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虎式坦克的乘员会携带多少食物,战场上饿了怎么办?

战历浩


“虎式”坦克虽然在二战时期是重型坦克,但它内部空间狭小,带不了多少吃的东西,并且德军坦克兵没有美军坦克兵那样将大量补给品挂到坦克外面的习惯,“普鲁士军队”军容整洁、吃苦耐劳的遗风到了二战期间还很浓厚。

总体来说德军所有军兵种的伙食标准在欧洲国家当中,只是比苏联军队好一些、比英国军队略差、比法国军队和意大利军队更差、和美国军队相比就差的悬殊了!但,德军伙食当中肉(香肠、火腿)、蛋、奶(奶油、炼乳)还是有相当比例的,没有高热量食物就没有体力去行军打仗!

德国坦克兵是陆军进攻的矛头,他们当然享受最高的优先配给(I级):每天伙食标准是:黑麦(全麦)面包750克、黄油(二战前就出现了,用菜籽油、葵花籽油制造的人造奶油,里面的反式脂肪酸危害100年后才被发现)或者烹调用动物油脂(主要是猪油)45克、香肠120克、果酱(主要是苹果酱)或者人造蜂蜜(葡萄糖或者果糖经过勾兑呈粘稠状)、清水煮土豆750克、咖啡豆(红茶)8克,战争后期用菊苣根替代(烘干烤焦后香味和口感甚至苦味与真正的咖啡非常相似,但是没有咖啡的提神效果)、巧克力或者其他糖果一袋,盐、胡椒、果醋...等调味品另计,里面出现大量的替代食品说明了德国物质的匮乏。
德军野营炊事车,任何正规军队的士兵都不认为野战应急食品是啥好东西,远不如现做


热饭热菜可口,所以德军在营级单位(包括装甲兵)都配置了几辆野营炊事车,可由汽车甚至骡马拖行,宿营后可在2小时内为全营官兵提供热菜热饭热咖啡。

当然战事非常紧张的时候不可能吃到热饭菜,德军会制做成“行军口粮”,这些食物事先有炊事兵做好一日一份的套餐,行军过程或者开战前每一名士兵要领取3~4份的套餐,“行军口粮”主要内容是:黑面包或者硬饼干750克、香肠罐头或者真正奶酪200克,黄油(人造奶油)60克、糖10克,没了!远不及美军坦克兵吃的好。


德军配发给坦克兵、潜艇兵、航空兵...等技术兵种的“思嘉乐”牌巧克力,后期出现了人造巧克力:就是用:植物油、糖、乳清、花生粉,加上少量的可可粉制成,以现代人的口味可以用“难吃”二字来形容。

总体来说二战时期德军的伙食标准可以吃的饱,挨饿的时候除了几次被合围之外,其他时间都还供应的不错,但受德国国土面积较小的影响,德军食物谈不上好或者说是有些单调。
大名鼎鼎的美军K级野战食品,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野战条件下的军队集体


伙食,标准为12人份(班级单位)美军三军包括坦克兵在内都大量配给,K级野战食品包装量是给12人提供早中晚三餐,主要内容:黄油、奶酪、饼干、糖,果酱、SPAM午餐肉、黄豆牛肉末罐头、精制牛肉罐头、速溶咖啡(麦氏)、橙味/橘味速溶粉(就是“果珍”)、好时热巧克力粉...还有什么口香糖、餐巾纸、勺子、香烟...总之应有尽有,远比德军丰富,以至于德军普通士兵愿意去突袭美军的补给车,看看是否能翻到好吃的...。
包括美军装备兵在内的美军部队在二战时期的食品供应确实丰富,图片是《狂怒》剧照,“皮特哥”打仗间歇去德国普通百姓家...拿出了战时非常少见的食品...然后年轻的坦克兵“诺曼”就和德国小姑娘...。

战争比拼的就是消耗!包括野战食品在内哪一方供应充足、武器制造产能大再加上人力资源丰富,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虎式”坦克在二战期间是最优秀的坦克之一,任何盟军坦克见到它都会退避三舍,但是产量与“谢尔曼”、T–34相比太少,“好汉架不住人多”!从战术上也没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而从野战食品供应量和丰富程度的角度来看,德国与美国的国力也是相差太大!所以,最终德国二战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著名的德国人的主食黑面包!与俄罗斯黑面包相提并论,就是全麦磨粉根本没有去掉麸皮...口感粗砾、味道酸并且略带苦味儿...和我们现在“西点店”里面那种高筋面粉加上奶油、坚果仁烘烤出来后再撒上糖霜的精美甜食相比是天壤之别!德国未进入工业文明之前,下层百姓只能吃这个,当进入到工业社会以后,生活标准提高了,需要在黑面包上涂抹一些奶油和蜂蜜以增加口感,但德国没有那么多纯奶油和纯蜂蜜,然后就出现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所以,德军的野战食品配给当中也就有了这俩人造的东西。


