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前言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人才井噴的年代,由於當時各個諸侯國都尊重人才,重視人才,也希望引進人才提出強軍治國的良計,因此士族階級流動頻繁,學術活動廣泛進行,百家爭鳴,萬紫千紅。

在這個大背景下,很多著名的學術流派也應運而生,時至今日仍然對社會有重要的影響。比如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學派,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學派,林林總總,有百餘家,被稱為諸子百家。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傳說鬼谷子是縱橫家的創始人

在這諸子百家之中,最著名的學派一共有九家,據《漢書·敘傳下》中記載:

"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凡九家'。"

儒家、道家等流派我們都略有了解,但是這裡的縱橫家是什麼流派呢?今天,就讓我們從縱橫家中的代表人物蘇秦的一系列經歷談起,來快速瞭解一下何謂縱橫家。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影視劇《琅琊榜》中的梅長蘇身上有蘇秦的影子


先後受挫於秦趙兩國,轉而投奔燕國

近年來有一部熱門電視劇叫《琅琊榜》俘獲了大量觀眾的心,裡邊的謀劃天才梅長蘇,被大家稱為蘇先生,他用充滿謀略的佈局,和三寸不爛之舌,輔佐了最不得勢的皇子登基,讓人不得不讚嘆的聰明才智。

其實,在歷史上,也有這樣的一位蘇先生,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優秀口才,在戰國七雄中的六國間締造同盟,大放異彩,他就是大縱橫家蘇秦,是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憑藉他提出的"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筆者認為,這位蘇先生的合縱思想,是理想主義下的產物,雖然有其戰略意義,但是卻是憑空產生的假設結果,忽略了七國之間的犬牙交錯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中的各懷鬼胎,最終導致失敗,如果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忽悠,不過不得不承認,蘇先生確實是一個口才大師,才能讓他忽悠成功六國的國君。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出自同門的兩大縱橫家蘇秦和張儀

蘇先生年輕時計劃從強大的秦國起步,於是來拜見秦君,提出他的戰略構想,據《史記·七十列傳·蘇秦列傳》中記載: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說惠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

不過,彼時的秦君,雖然誅殺了商鞅,但是仍然沿用商鞅變法帶來的巨大便利,所以不需要改變,也看不起遊說的人,於是趕走了蘇先生。

為了生活,蘇先生只好繼續東行,來到了趙國,可是趙國丞相不喜歡他,他連忽悠的機會都沒有。蘇先生痛定思痛,考慮到自己立足未穩,不如從弱小的國家起步,於是來到了遠離中原地區的燕國進行遊說。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燕國古城

很幸運,燕君願意傾聽蘇先生的思想,於是蘇先生終於可以一展自己的口才了,據《史記·七十列傳·蘇秦列傳》中記載:

"今趙之攻燕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東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於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於此者。是故原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

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大多數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通俗一點說就是你要是打我,你後邊就是我的朋友,會用刀扎你屁股,但是你要是不打我,我們三個互相提防著,大家就相安無事。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戰國七雄形勢圖

趙國和秦國本身打得不可開交,進行了五場大的戰役,互有勝負,在沒有巨大改變的前提下無需改變本身的戰略思想,基本沒有對燕征戰的必要,可是我們的蘇先生上來就用這兩大強國嚇唬燕君,逼迫他讓燕趙交好,我估計要是這兩個強國嚇唬不了燕君,我們的蘇先生還能拿楚國和齊國嚇唬燕君,直到他答應為止。

可是燕君卻被這個蘇先生成功忽悠了,他恨不得視蘇先生為上天為他派來拯救燕國的天使,願意"請以國從",於是,蘇先生成功的在貧弱的燕國身上拿下來第一桶金。

得燕君資助締造合縱,獨佩六國相印

有錢了就是不一樣了,我們的蘇先生於是帶著金銀,駕著馬車就又來到了趙國,正好之前不喜歡他的奉陽君死掉了,蘇先生於是動用了資源,成功見到了趙肅侯,開始了格局更大的忽悠。

之前提過,年輕時的蘇先生在秦國受挫,所以他一定恨著秦國,於是他將秦國作為他忽悠的手段,將秦國樹立成了六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不過,他這麼做並不是狹隘的為了報仇,真正的目的是無中生有產生出一場巨大的危機,讓六國畏懼,從而認同他的政治理念,從而從中漁利。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秦國兵馬俑

於是,他對趙君展開了他的構想,他認為秦之所以沒有對趙大舉進攻,是因為有了魏和韓的牽制,但是隨著秦國的優勢逐步擴大,會慢慢蠶食掉這三個國家,到時候趙國就危險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我們先發制人,集齊六國的力量,一起攻打秦國。據《史記·七十列傳·蘇秦列傳》中記載:

