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濟解密:三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開創了東晉一等豪族的

劉禹錫在《烏衣巷》中寫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中“王謝”指的就是東晉時最顯赫的兩大家族,琅邪王氏和陽夏謝氏。

琅邪王氏在三國時就已經成為一等一的豪族,而陽夏謝氏卻非如此,在三國時,謝氏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下面,魏某便解密陽夏謝氏崛起的過程。

魏濟解密:三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開創了東晉一等豪族的

一、謝纘

三國時陽夏謝氏的代表人物,就是謝纘zuan3字。

謝纘,字伯登,,陳郡陽夏(今河人。東晉名相謝安的曾祖父,任三國魏典農中郎將,於屯田地區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是陽夏謝氏開基創業之始祖,陳郡陽夏遂為謝姓肇興之地和郡望之一。

曹魏齊王芳正始十年(249年),發生高平陵之變,太傅司馬懿趁曹爽兄弟隨曹芳拜謁高平陵發動政變,關閉洛陽城門,並奉郭太后詔命大司農桓範行中領軍事,接管中領軍曹羲的軍隊。桓範投奔曹爽,要到高平陵。大司農屬官謝纘等勸阻桓範,但桓範不聽,單騎出城。

司馬懿掌權後,提拔謝纘為典農中郎將。《魏略》曰:典農中郎將,太祖(曹操)置,秩比二千石(屬於五品高官),魏晉時期曾任典農中郎將的毛玠、任峻、司馬昭、楊肇等人,均非等閒之輩。

魏濟解密:三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開創了東晉一等豪族的

二、謝衡

謝衡,字衡再,西晉三品大臣、文學家,謝安祖父。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為守博士,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為國子博士,旋遷國子祭酒,元康中擢太子少傅,太安元年(302年)為散騎常侍。

《世說新語•文學》評價謝衡為"晉碩儒";《晉書王接傳》謂"博物多聞"。謝衡的學識和官守是一致的,以儒學為宮,遂以顯名。謝衡學行是篤守傳統的儒宗,看不到元康名士的玄學氣習,這是不為當時所重,為士流所傾心的。

謝衡從事了一個很累的職業,就是擔任晉朝的太學校長。但朝廷雖然名義上提倡儒學,但社會主導思想是玄學。士族多是擁有廣闊田園的地主,在經濟上不成問題,所以放達務虛的玄學壓倒了儒學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精不精通玄學也成為高級公務員的認證標誌。儒學家族如果不入玄風,就產生不了為世所知的名士,也就不能在官僚階層中佔有一席之地。

謝衡生有三個兒子,都非常了不得:謝鯤、謝裒(謝安的父親)、

謝廣

魏濟解密:三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開創了東晉一等豪族的

三、謝鯤

在兩晉的官場,真正進入高層,就必須玄、儒兼修。謝衡的大兒子謝鯤,也就是謝安的大伯,是個聰明人,雖然自幼飽讀儒家經典,但在他毅然轉型,改學玄學,融會貫通。生性豁達,見識高明,但卻不修威儀,喜讀《老子》、《易經》,能嘯歌,善鼓琴,受到名士王衍、嵇紹的賞識。 他深受王衍親信,與王敦、庾敳、阮修並稱四友。渡江後,被列為當時"八達",也就是當時玄學界的八大天王之一,成為"名士",獲得了當權者小圈子的認可,一下子就把自己家族帶進士族前列。謝鯤的轉型成功,對於謝氏家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謝鯤(281年-324年),字幼輿,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兩晉時期名士、官員,國子祭酒謝衡之子,太常卿謝裒之兄,太保謝安的伯父,因為官至豫章太守,所以稱其為謝豫章。

陳郡謝氏原是儒學世家,謝鯤卻改尚玄學,漸入元康玄風,取得了進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條件,使得家族地位得到提高,是謝氏家族社會地位變化的重要轉折點。

投梭折齒

謝鯤曾因鄰居高氏之女有美色,挑逗於她,卻遭對方以梭投擲,被撞斷兩顆牙齒。時人都道:"任達不已,幼輿折齒。"謝鯤聽聞,仍高傲的大叫:"折齒又何妨,絲毫不影響我嘯歌。" 後人用"投梭折齒"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誘。

謝鯤的後代:

兒子:謝尚,官至鎮西將軍、都督豫冀幽並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襲爵鹹亭侯。

女兒:謝真石

,嫁陽翟褚氏的褚裒,後因女兒褚蒜子被立為皇后,被封為尋陽鄉君。

魏濟解密:三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開創了東晉一等豪族的

四、謝裒

謝裒,字幼儒(282-346),裒念 póu,自幼文筆出眾,在西晉琅邪王司馬睿的王府擔任掾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馬睿渡江至建鄴。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謝裒與哥哥謝鯤帶領北方的謝氏家族一起南下,被拜參軍。

江東人民靠不住,司馬氏想鞏固政權,只得大用北方大族,謝家這才慢慢崛起,這一切的關鍵在於謝裒是司馬睿的嫡系,並且追隨他南渡。

謝裒的後代:

謝奕,字無奕,生於晉懷帝永嘉三年(309年)。晉成帝咸和八年(333年),擔任剡縣令。晉康帝建元元年(343年),任晉陵太守。晉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升為吏部尚書。昇平元年(357年),堂兄謝尚去世後,朝廷認為謝奕品行正直,能繼承謝尚的業績,乃任為都督豫司冀並四州軍事,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昇平二年(358年)八月去世,時年五十歲。生子謝玄,建立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立有大功。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徵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年六十六。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 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 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謝萬,字萬石,生於晉明帝泰寧元年(323年)。晉成帝鹹康七年(341年),初入仕途;晉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年),任吳興太守;昇平二年(358年),擔任西中郎將、都督司豫冀並四州軍事、豫州刺史、領淮南太守。謝萬工詩能文,有文集16卷,現存《蘭亭詩二首》和殘篇《春遊賦》等。

謝石:字叔石,號少患,生於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晉孝武帝寧康元年(373年)官拜秘書郎;寧康三年(375年)任黃門侍郎;太元六年(381年)封為尚書僕射。太元八年(383年),謝石擔任征討大都督,統率前線戰事,為謝家第一將,與侄謝玄、謝琰等大敗前秦苻堅於淝水。以功升為中軍將軍、尚書令;太元十年(385年),封南康郡公;太元十三年(388年)升任衛將軍、加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同年年底(389年初)去世,享年六十二歲。配諸葛文熊、範氏、楊氏;生四子:汪、敷、蕙、猷。

謝鐵,字鐵石。晉哀帝隆和元年(362年),擔任永嘉太守。、

五、謝廣

謝廣

,字幼臨,晉武帝年間擔任尚書。

魏濟解密:三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開創了東晉一等豪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