菊苣,头部就是我们超市里卖的“玉兰菜”味道和口感与“娃娃菜”相似,这种植物的根部,就是所谓的“咖啡萝卜”,将根部洗净切片晒干,再经过慢火烘焙磨粉就成了“人造咖啡”,其味道非常接近真咖啡豆,只是里面没有咖啡因不具备提神的效果...德国人甚至用橡子(橡树的果实)制造“人造咖啡”。

翻开食品工业加工书籍就会发现很多人造食品、食品添加剂都是德国人发明,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糖精也是德国人发明的(煤焦油里提炼的)!德国人在极度物质匮乏的条件发明了很多人造食物的替代品,但这些人造品恰恰是物质短缺的象征!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发动世界大战这样级别的战争,他们也永远成不了超级大国!原因就是先天不足。


皇家橡树1972


大概就是乘员自己带点零食级别的食物,虎式重型坦克威名赫赫,却是地道的短腿油老虎,背着540公升油箱,装满了油,也只够它公路行进最多160公里,野战行进更是只有这数据的一半,这样的坦克是当主力重骑兵使用的,后勤支援必需跟在后面,最多开两三个小时,就得停下加油,打起仗来稍不注意,打一半就没油了,得退出战斗。

这些情况下,恐怕轮不到乘员们肚子饿,或者时常忙到没空吃东西。德国坦克总得来说,乘员舒适度是要好一点,在没有人机工程概念的二战时期,这种好一点,真的也就字面意思上的一点点,坦克内部环境可不是私家车,多注意一下老电影,老记录片,可以发现行进过后,钻出坦克的坦克兵,跟那个时代轮船上刚出机舱的轮机员,刚下火车的司炉工都一个德行,满头满脸的油烟污迹,其实很好想象,导热良好的金属壳子里,闷着盖子开半个小时,那台大发动机的巨大热量就足够销魂了,要是战斗,同轴机枪和坦克炮产生的热量,也是捂在那么点空间里享受,坦克装空调则还有得等呢!这种环境,换我是肯定不愿意带食物进去的。



德国二战时期,赢得顺利输的快,被打到很狼狈的时间并不长,军人对仪表风度的讲究近乎变态,后式乘员也算技术兵种,待遇不差,尽可以在座下油老虎频繁的休息加油时,支个小桌子,从容的喝喝咖啡,吃吃小点心,犯不上贼偷似的把食物带上坦克,在恶劣的环境中躲着吃。毕竟虎式坦克根本离不开后期支援车辆,甚至不能离太远,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行动,脱离支援,要不了多久就得弃车逃跑,没油的坦克能干什么?所以真没必要带食物上车,在行进的坦克里吃东西,感觉满反人类的。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虎式坦克的还真不清楚。

美军M4谢尔曼坦克,一般会放上1到2箱K级口粮,作为紧急的粮食。

其实,美军的补给是非常好的。

美军的补给车队跟随装甲部队前进,各种补给都是应有尽有。

K级口粮主要用于坦克在第一线作战,深入敌人阵地,补给车队一时赶不到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时间,最多二到三天。

K级口粮是美军口粮中的简化口粮,口味很好,花样也多,几乎都是可以在美国超市买到的食物。

K级口粮也有缺点,就是热量不足,不能长期食用。

装入坦克的K级口粮不是一人份的小盒子,而是12人份的大箱子。

这种箱子,一箱就有12份早餐、午餐和晚餐。

而谢尔曼坦克兵只有5人,一箱可以支持2天时间。

一箱K口粮的种类丰富,有:黄油、饼干、奶酪、砂糖、果酱、速溶咖啡、巧克力、口香糖、火腿罐头、午餐肉罐头、开瓶器、餐勺、餐巾纸、火柴、香烟。到战争末期,K口粮(K Rations)还加入了奶片、牛肉罐头。

菜单具体是这样:

