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四年级,不爱学习,给孩子定目标反而更不爱学习了,该怎么办?

用户1453916093653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普遍的。孩子不爱学习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有可能是孩子没有学习兴趣;第二有可能是孩子有学习兴趣,但是不具备相应学科的学习能力,家长要知道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兴趣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很多家长都会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哪一科目的成绩好,他就会越来越喜欢这一门课程,因为这门课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他从其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如果一门课程孩子学的不怎么样,时间长了以后,他就会越来越不喜欢这门课。这些都是正常的,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建议家长先分析一下,孩子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产生不爱学习这样的原因。

如果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没有太大关系的话,那么还要考虑的是,家长是否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环境包括健康的家庭环境以及健康的学习环境,学习是一个高强度的脑力工作,因为孩子每天在学校都会接触新的知识,对于大脑来讲,它首先关注的是安全,其次才是自己的发展,如果家长没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的话,孩子也可能会对学习丧失兴趣。比如说,如果父母在家里总是吵架打架,甚至冷战,没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那么孩子由于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想“爸爸妈妈会不会离婚?爸爸妈妈会不要我么?他们会不会不爱我?”注意力根本没有办法集中到学习上,因此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另外在学校家长要观察,甚至跟老师沟通,看孩子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是问题。比方说,有没有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有没有被同学孤立或霸凌这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也会造成孩子有厌学的情绪,所以我建议家长在没有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之前,先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提问的家长也说了,给孩子定了目标,反而孩子更不爱学习了。

家长想一想,孩子本身就不喜欢这件事情,当给他定了一个目标后,其实并没有帮助他找到解决方法,而是又给了他一个更大的外在压力,会让孩子更加难以接受,作为父母更多的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只有父母才是最爱孩子的人;才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才是孩子终生的心灵指导师。孩子今天的学习不好,可以趁暑假或者寒假补上,如果孩子的心理发展错过了这个阶段,父母后续就很难再去补上了,所以我建议家长先不要盯着孩子的学习,不妨跟他好好的聊一聊,一起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爱学习,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希望您能够通过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我相信只要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构建一个稳定的心理世界,让他可以面对外界所有的挑战,然后排遣他心里的压力,激发出他最大的潜能,那么每一个孩子都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的回复,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教育秀秀看


我家孩子现在初二,她在小学四、五年级时也有一个阶段不爱学习,对自己很放松,我们也给她定过计划,可是效果不好。

最近,我们聊天聊起这个话题,听她说完我才明白,原来当年的问题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订的目标大多是家长的意愿,甚至是强加给她的。并没有尊重她,也没有问过她的想法。

所以孩子会觉得这是你们的计划,不是我的。有时候出于局外人的心思而不愿意去做。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不用什么尊重,不用听她的意见,其实这是万万不该的。

四年级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和主意了,毕竟是要他们去做,所以有必要让孩子参与进来,有参与感才能做好。

第二,目标不是订完就万事大吉了,订目标容易,接下来是否能做才是重点。

家长要引导孩子,甚至每天询问她完成到什么程度了,哪里有问题,哪里不合理需要改进。这些都可以和孩子沟通。

让她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在作战,有人陪伴,有人支持,她会更有动力向前。

第三,每个小阶段都做总结。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努力有什么成果,可以增加信心,更有方向。为下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以前我会高估孩子,总觉得都这么大了,应该会安排自己的事情。

但可能不对,我们往往用自己的思想和标准来要求孩子。

其实他们还在路上,还没成熟到那种程度,还需要我们耐心的指引和方向,一步步走,一点点进步。

都说小学是养习惯,我很认同。

所以定计划重要,给孩子信心完成计划更重要。

我相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会爱上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越走越顺的!


大乐乐爱生活


孩子不爱学习,那必然是因为学习使他难受,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他没有能从学习中,体会到自己有什么好处;

而为什么给孩子定目标后反而更不爱学习了,因为这个目标让他更加难受了--他本来就不爱学习,强定目标,他根本就没动力追逐这个目标。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习对他自身的好处是什么

  • 学习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考上好学校,可以让老师喜欢他,可以让家长喜欢他,可以成为好孩子,可以有个好未来,可以有选择的权利...

