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为什么我们的天之骄子都跑到美国搞科研

15岁参加高考,以六百多分的成绩录取中科大少年班。

19岁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4岁于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

29岁进入哈佛任教,5年后成为哈佛物理化学双科正教授,并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实验室。

六年后,她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之后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她,就是庄小威,华人科学界的“神奇女侠”。

为什么我们的天之骄子都跑到美国搞科研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公布,在国内科学届,以及世界华人科学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许多华人科学家们都在为庄小威抱不平:

“同样的研究内容,同样的发表时间,诺奖出现的厚此薄彼很难让人信服”

……

诸如此类的声音充斥在各大学术网站上。

而对于当事人来说,有那年的诺奖加冕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运气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与之擦肩,也无碍于科学界对她实力的评价。

“她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方面的成就比获奖者要高。”


为什么我们的天之骄子都跑到美国搞科研


庄小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与她在留美期间所接世界最顶尖的学术氛围分不开。

01 诺奖级别的导师

在国内一些顶尖的高等学府里,学生在想要了解某项全球前沿的科学研究,只能去查阅外文期刊,而在美国的顶尖高校里,学生可以直接跟发表那篇期刊的教授进行讨论,这就是多元化人才聚集地的优势。

庄小威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期间,他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沈元壤教授。沈教授曾经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拿到硕博学位,尤其是在哈佛大学期间,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古拉斯·布鲁姆伯格(Nicolaas Bloembergen)。

而庄小威之后在斯坦福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导师,更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这也是是之后带给她人生重大转折,开启她诺奖级别科研之路的引路人。

为什么我们的天之骄子都跑到美国搞科研

能够跟随这样级别的导师,庄小威的科研起点,和成长速度是她那些留在国内的同学所无法企及的。

在历年各个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世界TOP100大学,美国就占据了一半,而代表人类科学研究成就的诺贝尔奖,也被美国顶尖大学校友囊括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政策和经济形势如何变动,依然没有国家能取代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留学国家的原因。

02 强大、开放的资源支持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术环境一直以来都比较复杂,学者想要独立进行某项科学研究从立项过审到资源分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能获得支持的主要以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为导向的研究项目,研究人员也是以大团队为主。一般项目的主导人都是资历足够深的老教授。

像庄小威这样34岁,就能在哈佛大学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独立实验室。这对于国内的任何一所顶尖高校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中国不同,美国大学的研究大多以创新和个人兴趣为导向。而且资源分配和组织结构相对来说也更机动灵活。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70%的专利,以及很多重大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科研成果都来自美国的原因。这些成就不一定都是由美国土本学生创造的,实际上,更多是由外国学生在美国大学从事研究后而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的天之骄子都跑到美国搞科研

03 美式思维破题

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天国内的高等学府也可以变成像美国高校那样的人才聚集地,我们的学生出去不必留学,相反,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人才都要跨越山海地来我们国家做研究。

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美国更是众多学子的首选之地。然而与国内大学的“分数线一刀切”不同,申请美国名校,需要注意的地方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有最重要一点是了解“美式思维”,懂得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让美国名校看到你与众不同的一面。

尤其是对擅长考试的中国学生来说,美国的招生官们比起一个sat拿满分的学霸,也许会更偏爱一个分数也许不是最高,但思维更创新、或是领导力、社会责任感更强的同学。

这是每一个想要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所需要关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