  • 早餐单元:罐装小牛肉(早期版本),罐装切片鸡蛋火腿(所有后续版本),饼干,葡萄糖或麦乳精片(早期版本),果脯条,预先混合的燕麦片(后期的版本),净水片,一包四支装香烟,口香糖,速溶咖啡,糖(颗粒状、立方状或压缩饼状)。
  • 午餐单元:罐装午餐肉(早期版本),罐装美国奶酪,瑞士奶酪(奶酪在所有后续版本中均存在),培根,饼干,麦乳精(早期版本)或5块焦糖(后期版本),糖(颗粒状或立方装或压缩饼状),盐包,一包四支装香烟,一包火柴,口香糖和一包粉状饮料包(柠檬(1940),橘子(1943),葡萄(1945)口味)。
  • 晚餐单元:罐装肉,包含熏香肠(早期版本),混有胡萝卜和苹果的午餐肉(套餐1),牛肉和猪肉条(套餐2),饼干,一块2盎司(57g)的D-口粮紧急巧克力或者热带巧克力或民用甜巧克力,一包厕纸,一包四支装香烟,口香糖,块状浓缩汤和饮料粉包。

一般美军坦克里面都会放1到2箱,可以支持坦克兵独立作战2到5天时间,这就足够了。

因为美军坦克最大行程只有100多公里,在几天内是一定需要补给车队来加油的。

而实际上,美军坦克兵往往在坦克里面塞入各种五花八门的食物,比如美军的C级口粮(各种罐头,热量高但口感差)、D级口粮(巧克力)还有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

只是因为坦克内部高温,新鲜水果和蔬菜很容易变质,必须迅速吃掉。

有意思的是,美军援助给苏联人的坦克里面,都有1到2箱的K级口粮,贴心不贴心?


萨沙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军队食品配备相对符合德国人饮食习惯……

部队的食品配给分不同的军兵种分级别供应、以军用快捷套餐形式配发分4类级别…l类/作战区域是套餐最高级别、以午餐为主-一份套餐包括德国日常生活中:黑麦面包、肉类、快速汤品等等,一线士兵一次可以领取3~4份为一天的食品配备。

每一个(以连为单位)的作战单位都配备有后勤保障中队、及时向本作战单位供应食品配餐。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美国兵的食品配备供应链完整高效、战场食品配备、营养/热量合理供应充足。

所以,纳粹德国“虎”式坦克乘员的食品配备供应及时、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携带作战行动当日的需要食品。

即便是长途机动行军、后勤保障中队会在暂停前进修整过程中及时供应食品。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战线太长、后勤供应捉襟见肘、四面楚歌……失败是必然结果。











孔乙己乱弹


虎式坦克是德国的重型坦克。但其空间狭小。车组成员共有5人。具体分工: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无线电通讯员。以上是虎式坦克的人员分配。

  1. 首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和作战永远离不开后勤部队的有利保障,没有其源源不断的燃料,食品,弹药,药品,任何一支战斗部队都无法进行作战。何况是一支高速作战部队,那么装甲部队他的机动作战和作战时需要的物资供应比步兵要大。已一个装甲师为例,他的后勤部队有1600人,装备了大量的机动车辆用于运输物资包括97辆摩托车,49辆乘用车,322辆卡车。

    2.德国的伙食基本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有50%,晚餐33%,早餐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主。
  2. 主要包括: 黑麦面包 黄油 香肠(罐装)果酱煮过的土豆 ,蔬菜 ,肉类,巧克力,糖果,香烟。这些食物用罐头装好和纸包好,放入纸箱 。
  3. 一般在战斗时是不允许携带食物的。如果长时间作战或者长途作战也会发放食物。

鹏鹏鹏膨胀


那你应该就是不太了解这个虎式坦克的装甲营里面不止虎式坦克。

我们都知道虎式坦克成建制的话,大概就是一个营,一个营,比如说502,501重装甲营,为什么?因为在希特勒的战略规划里面,虎式坦克的重装甲营对抗的可不是对方一个重坦克营,他说要应付的战场情况,也不是专门对付敌方坦克,有的时候协助步兵撤退的时候遇见的敌方的不对,那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

这个时候虎式坦克要求保证他的战斗力,一往无前,一当百,这是必须的,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战斗力,光靠虎式坦克是不行的,还得依靠一些其他的后勤部门,比如说一些运输用的车辆,还有一些后勤保障机构。

所以虎式坦克的中装甲营除了配备虎式坦克以外,还有大量的运输车以及后勤部门,你比方说502种庄家赢的那个卡尔乌斯一人击毁了150辆敌方坦克,他最后受伤是怎么受伤的,就是因为他把当时502种装甲营配备的所有统车全部开坏了,然后才开的挎斗摩托,结果被人给逮了个正着。

