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

近年來網上有些人,為了獲取點擊,肆意誇張加上若干虛構想象,編造出了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

太平天國3萬殘留大軍到美洲就是其中一個版本。

咱先介紹一下網上的流傳版本,時間,設定為19世紀60年代初,人物設定為太平天國的侍王李世賢或者他的部下,率領一支據說人數為3萬左右的太平軍殘餘部隊,乘坐運奴船抵達了太平洋彼岸——如此之多的太平軍到達南美之後,又以何為生呢?據說是從事挖鳥糞和硝石礦。


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

而關於太平軍如何到達南美洲,到達的又是哪一國?回答又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是被慈禧太后賣到了智利;又有人,是他們志願做奴隸,抵達的不是智利,而是秘魯。

自然,有故事就有讀者,一些讀者信以為真,另一些讀者則不免質疑:究竟是真是假?

好吧,那麼我們就來分析分析:

第一:有沒有太平軍餘部乘坐運奴船到達美洲,而且人數達3萬之多的可能?


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

關於這個,咱不妨來看看時間,19世紀60年代出逃,假使這些人當時的平均年紀是30歲左右。那麼,他們能參加智利與秘魯、玻利維亞三國之間的那場“硝石戰爭”嗎?

硝石戰爭,又稱南美太平洋戰爭或鳥糞戰爭,哪一年開打的呢?1879年!哪一年結束的呢?1883年。

換句話說,60年代從太平洋西岸的中國流亡到太平洋東岸的南美,這些太平軍餘部,必須再活19——23年,才有機會參加這場戰爭。問題是,出發之際已經是起碼30歲的太平軍,難道50、60歲還能老當益壯再來一波革命?

第二點,有沒有可能智利在這波太平軍尚且年輕力壯之際,就提前跟秘魯、玻利維亞開打呢?也就是說,會不會存在另一場戰爭,發生於19世紀60年代——呵呵!很遺憾,智利讓你們失望了,當時智利不僅沒有跟秘魯、玻利維亞打仗,反而與玻利維亞簽訂了邊界條約,兩國此後維持和平狀態達13年之久。


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

第三點,這裡要請大家注意的是,奴隸販運絕不是什麼善事。19世紀,被販往南美的契約華工死亡率高達75%,平均勞動壽命只有5年。太平軍餘部即便是真的早在1866年就抵達了南美,也不會受到善待,能堅持到“硝石戰爭”爆發,依舊年輕力壯有戰鬥力。

第四點,在秘魯的伊基克,華人血統比例確實比較高。那麼,這些華人是哪裡來的呢?秘魯曾出版《秘魯的苦力華工》一書,書中其實講得很清楚,當時有十萬華工被騙到了秘魯,他們受到的待遇是極其惡劣的,秘魯對華工來說:“簡直是一座無邊的地獄,他們血汗使山谷裡的河水都為之暴漲”。

正是因為壓迫太惡劣,到了1870年,華工佔當地居民總數60%以上的帕蒂比爾卡谷地種植園的華工便揭竿而起,得到響應之後,起義軍人數多達千餘人,搗毀了很多種植園,被認為:“規模和激烈程度在秘魯沿海地區史無前例”。


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

起義之後,又過了九年,“硝石戰爭”爆發——智利與秘魯開戰。而華工當時大多在秘魯,所以他們顯然會把智利當作自己的解放者,認為:“智利人會把他們從半奴隸狀態下解放出來”。所以,多達2000名華工加入智利軍隊,編成了“火神營”。在1881年的聖胡安戰鬥和米拉弗洛雷斯戰鬥中,華工戰士“熱情、忠誠地投入了戰鬥”,當時甚至還有一首歌曲讚揚華工的戰績。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智利獲勝之後,並沒有實現條件,反而把華工戰士戴上鐐銬,押送到邊境地帶的硝石產地,將他們重新變為奴隸——智利軍隊統帥帕特里西奧·林奇在回憶錄中承認,他和種植園主談判,把逃亡華工歸還給後者。而原因,就是希望爭取該地區大種植園主的支持。

所以,“太平軍餘部在南美幫智利擊敗秘魯“,其實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

那麼,現在智利北部伊基克的華人又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智利的華人移民分為三代,第一代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秘魯華人勞工,主要是挖鳥糞礦;第二代是芒硝礦鼎盛時期,來智利伊基克經商的華人,當時伊基克被稱為新金山,大概是1920年左右;第三代則是1973年伊基克自由貿易區成立之後來的華人,以臺灣人居多。

所以,真相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