐匿的家产都没查清。起因是几位大臣弹劾和绅有操、莽之心。结案后,嘉庆皇帝问直隶布政吴熊光和绅是否有异志,吴回答,要谋反者必定延揽人心,而和绅的人缘极不好。嘉庆皇帝后悔道,杀他太早了。后悔时机不对。

一、在政治上,相权大于皇权。

嘉庆受禅后,只是个花瓶皇帝,军政大权仍由乾隆掌握,后期乾隆健忘,实际上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和绅手里。

和绅在嘉庆皇帝身边安排了特务,本来乾隆要调嘉庆的幼年教师朱珪进京当内阁大学士,和绅怕影响他自己,正巧还是皇子的嘉庆因为老师六十岁生日写了首庆寿诗,和绅就密报乾隆嘉庆心存不轨,结交外臣,朱珪为此降职,嘉庆也险些遭到处分,从此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在嘉庆登位后,和绅的细作仍不断活动,嘉庆也在收集和绅的罪证。

二、在财务上,相权大于皇权。

由于乾隆的纵容,和绅贪欲越来越大,外面进贡到皇宫的东西,和绅先拿好的,差一点的才入宫。有一个官员拿着一个珍珠做问鼻烟壶,和绅很喜欢,那个大臣说是进奉给皇帝的。下朝后,和绅拿着那个鼻烟壶给官员看,已经以假充真,真的已经到他手上了。

除了乾隆,哪一个皇帝允许这样被人欺凌?

三、巨贪和民愤。

和绅被抄家时,具说可折合8亿两白银,可顶大清十五年的国库收入,所以有和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当时正值白莲教起义,白莲教明确说要惩治大贪官,直指和绅。


旁观者岚


用最直白易懂的话语还原最精彩真实的历史,我是白话青史,谢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无数的影视作品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一遍遍的回放,可以说各位看官们也是耳熟能详,除了史书上给出的解释。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些角度来说说这件事。

我们先来看这段历史的主人公背景:

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权利无以复加,富可敌国;

嘉庆:此人能当上皇帝那也是花光了一生所有的运气。

首先能健康活到成年的兄弟们就很少,而活着的几个兄弟,要么身体有点残疾,要么性格有点奇葩,要么就是岁数太小,根本没资格争皇位。那么无论身体和性格都还可以的皇子中,也就嘉庆一人了!

其次,嘉庆特别听话,父亲或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读书能读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办事儿时,只要父皇交代的事情,一切按照旨意,规规矩矩完成,绝对不生事端。

最后,嘉庆性格好,缺点少。

说白了就是乾隆选了个不聪明但听话的儿子继任。

看过主人公背景后,结论不难得出:

一、乾隆死后,嘉庆皇帝不一定有能力驾驭的了和珅;

嘉庆精明的老爹都被和珅哄得团团转,他本人就更不是对手了,不杀了和珅,嘉庆皇帝的位置都不稳,一旦权臣专政,怕是大清彻彻底底是和珅的了;所以必须杀和珅,才能稳定位置;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需要的是一个忠于自己的大臣而不是忠于太上皇的大臣;

皇帝好不容易从父皇的高压政策下解脱,是绝对不允许再有先皇影子的人物存在,而和珅正是先皇的影子,皇帝不能让一个前朝老臣处处指指点点,更不能容忍一个抢了自己风头的人存在。所以在嘉庆眼里,和珅在乾隆皇帝去世那一刻,也应该跟着先皇去了;

三、春天种下的种子,秋天就该收获了;

和珅的所作所为,乾隆不可能一无所知,嘉庆不聪明,但也绝对不傻;种了一年的地,就是为秋天多收点,冬天能吃饱,平时辛苦那也认了;养了几年的猪,就是为了多上膘,养肥了能多吃肉,所以脏点也忍了;同样的,有人十几甚至二十多年精打细算地给你的攒钱,有点污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都是为了让他多帮忙存钱嘛!所以,当钱存的够一份大礼时,那么存钱的人也就没什么用了。所以,帮忙攒够了钱的和珅,对于收礼的嘉庆,没有任何作用,留着反而是个不自在。

所以,综上,和珅对于嘉庆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留着反而是个隐患,尽早除掉,免得夜长梦多!


