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成为得“道”之人:《道德经》之无为而治

五年前,有幸接触到《道德经》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从此迷上了这本国学经典,踏上了漫漫求道之途。文章中是作者在查阅相关书籍,倾听众多讲座之后对《道德经》的一些理解。当然,用文字解释文字,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希望你能在评论区写下来,大家一起学习。

『不尚贤,使民不争』

名、利、欲、知是老子提出的四大社会乱源。因此首先就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是说不标榜贤才让百姓不起争名夺利之心。因为只要一尚贤就给相当于给贤人订立了一个标准,于是很多人便会依照订立的标准来粉饰自己,争名夺利,就会造成很多虚有其名。即使在现代也是一样,单位评高级职称,会有许多的标准,比如论文若干篇,成果多少个,只要这些标准一出来,人们就按照你给的标准来,保证一分都不会多给你。

每日一“道”,成为得“道”之人:《道德经》之无为而治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这句话说是不炒作炫耀自己有难得的宝贝,使百姓不会去做盗贼。古人都讲求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有小偷、强盗就是因为你家里有难得的东西,有宝贵的东西,有奇珍异宝,他才会动你的脑筋。使得别人产生了那种抢、偷的不正常心理。所以不能炒作炫耀自己有难得的东西。

每日一“道”,成为得“道”之人:《道德经》之无为而治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见」是读「现」。所谓上行下效,上面领导的人只要表现出喜欢什么,大家都乱掉了,这就真如春晚上沈腾的小品,领导喜欢打乒乓球,底下的人都争相去打乒乓球,拍马屁。「欲」是指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不能解释成欲望,人为了生存,都有基本的需要,基本需要不叫欲。

每日一“道”,成为得“道”之人:《道德经》之无为而治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无知」应该理解成没有争名夺利的心智。「无欲」是没有贪念。这句话是说圣人的治理,要引导百姓虚心,让百姓肚子填饱,减弱百姓贪念,强健百姓的体魄,满足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过没有贪念的正常生活,保持淳朴的心理。这样的话,那些奸巧虚伪的人不敢胡作非为。因为大家心思都很淳朴,耍诈的人反而会被大家嘲笑。现在,很多人上当受骗,就可以用这一段来解释。因为很多人自己本身心思不淳朴,有贪便宜的小心思,所以才会被骗子利用。

每日一“道”,成为得“道”之人:《道德经》之无为而治

『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是第三章的结论。说的是你不逞能干,不表现得比别人厉害,不表示崇尚贤能,以无为来治理世道,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