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裡一縷遺韻!民間趙氏家族流傳一種獨特習俗

“漾塊”是禮縣民間部分趙姓家族中流傳久遠的一種獨特習俗,也是博大秦文化裡的一縷遺韻。


秦文化裡一縷遺韻!民間趙氏家族流傳一種獨特習俗


 “塊,塊,塊,塊(快)發財,有了漾的(方言,撒的意思。)一斗(鬥:量糧食的器具,方形,一斗等於十升)來,沒了(方言,少的意思)漾的一升(升:器具,方形。)來,再沒了把掌櫃的拉出來。塊,塊,塊發財……”這是禮縣寬川鄉寬川街道村、上寨子自然村趙姓人家除夕之夜“漾塊”習俗上“搶塊”兒童們唱的民謠。

據考,寬川鄉街道村和上寨子村部分趙姓人家是元初禮店漢陽軍民元帥府督元帥趙滸心的後裔,趙滸心家族亦是秦人一支沿脈,據《天水趙氏家譜》載:“……守吾太原郡倅順齋趙公秦人也。”“始祖滸心,世居四川清渠溝釣魚臺,元時隸四川保寧府,從元世祖以功封萬戶侯,列銜漢陽都督元帥府。……三世克勤,編戶秦州市子(今甘肅天水市秦城區楊家寺鄉)里長,五世瑄編戶州之橫河(今甘肅禮縣紅河鄉)里長,六世彬居寬川(今甘肅禮縣寬川鄉)子,後嗣各以民為籍。七世禎襲祖職祥授恩榮官,為人慈善愷悌,好談仙道,喜煉丹砂,積穀濟貧,舍藥療疾,發心建寺,施木修橋,……八世安(禎之子)襲祖職,徵滿四功,升禮店千戶,其子時用,孫孟易俱襲祖職寭(祥之子)為人剛正英明,積米五百遇饑荒煮粥而不賣,恤貧援苦,其子經為人聰慧多智,不畏強悍,好古尚實,濟貧恤疾,終身無惡。”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寬川趙姓家族的“漾塊”習俗,源起當時的名門望族趙滸心家族賑濟當地貧苦百姓的一項善舉。封建時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民百姓,一般都過著食難果腹,朝不保夕的貧苦生活,即使在“於把新桃換舊符”的大年三十,那些豪宅朱門前也湧滿著柱杖託碗,祈望討得一口殘羹剩飯的叫花子。樂善好施的貴族趙家便“積穀濟貧,遇饑荒煮粥,恤貧援苦。”每年除夕夜在自家門前搭起賑濟棚,支一口大鍋,熬粥放“舍飯”,救濟饑民。隨著時代變遷,就演變成了今天的“漾塊”(該縣紅河鄉部分趙姓聚居村落亦有“漾塊”)習俗。

現在的“漾塊”,已經是一種相鄰之間、族人之間昭示當年年豐物阜,祝願來年康泰好運的祝福和祈願儀式。進入年關,趙姓人家都會早早預備好自家的“塊”。據上了年紀的人講,最初的“塊”以紅幹棗、核桃等乾果為主,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現在“塊”的種類越來越多,除大棗、核桃外,還有花生、各種水果糖、帶包裝的糕點、餅乾,甚至還有硬幣等等。大年三十這天,大人孩子換上新衣,在門楣上貼上大紅對聯,等到日落西山後,家家戶戶燃上一掛迎接福神、先祖的鞭炮,吃罷扁食、餃子等年夜飯,孩子們慌急急的蹦出家門,你呼我喚的串聯著去“搶塊”,男人們團坐在暖烘烘的熱炕上,一邊在燒的望望的(當地有“有吃沒喝,三十晚夕一盆大火”之說,意在企盼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銅的、鐵的圓火盆裡煨罐罐茶喝,一邊在升子、盤子裡備好“塊”,等著孩子們來“搶塊”,女人們則在廚房裡殺雞、洗魚、煮豬頭,臉上流汗手上滴油地準備著“初一飯”。

“掌櫃的,塊(快),塊(快),塊(快)發財……”當一群十歲左右大的孩子們高唱著“搶塊”歌,呼啦啦湧進院子時,早等得有些心焦的主人家掌櫃的(多為男主人)在廳堂裡喜盈盈應一聲,“塊來了,大家塊(快)發財!”端著五顏六色的“塊”,走出廳堂們,“嘩啦”一聲把“塊”漾撒在院子裡,孩子們跳著、唱著開始“搶塊”。搶完塊,大家說道著誰家誰家的“塊”怎麼樣,嬉鬧著奔向下一家。

由《趙氏家譜》可以推定禮縣北大街趙氏,紅河鄉紅河村、白連村、六八圖村部分趙氏,寬川鄉寬川村、上寨村部分趙氏,燕河鄉陽山村部分趙氏,其家廟神牌相同,應為一祖之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