"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國為一,併力西鄉而攻秦,秦必破矣。"

只要是有點軍事經驗的人都知道戰爭的勝負不是單純靠人多人少來決定,不過那就不是我們的蘇先生該考慮的事了,他只需要忽悠趙君相信自己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自然有臣子去執行,年輕的趙君此時在位時間尚短,又可謂做一位明君,一聽自己在位期間有可能國破人亡,不免膽顫心驚,又聽聞大忽悠我們的蘇先生能力挽狂瀾,保全趙國,還能組成聯軍將秦國擊破,更重要的事是蘇先生說盟軍要以趙國為主,不免心動,於是十分信任蘇先生,並且飾車百乘,黃金千溢,白璧百雙,錦繡千純,以約諸侯。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錐刺股的典故就來自於蘇秦

其實,蘇先生的口才雖好,但是他的構想卻不切實際,趙韓魏受到秦國的威脅最大,而遙遠的燕楚齊沒有本質上的憂患,而且自春秋以來,組成聯軍的案例不少,可是大多數都是搖旗吶喊,只為維護自身的利益,如果趙和秦開戰,齊國的軍隊趕過來都得一個月,那個時候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要是蘇先生的忽悠生涯碰到了趙國的李牧、廉頗這種軍事將領,估計講不完就得挨一頓毒打,所以他也知道揚長避短,武人為國捐軀死得其所,文官食君之祿安於現狀,只有高高在上的國君才具有憂患意識,不願意從天之驕子淪為階下囚,所以蘇先生的忽悠生涯也是一帆風順,按照這一套路,他又成功忽悠了其餘四國,一時間佩戴六國相印,風光無二。

好口才敵不過硬實力,身死亦得罵名

這也難怪,在我們的蘇先生的危機營銷中,秦乃虎狼之師,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更可怕的是秦國打誰都能打贏,然後國君要麼被殺要麼稱臣,過著艱苦的一生,所以一定要結盟才可以對抗強秦。

而且由於蘇先生是個口才大師,一樣的話從他嘴裡說出來更具有效果感染力,容易觸動人心,比如蘇先生奉承韓宣王說:"貴國的士兵用的武器,都是從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鍛冶的,陸地上的牛馬,水裡的天鵝大雁,直接砍成兩截(牛馬天鵝大雁太冤了),有這麼強大的士兵,要是臣服於秦國,就被天下人恥笑了。說得韓宣王"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曰:“寡人雖不肖,必不能事秦。"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鋒利的龍淵劍

不過,經過了幾千年來人類的行為活動的觀察和總結,我們可以發現,利益的交換遠遠勝過盟約的約束,就算在極其重視禮儀和承諾的戰國時期也不外如是。很快,我們的蘇先生也體會到了這一點,六國為他資助了大量的錢財用於活動,滿足了他的私慾;可是反觀六國,既沒有被秦所攻打,也沒有機會進軍關中,掛著個"合縱"的旗號整天無所事事,一腔熱血不免變涼。

所謂的"合縱"並不是個長久之計,因為他並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蘇秦的"合縱"並沒有持續多久,秦國就退還了攻佔魏國的七個郡縣,並對齊國許下重利,讓此二國進攻合縱盟主趙國,輕鬆的就破解了合縱聯盟。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蘇秦畫像

趙君遷怒於蘇秦,於是蘇秦不得已逃亡發家之地燕國,可是在燕國他還是心裡畏懼燕君對他清算,於是主動要求去燕國的死對頭齊國那裡搞間諜活動,可是這個時候蘇秦的名聲已經急劇下滑了,很多人輕視他,據《荀子·臣道篇第十三》中記載:

"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

終於,蘇秦就因為眾臣爭寵而被人謀殺,他死後,大量到齊國搞破壞的事情也抖出來了,這也為後面的齊燕大戰埋下了伏筆,這段長達數十年的爭鬥,雙方互被差點滅國一次。

危機營銷的鼻祖,無中生有的典範

合縱連橫示意圖


結語

其實,縱橫家是戰國時期特點的背景下產生的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設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等,時至今日,許多人都願意研究縱橫家的戰略思想和理論規劃,試圖尋找出對世界格局有借鑑性的方案。

但是,縱橫家的學術理論,是以假設為基礎,在不存在的前提下構想未來發生的種種可能,並根據情況需要選擇最切合實際的一種結果,加以引申和分析,本質來說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外因的不確定性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出現,而不同的結果出現,卻沒有足夠的緩衝留給之前的假設去修正,所以縱橫家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縱橫家智謀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定的國際形勢的產物,其興也快,其衰也速。在漢代建立了大一統的帝國以後,縱橫家智謀就很難再有用武之地了。雖然歷代都有餘音,但卻很難再有大的發展了。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3《荀子》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