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達斡爾的“柳蒿芽”文化

達斡爾的“柳蒿芽”文化

娜日斯

柳蒿芽,達斡爾語稱“昆米樂”,是達斡爾人從小酷愛食用的野菜。一提起柳蒿芽。使人很自然地會想到達斡爾族,人們說它是達斡爾人的象徵。

柳蒿芽遍佈大興安嶺南北、呼倫貝爾草原、嫩江平原的河邊、江沿的紅柳叢中,為生活在農村、山區、牧區、城鎮達斡爾人的飲食增色,成為這個民族主要的飲食習俗。達斡爾人分佈特點是小聚居、大分散,主要集中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榮旗、扎蘭屯市郊、鄂倫春自治旗、齊齊哈爾市郊、嫩江流域(以上地理環境為山區和農村);鄂溫克族自治旗(牧區)、新疆塔城地區(農牧區);以及散居於祖國北方的城鎮。儘管達斡爾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但是他們的嗜好,對柳蒿芽的特殊鍾愛之情是共同的。這種共同的心理特徵強烈地體現在達斡爾族的生活和文化之中。

達斡爾族的民俗和民間文學中濃郁的柳蒿芽味是“柳蒿芽”文化產生的重要因素。達斡爾人喜食柳蒿芽習俗的形成,首先是由生活環境決定的。他們居住的地方遍地生長柳蒿芽,為達斡爾人民世世代代的採集活動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場地,二是因為整個民族喜好柳蒿芽微苦濃香的特殊味道,三是達斡爾族對它有別具一格的製作方法:內放芸豆——體現出這個民族很早就從事的農耕特點;放豬肉、魚片、肥腸——從事家畜飼養、漁業生產的特點;或者放進牛肉、羊肉、狍子肉等,體現出牧業、狩獵業的特點。總之,從這特殊菜餚中可見達斡爾族多種經營的生產習俗。達斡爾人世世代代喜食柳蒿芽的習慣流傳至今,表現出這種民俗事象頑強的傳承性。清朝西清的《黑龍江外記》中記載達斡爾人吃柳蒿芽的風俗時寫道:“野菜有名柳蒿芽,春日家家採食,味初不甚鮮美。”可見柳蒿芽為達斡爾人食用的文字記載至少有三百多年了。

達斡爾人常說:“沒有江河的地方,達斡爾人不安家;沒有流水的地方,不長柳蒿芽。”達斡爾人逐水草放牧、種田、打獵,吃慣了生長在河邊、江沿的柳蒿芽。由這種飲食風俗形成的民俗特點就更是豐富多樣了。每年春天它先其他蔬菜而長,遠看很像艾蒿,但柳蒿芽表皮光滑明淨,翠綠水靈。它過了端午節長高,枝幹開始梗硬,就過了採期。達斡爾人掌握它的生長規律,每年春末夏初,由老婦人事先同村里人約定統一時間,帶領姑娘、媳婦裝上麻袋、大小柳條筐、三五結夥趕著大軲轆到野外摘採。婦女們在家裡憋悶了一冬,這時呼吸著春天的氣息,共敘家常,互訴衷腸,心中的話兒,嘴上的歌兒隨著鳥語花香飄蕩在原野上。在這種場合,誰不心曠神怡、開懷說笑啊。達斡爾人的集體主義觀念和榮譽感是較強的。不同莫昆(部族)的人碰到一塊採集要互相謙讓。如果不遵守規矩,會受眾人責怪。因此人們共同遵守本族規矩,以團結為重,尊重和愛護這個集體。達斡爾族這種傳統習慣是這個民族心理素質的外在表現。這種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良俗,正在繼承和發揚。採集柳蒿芽如今已經帶有新色彩——春遊。這就不僅是婦女們的活動了,而是擴大了陣容,全家老少都去,他們邊採集邊娛樂,領略大自然的壯美,增強對家鄉的感情,鬆弛一下工作和勞動的緊張情緒。

生活在鄉村的達斡爾人採柳蒿芽隨手可得,而城鎮的達斡爾人就不易採到了。但是他們心甘情願地坐上汽車、火車到郊外採集。而採不到的就寫信向家鄉人索要,甚至不遠千里回家鄉品嚐。還有在節假日互相邀請親朋好友吃柳蒿芽的習俗。這樣不僅為節日增添了樂趣,增進了友誼,加強了團結。這些都是教育後代不忘記達斡爾人良好風尚的方式。柳蒿芽不只是做成湯菜,而且能做涼拌菜、菜餡等美味佳餚。柳蒿芽還有健脾開胃、解毒消暑等功能。過去遠離家鄉出征的士兵,母親常把曬乾的柳蒿芽搓碎裝進布口袋,讓兒子隨身攜帶。他在想念家鄉或酷熱難當時,沖水喝下,緩解了思鄉的感情,心中和身上的燥熱也消除了。達斡爾人尊崇柳蒿芽,姑娘們還把它裝在自己精心繡制的荷包裡送給情人,做定情信物……

達斡爾族兒童們從學會用筷子,就開始吃柳蒿芽。老人給孩子們講述柳蒿芽的故事,教唱採柳蒿芽的民歌。孩子們從小就跟著大人們去野外採柳蒿芽。柳蒿芽在達斡爾人心中佔有不可動搖的位置。人們對它的感情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日益加深,柳蒿芽養育了達斡爾人,在達斡爾人心裡紮下了根,達斡爾人離不開柳蒿芽。

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柳蒿芽的故事。在《柳蒿芽救了我們》的傳說裡,講到300多年前達斡爾人在黑龍江北岸時,懷著維護祖國尊嚴、保衛家鄉土地的堅強信念,與沙俄入侵者展開了殊死鬥爭,清朝皇帝下令達斡爾人南遷至大興安嶺和嫩江流域。頭幾年,他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只好採集外興安嶺和大興安嶺都生長的柳蒿芽度饑荒,在柳蒿芽濃香微苦的味道里,飽含著達斡爾人的苦難與歡樂。達斡爾人對它的真摯感情是從苦難的歷程中培植起來的,是不可磨滅的。

又在傳說《楚羅與希蘭》中說,清朝設置的驛站卜奎(達斡爾語力士、角力,齊齊哈爾的前稱),曾是達斡爾人舉辦“敖包會,賽馬、射箭、摔跤比賽的聖地。達斡爾獵手楚羅端起未婚妻希蘭給做的一大樺皮筒柳蒿芽菜,接過幾張蘇子餡餅,幾大口就吃乾淨了。情人深情地相望,希蘭以含情脈脈的眼波示意小夥子一定要擊敗對手。小夥子從姑娘的眼神中,從柳蒿芽菜中汲取了光和熱,增添了勇氣和力量,用閃電般的動作,驚人的速度,一鼓作氣,大喊一聲“嘿”,一下子摔倒了對方。摔跤場上響起一片喝彩聲:“賽克庫(好小子),賽克庫。”人們高興地圍成圓圈跳起魯日格勒舞,“哲嘿哲,哲嘿哲!”的吆喝聲響徹雲霄。

再有,民間故事《木庫連的來歷》中,一位達斡爾婦女因丈夫暴病去世,悲痛萬分就經常到野外採柳蒿芽,以驅散悲苦的心情。並且摘下一根扁扁的野草吹出好聽的音響。她受到啟發,回家找鐵片做成了達斡爾第一個口吹樂器,稱作“木庫連”。她就這樣邊採菜邊吹木庫連表達思念之情。這些感人肺腑的傳說故事至今還在達斡爾人中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