那么,这些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些东西是“我”想要的吗?以上种种,好像是你们想要的多一些,你们得到的多一些,而“我”一直都是一个付出者。

另外,学习是有风险的,一旦失败的时候,以上种种都不成立甚至会有反效果,那么我为什么要为了“你们想要”而去承担这个风险?我又凭什么去相信你们的话一定是对的?

以上种种,都在和孩子强调学习的结果,让孩子以结果为导向,但是学习的结果却并不以孩子的意志所控制的,要想学习好,还有很多外界力量左右:例如老师的教学技能、考试的难度、试题的范围...

  • 学习的好处是物质?

好好学习,考好了我给你买玩具、漫画,让你玩一天的游戏、电脑、电视...

且不说目标是否过高孩子是否能够做到,我们好像不能保证一直都能满足孩子需要的物质奖励。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价值转移,会让孩子越来越功利化,这种方式把孩子本应从学习获得的好处给剥夺了。往后,没有物质奖励,孩子就拒绝学习了。

而不论以上何种,其实都殊途同归的指向了一个现实:所谓学习的快乐,是他人赋予的。

真正体会到学习快乐的人,是从学习里面得到自我满足的。

  • 学习的好处在于以过程为导向的自我能力证明和自我进步

我们常说“学习使我快乐”,其实这种快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能力证明和自我进步获得的成就感。这才是学习对于孩子的真正好处。

一个事实是 ,孩子从小就希望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以及寻求自我进步,也正正是这两个原因不断刺激着孩子学习,让孩子保持学习热情:

那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每迈出一步都会十分自豪地回头看向妈妈:“瞧!我多厉害!”而且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们总是希望挣脱父母的怀抱去证明自己的独立性、独立能力。

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份自证和进步逐渐会变得复杂化,例如他们在墙上画画的时候,就是一个相对复杂地自证行为,同样的自豪,只是他的行为准则可能不符合我们的规则,进而被打压,逐渐又形成了“学习使我难受”的认知。他们既不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独立的证明,又不能获得获得自豪感、荣耀感。这才是他们不爱学习的原因。

  • 爱上学习的核心因素:独立性,荣耀感

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就必须让他体会到学习真正对他的好处:学习如何让他更独立,学习如何让他获得自我进步的满足感。

有一句个人认为是毒鸡汤的育儿名言:“学习是为了让你以后有选择的权利”,问题在于,现在我都无法选择,凭什么让我相信以后你会让我选?以后社会会让我选?--孩子的目光永远是那么短浅。

从这一点上,我们要满足孩子的“短浅目光”,让他们自证自己的独立,用正确的方式(某程度上,不学习就是他们追求独立的一个标志,只是这种方式是认知偏差所致),而且让他认知到学习可以使他更独立。

而让他品尝到独立的第一要素,就是选择决定权,让他自行学习的目标,他可以定一个只考30分的目标,这没关系,而重点在于他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

举个例子,他平时能考80分,但是这次定下的目标是考30分,这看起来不可饶恕,甚至会引来家长的干预,可实际上我们根本不需要干预他,尊重他的选择,因为他很快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当他去为之努力降到30分的时候,他自己会受到惩罚:同学们的取笑,老师的质疑...

