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向来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在古代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或长辈都不孝顺,是难以为世俗所容的。然而,颇为吊诡的是,在过去,却又流行着弃老的风俗陋习。

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顾名思义,弃老也就是抛弃老人,任其自生自灭。是以民间又有“花甲葬”、“六十还仓”的俗称。这种风习的大体情形是,老年人年岁到花甲的时候,一律要处死,或是活埋,或是垒入墙中,或是送进“自死窖”任其冻饿而亡。最后这两种弃老的形式又有“瓦罐坟”、“寄死窑”之称。

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2000年以来,在我国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发现了大批古代“寄死窑”,专供到了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探究其细节,真可谓是既野蛮,又残忍。

最初的瓦罐坟,是指将年满60岁的老人安置在山上的洞口里或直接在地上起坟,起初是敞开着口子,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加到360天后,便彻底封堵起来。坟内之人在里面由于没有食物、饮用水,基本上熬不过十天。据《遵义府志》记载,此风俗传自古时候,屡禁不止,在山上随处可见,每逢遇到大雨,这种坟茔就会露出地面。

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为什么在过去会流传这样的活人坟风俗呢?说来这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叫《斗鼠记》的故事传说。

在很久以前,一位王公认为老人无用,规定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会年老成精,都要送到山上的“自死窖”里,让他们活活冻饿而死。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没有人敢违抗。

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有一年,外国黄毛子送来一只象牛那样大的“犀鼠”,要同王公“斗鼠”,斗败了,就要向人家纳贡称臣。王公放出凶猛的老虎,也被犀鼠斗败了,全国上下焦急万分。有个叫杨三的农民,不忍心让父亲在“自死窖”受罪,每天偷偷给他送饭供养。谈及此事,老父告诉他:找10只10多斤重的猫,关在一个笼子里,令其互相吞噬,留下最强的那只体重刚好达到13斤半的猫,就可以斗败犀鼠。

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杨三报告了王公,果然大获全胜,扬了国威。农民说出真相,王公从此认识到老人是个宝,便下令废除了弃老于“自死窖”的习俗。与《斗鼠记》类似的故事还有《大鼠》、《八斤猫》、《人过花甲》《家有老是个宝》、《花尾狸猫》、《六十还仓》、《金猫鼠》、《八斤猫制服千斤鼠》等。

这些故事共同的一个中心情节是老人以自己丰富的智慧救国家于水火、解人民于倒悬。社会普遍对于经验型智慧的渴求,使人们发现了老人的价值从此,社会的天平便倾向老年。

古代葬俗瓦罐坟有多残忍?老人活着住进坟墓,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但是这毕竟只是传说,事实上真相往往很残酷。遗弃或杀死老人的风俗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过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日本、印度都有讲述此类事实传说的故事流行于世。不过随着人类逐渐从蒙昧、野蛮走向光明,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农业兴起,出现剩余产品,弃老习俗除了在一些生产力和物资生活条件落后、贫乏的地方出现,其他地方基本上不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