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怡亲王胤祥 、恭亲王奕訢

。能称之为六大亲王,他们的功绩肯定是在其他王爷之上,这六人当中,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同属一个顺治康熙时期,尤其是在康熙朝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到底他们两个人谁更厉害一些呢?

《清史稿》记载安亲王岳乐: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康熙间,出讨三籓,胜负互见,而卒底荡平之绩。

《御制康良亲王碑文》:尔和硕康亲王,乃和硕礼亲王之孙,蒙世祖章皇帝推恩属籍,授以多罗郡王之爵,寻进亲王,缵乃祖服,后参议政之列,得备机务之询。洎命将戡除三逆,敕为奉命大将军,指授方略。俾帅师由浙取闽,王仰承庙算,剿抚寇贼。岩疆既奠,振旅还朝,圭组雍容,恪勤罔替。朕弥嘉乃劳绩,王益持以小心。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安亲王岳乐画像

顺治朝,岳乐功勋卓著,杰书政绩平平

安亲王岳乐(1625年—1689年),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清代六大亲王之一。岳乐是顺治、康熙两朝功勋卓著的亲王,为大清入关后的政局稳定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顺治三年,岳乐受命随肃亲王豪格征讨大西政权张献忠,岳乐有勇有谋,率部一举斩杀大西王张献忠,被顺治晋升为贝勒。

回朝后,顺治命其先后执掌工部及宗人府,因政绩颇丰,被擢升为安亲王。岳乐是一个比较开明之人,他是清朝初期的改革派代表之一,他大力支持顺治时期的一系列改革,诸如启用提拔汉臣;缓解朝廷与汉族地主阶级的矛盾;停止满洲贵族圈地。这一系列措施对顺治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安亲王岳乐深受顺治帝的器重,据《汤若望传》记载,顺治帝身染天花之后,曾一度想把大清的皇位传给安亲王岳乐,特征求心腹大臣汤若望的意见。而汤若望却认为,如果幼主临朝肯定会影响政局安稳,但帝系的转移也必然会引发新的危机,毕竟顺治安亲王岳乐属于不同支系,一旦政权交替势必会导致满洲皇族大乱,顺治权衡再三,最终将储君之位仍然留给自己的儿子玄烨。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康亲王杰书画像

康亲王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礼亲王代善之孙、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论辈分,岳乐是杰书和康熙的堂叔叔。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加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顺治追论杰书伯父巽亲王满达海的生前的罪过,剥夺了满达海的谥号及御赐碑文,并将其降爵为贝勒,同时将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的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给杰书承袭,改封杰书康亲王。

杰书在顺治时期,也做出什么政绩,反而阴差阳错的白白捡了个铁帽子亲王,这比其他叔叔岳乐的亲王来的可容易太多了。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杰书影视形象

康熙朝,平三藩岳乐颇具谋略,指挥有方,杰书大破耿精忠、击退台湾郑经

顺治帝迫于当时形势压力,在临终之际颁布了罪己诏,全盘否定了自己以前的改革,并任命保守派为顾命大臣(实际上这些大多是孝庄太后的主意)。这样一来,使得大清朝在康熙初年出现了历史倒退的现象,导致安亲王岳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所作为,郁郁不得志,一直就在宗人府这冷衙门管事。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康熙八年,康熙智擒鳌拜,大清朝才没有让元朝的悲剧再次上演。不久,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起兵叛乱,安亲王被得以重新启用,康熙十三年,封其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桂。安亲王岳乐善于谋略,出征之前就已经仔细的分析了三藩的战力部署,他向康熙建议:如果先攻湖南,势必会与势力强盛的吴三桂所部发生正面交锋,即便是能获胜,所得城池也难以保住,倒不如先攻江西,这样即稳定后方,又同时切断吴三桂与耿精忠两藩王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岳乐对战场形势的预判是正确的,很快他就占领整个江西,并乘胜直率军直插湖南,不久,吴三桂病逝衡州,三藩之乱,大清胜利指日可待。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少年天子》安亲王岳乐剧照

而就在此时,岳乐奉调回京,军权交给了他的侄子彰泰。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迎接,对岳乐大加褒奖,并赐诗一首:“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并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这其实是康熙玩的帝王权术,岳乐在平三藩可谓是立下首功,康熙此时召回他,是不想让其权势过大,拥兵自重,否则于皇权不利。

三藩之乱初始,满清贵族里的年轻一代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而一个岳乐是远远不够用的,这时康熙就把康亲王杰书也搬了出来。康熙十三年(1674年)封岳乐为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率军前往浙江,围剿靖南王耿精忠所部。不到两年,杰书就平定了浙江,然后率军攻打耿精忠的老窝福州。不久,耿精忠见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之后,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又乘胜将将台湾郑经所属部下许耀的三万兵马,并举荐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协助攻打台湾郑经。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收复金厦等地,郑经兵败,率残部逃回台湾。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少年康熙》康亲王杰书剧照

同年十月,康亲王凯旋归朝,康熙帝率诸王大臣到卢沟桥迎接并设宴劳军,此时的杰书的荣誉达到了高峰。

晚年结局:岳乐病死军中,被削爵夺位,杰书因罪被罚,却得善终

康熙二十七年(1688),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出兵攻打外蒙古喀尔喀部。岳乐与简亲王雅布受命各带兵丁500人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已是迟暮之年的岳乐,此时已经65岁,并且手里只有区区500兵丁,远赴塞外高原,这与当年手握数十万大军叱咤中原可谓是天壤之别了。十月塞外高原天气渐冷,他从草原撤还京师。次年,死于军中。康熙御赐祭建碑,追谥号“和”。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贝勒诺尼揭发岳乐执掌宗人府时判案不公,被取消谥号、降爵为安郡王。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安亲王岳乐的家族在康熙朝一直倍受礼遇,他的外孙女郭洛罗氏嫁给了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为嫡福晋,也正是这个嫡福晋给安亲王死后带来了诸多厄运。由于她支持其夫争夺皇位,雍正帝登基后,便对胤禩及亲属实行报复。雍正元年(1723)诏曰,“安郡王爵不准承袭”,并指责岳乐“谄附辅政大臣,每触忤皇考”。

岳乐是清代亲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大清王朝所做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同属清代六大亲王,安亲王岳乐与康亲王杰书谁更厉害

乌兰布通之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噶尔丹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威胁威胁清朝的统治了。康熙于是决定亲征噶尔丹,任康亲王杰书为安北大将军,西出张家口屯兵归化(呼和浩特),堵住噶尔丹退路,下令裕亲王福全急进拦截,康熙自己带着大军日夜兼程,赶去围剿,最终噶尔丹兵败诈降而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杰书逝世,康熙赐祭并亲撰碑文,谥号“良”。

总结:

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二人,论功勋政绩,我认为岳乐要胜一筹,但是论结局,自然是杰书更胜一筹了。诸位看官,你觉得呢?欢迎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