我们需要帮助她认清这个现实,学习是她自证能力的一个最佳方式;

相反,如果他定下的目标超过他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太高兴,因为他会在实践过程中遭遇挫折--难以达到目标,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辅助他把目标解剖细化,让他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从中积攒成他的成就感。


学习,之所以能使人快乐,那是因为其过程是我们自证能力的过程,是我们感到自我进步的过程。


淅爸育儿记


学习如果从外界施压,本就是件很苦的事情,而如果内在产生动力,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想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那么首先要培养他一件事情要做就必须做完的意志力,其次引导孩子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解题了,知道自己能学会了,这样时间久了培养起孩子的自学能力,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然再自学的道路还是会有苦闷的感觉,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心态调整的工作,可以及时帮助孩子选择个兴趣班,提高学习兴趣,推荐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的课程,有英语,数学,语文,美术等科目。


想觉觉115


要想增强孩子从学习中获得的价值感,我们首先就应该搞明白价值感来自哪里。

价值归根结底是满足了我们的某种需要,从“满足的需要”中体现它的价值。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原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人获得的价值感也主要来自这五个方面。

1、通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赋予学习价值

之所以把它们两个放一起,是因为根据马斯洛理论,这两个需求是低级需求,是人们首先需要满足的需求。

那么如何通过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来增强孩子的学习价值感呢?

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父母也都在这么做,只不过可能没有意识到。

比如说,不学习就没饭吃,没有零花钱,而学习就可以吃好喝好,这就满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让孩子从学习获得了这种价值。

再比如说不学习、考不好就会挨打挨骂,因此孩子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不然到时候考不好挨揍可就危险了。

现在一看,父母们是不是发现,通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来赋予学习价值感是父母们最常用的手段?

2、通过“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赋予学习价值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中级需求,因此我把它们两个分为一类。

如果说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物质需求的话,那么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下面要说的自我实现需求都可以算是精神需求。

当人们物质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通过“生理和安全需求”赋予学习价值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管用,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当孩子自己可以解决生理和安全需求时,父母通过“生理和安全需求”赋予的价值就不再对孩子有吸引力了。所以,父母会看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孩子奖励或者批评打骂并不能迫使孩子学习,因为这时学习带来的价值已经大于他们从学习中得到的痛苦,所以他们开始逃避学习。

这时候孩子会转而追求社交和尊重需求,因此如果父母能够使得学习具有满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价值,那么孩子还会努力学习的。

那具体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可以让孩子上一些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学校,或者多跟热爱学习的孩子做朋友,再或者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等手段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尊重感、荣誉感,那么孩子从学习中就可以获得强烈的价值感,因而他们也就会继续努力学习。

3、通过“自我实现需求”赋予学习价值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追求,如果孩子意识到学习可以帮助他实现自我需求,那么孩子就会去努力学习。

但孩子要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必须首先要有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理想是什么,将来想做什么,所以他们当然也就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不能把“自我实现”与“学习”建立价值连接,也就不能从学习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感。相反,一旦孩子意识到了自我目标,那么他们就会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就会有强烈的动机去努力学习。

因此,父母要想通过“自我实现需求”的方式来让孩子发现学习价值的话,就首先要引导孩子尽快的建立自己的理想,拥有明确的目的性。

总结

父母可以思考下自己的日常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价值感?

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就是因为学习带来的价值远远到不到他们付出的努力,这让他们无能无助,所以孩子会讨厌学习。

价值理论可以应用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方面。

比如我们要让孩子喜欢画画,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孩子从画画中获得价值感;我们希望孩子喜欢音乐,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孩子从音乐中获得价值感;我们希望孩子运动,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冲运动中获得价值感。


布衣学堂


不爱学习,主要是没有学进去,没有性趣。首先要培养性趣看看愿意学什么,包括音乐,体育方面的足球,蓝球,乒乓球,游泳,羽毛球跑步,等等。但是同时说明这些项目如要进行,必须基本课程各科都要学好,学习不好将来就是有所特长也进行不下去。总之干什么都得有一定的学习成绩。明白之后,就会对学习有一定的认识,也有愿学习了。


东荣962


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其实很正常,做为家长说的话孩子可能听不进去,你可以从孩子的同学下手,让学习好的同学去引导他远比家长有效的多


鸡老师


其实他才四年级,很多事情压根不懂,学习计划这种事情,应该是自主学习自己而定,她还小孩子爱玩的天性,只要可以在她的正常学习范围内都可以让她释放天性。小学说白了就是培养喜欢学习建立学习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