援庵讲史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王朝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然而乾隆驾崩先一脚踏上黄泉路,嘉庆就迫不及待赐死和珅,让他紧随乾隆皇帝之后上路了,这其中的原因且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和珅在乾隆王朝是有名的宠臣,他不但经商时精明强干,为官也手腕强硬,私下有人称和珅为二皇帝,当乾隆禅位嘉庆时,和珅依仗太上皇的宠爱,处处掣肘,嘉庆有如傀儡,时时陪着小心。

但处处留着心眼,欲擒故纵,在众臣面前褒扬和珅为能臣,将来自己要重用和坤,从而达到麻痹和珅,让和珅慢慢产生了错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入狱。

以二十条罪状让其伏法,从政治上来看,和珅遭嘉庆处死一是身为前朝重臣不知进退,二是为缓和官民之间的矛盾,三是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经济上来看,和珅被处死是因为他太能贪了。

一、和珅太过嚣张跋扈,乾隆在世时不把嘉庆放在眼里。

清朝历来就有新皇帝即位后便杀前朝重臣的传统。

何况乾隆为了避讳康熙大帝,在位六十年便禅位给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但是乾隆放位不放权,四年里,和珅仗着乾隆的宠爱,从不把嘉庆放在眼里,一味地追随乾隆,派吴省兰为嘉庆帝的侍读,把嘉庆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报告乾隆,让嘉庆形同傀儡,如履薄冰。

嘉庆皇帝一即位,立马沿袭先朝传统,把时时掣肘自己的前朝重臣和珅处死,让众臣子看清形势,嘉庆是有魄力的皇上,以前不办和珅是尊听父皇诣意,现在新皇上任,朕便能连身兼数职的和珅犯了错也敢于诛杀,从而以立皇威,震慑群臣,以示警示群臣当安分守己。

二、处死和珅是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

嘉庆曾经明言和珅一层层剥削百姓,令百姓造反,杀和珅最大原因是他贻误了军国重务。

嘉庆继位第一年,(乾隆还在世)白莲教民变,清军围剿却屡战屡败,嘉庆心急如焚。后来清军千辛万苦抓住农民军首领,他的口供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嘉庆皇帝清楚的认识到,当朝和珅似的贪官污吏太多,民变才会不断发生。嘉庆皇帝杀和珅,是用他的头颅以谢天下,用以缓解日益尖锐的官民矛盾,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嘉庆亲政便迫不及待地处死和珅,让老百姓看到一派新气象,看到清廉正气的新朝廷,自然会对嘉庆刮目相看,拥戴新君,创造出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三、处死和珅是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嘉庆皇帝看到天下人只识和珅,而很少人认识皇上,和珅之势力已经遍布大清各个角落,这让嘉庆细思极恐。

当年乾隆皇帝把幼女嫁给和珅长子,本意为拉拢他,不至于谋反,然而却让和珅的权势空前绝后,和珅“权高震主”,朝野之中,尽是他培植的党羽,嘉庆基本被架空,而乾隆快九十岁的人了,难免有些糊涂,这时一切方案全出自和珅的大脑,他挟太上皇而令皇上嘉庆。

和珅的权力已盖过嘉庆,完全想控制他,让他做牵线木偶。这在嘉庆长达四年的傀儡式的皇帝生涯中已时刻感受到和珅的威胁,这让他早已喘不过气来。

嘉庆早就想清算和珅了,只是苦于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当乾隆皇帝刚一驾崩,嘉庆便令和珅守灵,削去他军机大臣之职,趁和珅没觉察出异样,没做任何防患时迅速出手,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不费太大心力以快取胜。

和珅位及人臣,身兼数职,能力起强,权势熏天,党羽甚多,如果他有了准备,一旦铤而走险,嘉庆未必是他的对手,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消灭相国,让自己的帝位稳固。嘉庆皇帝憋屈了四年,积蓄了四年的压制,一朝亮剑,必定终结和珅的性命,以解心头之恨。

四、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皇帝面临的财政压力。

乾隆皇帝晚年穷奢极欲,多次下江南用去的是真金白银,大兴土木,大建陵寝也要大量资金……以至于国库空虚,有时靠卖官贴补亏空,嘉庆接手的是个差不多要带赤字的国库。

而和珅不但是经商高手,还是个大贪官,他的家产11.06亿两,清政府十多年的财政收入都不过于此,查抄他的家产可以让嘉庆的财政缓解压力,处死和珅给嘉庆带来的经济福利。