而且卡尔乌斯每次在战斗之前总会这么干,证明配备给502中装甲营了,这些桶车,还有托运车辆很多,那么这个时候这些虎式坦克还需要自己带粮食吗?肯定是不需要的,如果站长上面真的出现什么情况,比如说士兵饿了,或者是想要吃一些什么东西,那其他的这些后勤补给车辆将会迅速跟上,要么托运虎式坦克,要么就直接供给食物。

德国内部也做得很好,早在一战的时候,那个时候德国的后勤就出现了一种能够在沿途烧饭,并且具有一定机动性的车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作为国家的精锐,那当然虎式坦克配备的东西显然也更好,希特勒也特别迷信这些重型的先进的武器装备能给自己带来胜利,所以陆军一切的补给都优先补给给这些重装甲营。

而且虎式坦克的油箱实际上能够运行的时间大概是几个钟头,也就是超过几个钟头,那油箱里的油就不够用了,需要回来加油,这也就让这些虎式坦克的作息更加有规律一点,你到终点啦,就算你人不饿,你这些坦克也饿了,也需要回去补给一下。

当然对于德国人来讲,战场上面能够有条件的自然是希望吃的好一点,但没有条件的话,吃的东西就稍微差一些,曾经有这样一个视频,就是德国人在北非战场上面作战的时候,那个虎式坦克的装甲上面甚至都可以煎鸡蛋儿,这些虎式坦克上面的士兵则是爬出虎式坦克,在装甲上面煎了鸡蛋以后再吃。

也由此可见,德国人的虎式坦克的驾驶人员,其实吃饭的时候,一般来讲都会爬出车外,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实在是饿了,会携带一些小零食,那就不属于后勤保障的一部分。


漩涡鸣人yy


不管是虎式坦克还是其他坦克,除非是在战役中遭到包围,或者后勤补给无法及时跟上,否则在行军或者转移的情况下很难出现坦克乘员缺少食物的情况。

最简单不过的一个道理,坦克行军作战的时候,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的期间,坦克不仅仅是陆军作战的主要武器,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平常坦克部队行进时搭载一个步兵班甚至一个步兵排都是常有的事,甚至在二战之后这样的运输方式也经常出现,能一次性运载这么多的步兵,难道还带不了一些粮食和补给?更别说坦克内部虽然狭窄,但携带粮食完全是绰绰有余,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坦克内部的成员通常也就是2到5人,随便放上几十斤粮食都可以支配坦克乘员几天的生存补给,而对于动辄几十吨的坦克而言,这样的装载简直就是毛毛雨。



事实上现实当中,对于坦克本身而言,强大的运载力不但可以搭载成吨的弹药和油料,也可以运载其他物质,例如坦克内部可以存放相当数量的补给,而在众多坦克炮塔的后部还有专门的储物箱用来存放物资甚至弹药,例如2014年的电影狂怒当中,主人公们驾驶一辆谢尔曼坦克在公路交叉口阻挡一个步兵营的德军,当坦克车内的炮弹和机枪子弹用完,美军坦克兵就曾经冒险爬出坦克从炮塔后部的储物箱里重新取回机枪子弹;而在连续剧凯旋在子夜当中,也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某部连长林大林在战斗中与战友失散,身负重伤企图返回国内时,遇到了一辆遗弃的坦克,便打开坦克后部的储物箱寻找食物。所以坦克车的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乘员给养功能。

当然无论坦克车的运载力有多大,单车的装载毕竟有限,但对于装甲部队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对于装甲部队来说,通常情况下他们还有着另外一个编制,那就是专门补给的车队,众所周知坦克车算得上是军队交通工具中最耗费油量的车辆,尤其二战时期的虎式坦克,行进100公里以上就要考虑补充油料,因此在战斗装甲部队之外,还要配备强大的补给车队用于补充物资和油料,在同部队有专门的补给单位的情况下,装甲部队的油料和单兵补给就更不存在问题。


辽宁资深球迷


虎式坦克乘员为5人 具体分工: 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无线电通讯员,带足充足的弹药和食物,饿了自己调整找食物。


在外漂泊的多多


你傻?饿了怎么办?手,脚上不都是肉?![捂脸][捂脸][捂脸]


没有事奥


关于战场吃饭问题,现在应该都有便携式单兵口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