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變“傷鋪”?這種後悔就是“買了商鋪沒買住宅”

不管是十年前還是現如今,買房亦或是投資的腳步從來都沒停歇過,這不只是有錢人才會做的事,普通人加槓桿買房、投資房也是非常常見的,畢竟十年前買了房的人,早已經賺的盆滿缽滿。儘管因為各種政策現在的房價基本已經穩定,但是準備“上車”和“已經上了車”的購房者依然絡繹不絕。


“商鋪”變“傷鋪”?這種後悔就是“買了商鋪沒買住宅”


不過和住宅市場相比,商鋪市場就顯得有些淒涼,過去有句老話,“一鋪養三代”,也就是說如果你購買了一個還算興旺的商鋪,光是坐著收租金,就夠養活三代人了,不過近幾年,商鋪越來越受冷落,就連降價出售都無人問津。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客源火爆,根本不愁賣不出去東西的商鋪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就算節假日也很少有顧客光臨的門面。人們常說,買房需謹慎,不過現在,買商鋪更要謹慎!

首先一點,眾所周知,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大面積普及,我國的經濟形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使得電商大範圍的興起,並且呈日益上升的趨勢在發展和擴大。就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而言,天貓全天的成交額高達2135.5億,而三年前卻只有912.17億,短短三年的時間就翻了一倍多,這也是為什麼實體店越來越不好做的原因,很多面積不是太大的小店都是開業時鑼鼓喧天,挺不了幾個月就冷清了下來,再過幾天就掛上了轉租的牌子,等到下一家入駐後也是一樣的經歷,反反覆覆的重蹈覆轍。


“商鋪”變“傷鋪”?這種後悔就是“買了商鋪沒買住宅”

另一方面,除去電商所帶來的擠壓,就商鋪和商鋪之間而言,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隨著房地產事業的不斷髮展,國家也開始大範圍進行城鎮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點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與之相對應的商鋪也越來越多,從而也導致了商業地產的逐漸飽和。我們也不難發現,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小區樓下,隨處可見的商鋪已經供大於求了,很多城市都有“空街”和“鬼街”的說法,由此可見商鋪的空置率是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地段不太好,客流量不大的商鋪,掛上出租廣告都一年半載了,前去詢問的人也屈指可數,更別說轉賣了。

不少人覺得,如今的房價雖然平穩中有少許的下降,但是並沒有大幅度的滑落,商鋪肯定也是這個情況,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租戶,大不了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賣了就好,但其實相比住宅而言,商鋪的單價也不容小覷,並且就算你狠下心買到手了,日後想再轉手出去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商鋪轉賣是需要繳納稅費的,跟商品房不同的是,商鋪的稅費是非常高的,基本都要達到轉讓價的20%左右,這筆錢無論最後是哪一方承擔,對賣家而言,到手的那點利潤都被稅費稀釋沒了,可見這投資回報率是非常低的。


“商鋪”變“傷鋪”?這種後悔就是“買了商鋪沒買住宅”

如果是要購買一手商鋪,購買前則需要實地考察,不能全靠開發商的講解和宣傳作為參考,一定要做到全方位的瞭解,確定好周邊的配套設施以及目前的租金水平等情況。這種時候開發商的宣傳內容都是存在一定“套路”的,像很多開發商都會承諾“售後包租”、“五年回本”、“日後回購”等其實都是營銷手段,等你真的買了商鋪,你就會發現買商鋪要遇到的坑遠比買商品房的坑大得多。而且想要買商鋪需要一家一家的去看,兩個隔壁的商鋪一個“死”、一個“活”的現象也不是沒有。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