嘉庆早就看中和珅富得流油的家产,商铺、田产、房产比王爷们更富有,父皇乾隆时不时会赏赐和珅真金白银,珍宝字画古玩,和珅又是个经商老手,利用职务之便大发横财,不少官员早就以他贪没弹劾过他,只是乾隆压着没办而已,嘉庆也懂得隐忍,不过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这些财富迟早都是他大清的。

也有人说和珅是乾隆送嘉庆皇帝的最后的礼物,既在政治上为嘉庆立威,又在经济上支持儿子一把,真可谓深谋远虑!就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谁做皇上,和珅必死无疑,那他一辈子都做了乾隆皇帝的一颗棋子,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式人物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觉得于情于理两个方面和珅都要死,说起和珅大家首先会想到他是大贪官,甚至传言说他贪的钱是大清朝的多少倍,和珅是乾隆时期的权臣,但为何乾隆死后才十几天嘉庆就把和珅给赐死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和珅能有日后的地位,和他个人是有很大关系的,和珅这个人自幼就特别聪明好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是熟读四书五经,精明能干情商又特别高,会来事,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年纪轻轻就做了乾隆的近身侍卫。

和珅在当官早期也是清正廉明的,但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私欲也越来越膨胀,并利用自己的权力开始经商,到乾隆后期,和珅一人身兼数十个重要的岗位,可以说一手遮天,尤其是在乾隆最后几年,让位于嘉庆,上朝时嘉庆和乾隆同坐龙椅,但由于乾隆年老体衰,和朝臣对话都由站在乾隆旁边的和珅传达或者“翻译”。这对坐在乾隆旁边的嘉庆帝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耻辱,可以说和珅的地位在嘉庆之上。再说了,和珅的贪污之名早就传到嘉庆耳朵里了,除掉这个眼中钉只是时间问题。



终于时间等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在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后,乾隆驾崩,嘉庆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抄了和珅的家,而且是乾隆才死后的十几天,可以看出嘉庆有多着急。对于嘉庆来说杀和珅可以拔掉这个眼中钉,铲除一个心患,对于嘉庆刚接手的大清帝国来说镇压白莲教运动,需要的是银子,所以和珅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得死。


A三杯茶


嘉庆杀和珅是必然的,而且是有这个想法很久了,等到他真正掌权,第一时间做的就是除掉和珅。

首先说和珅,在大家印象里和珅可能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大贪官形象。但其实和珅很有才华,而且很投乾隆的脾气,所以乾隆才会很器重和珅,和珅的作为,乾隆不见得不知道,因为宠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嘉庆杀和珅无非就是两点

1权利

乾隆在位60年时退位,但他并没有将权利全部交给嘉庆,嘉庆手里的权限也无非就是接待、祭司等日常工作,真正的权利还掌握在乾隆手中。乾隆很宠和珅,和珅也结党营私,导致和珅的权利比作为皇帝的嘉庆还大,严重影响了嘉庆作为帝王的权势。时日一长,嘉庆自然心生怨气,想要除掉和珅。

2金钱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他的钱可以到达富可敌国的程度。乾隆后期比较奢靡,嘉庆刚掌权国库空虚。和珅就是嘴边的一块肥肉,岂有不吃之理。

当然这一切也是后世的推测,真正的原因可能也只有嘉庆知道了。



我是阿呆呆


大家好,我是读史论人生

贫困起家

乾隆十五年(1750年)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和珅后考上咸安宫,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八岁的和珅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和珅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后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十三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仕途顺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珅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他从这份工作中学习到如何理财,他勤朴地管理布库,令布的存量大增,这些使他得到乾隆的赏识。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和珅擢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任命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吏部尚书永贵弹劾,因失察降两级留用,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和珅当官期间,贪污受贿,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靠着乾隆宠幸,玩弄权术,把持朝政,朝中有识之士对他都是恨之入骨。这种情况下,只要嘉庆想要有一番作为,掌权之后肯定要首先拿和珅开刀,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树立威信,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秩序。就算和珅早早向他靠拢也没有用,因为他做的事情早已经触犯了众怒,也严重损害了朝廷利益。除非和珅激流勇退,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但是权力是比毒品还要上瘾的东西,和珅食髓知味,享受了几十年,怎肯轻易放弃,所以和珅之死也是个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