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兀朮為何點名殺岳飛而非中興四將?因為岳飛是"進攻型"抗金將領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精忠岳飛

《精忠岳飛》裡有金國點名殺岳飛才能議和的情節,《宋史.岳飛傳》裡,也有"兀朮要殺岳飛方可議和"的記載: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

這個記載只見於岳飛傳裡,高宗本紀、秦檜傳裡都沒有記載,後世多有懷疑此信真偽。現從兀朮、秦檜、宋高宗角度分析一下,兀朮為什麼只要殺岳飛,而不是四大將一起殺?為什麼岳飛必須死?

一、從兀朮角度分析,岳飛是"進攻型"抗金將領,岳飛不死,和平沒保障

金兀朮,即完顏宗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先後參與了伐遼、伐宋戰役。1125年,跟隨完顏宗望的東路軍伐宋,攻克岳飛的老家湯陰,一直打到開封城下。1126年8月,再次跟隨完顏宗望南侵,1127年春攻陷開封,虜徽、欽二帝北返。1127年12月,宗望病故後,跟隨完顏宗輔平定淪陷區抗金力量,駐守河間府。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金兀朮影視形象

1128年7月,再次跟隨宗輔追擊宋高宗趙構,1129年初任元帥右監軍,成為伐宋主力,一直把宋高宗追到海上。從臨安回師北上途中,先是在黃天蕩遭到韓世忠伏擊,火焚建康後又在牛首山遭到岳飛伏擊,損失慘重。此後,岳飛成為兀朮的主要對手,也是兀朮的惡夢。

首先,岳飛抗金態度最積極、最堅定。

在南宋所有將領中,李綱、宗澤死後,抗金態度最堅定、最積極的就要數岳飛了。岳飛的堅定與積極主要表現在:

  • 第一,主動請戰。宋高宗趙構剛登基不久,岳飛當時還只是宗澤手下一個小小的秉義郎,就看出機遇,越過好幾級直接給宋高宗上書,認為現在勤王的軍隊都在集結而金人不察,由於宋軍新敗,金人必定輕敵,這時候出兵抗金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結果不僅沒被採納,而被冠以越級上書的罪名被免官。偽齊、李成與金人一起攻破襄陽,岳飛主動請戰,一鼓作氣收復襄陽。紹興七年,岳飛多次見宋高宗,談論恢復中原的方略,請求出兵北伐。
  • 第二,堅決抗戰。宋高宗對金的政策一直想議和,因為金國不同意,才被動抗戰,一旦有機會就想議和。岳飛對和議從來不抱幻想,堅決要求抗戰,即使和議生效,也不忘練兵備戰。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敵人。

  • 第三,不怕惡戰。跟隨王彥攻打新鄉,金兵多,王彥不敢前進,岳飛率領自己的部下與敵鏖戰,奪取金軍大纛激勵軍士奮勇,終於奪取新鄉。侯兆川之戰中,岳飛身中十餘槍,猶然死戰不退。在建康保衛戰中,主帥杜充投降,諸將或逃或潰,只有岳飛力戰。在郾城、潁昌等地,岳飛及其所部更是不畏強敵,英勇作戰,以少勝多,甚至創造了500背嵬軍破10萬金兵的壯舉。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兀朮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因為岳飛抗金態度最堅定、最積極,所以兀朮就害怕岳飛。

其次,岳家軍戰鬥力最強

岳家軍共有12個軍種,包括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踏白軍、遊奕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其中,背嵬軍是精銳中的精銳。

岳家軍是所有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達到了"以一當百"的程度。岳家軍之所以戰鬥力強,主要原因有六個:

  • 第一,精選精兵。宋朝素有冗兵弊政,最強的禁軍也是魚龍混雜,戰鬥力一般,被遼兵、金兵打得丟盔棄甲。岳飛選兵,貴精不貴多,不管是朝廷拔給的禁軍或廂軍,還是征剿各種賊寇、農民起義抓獲的俘虜,都要進行二次精選,身強力壯的留下,老弱病殘的遣送回家種田,精兵是強兵的基礎。
  • 第二,嚴格訓練。岳家軍戰時打仗,閒時就訓練,做到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訓練時的強度很大,都身披重鎧進行負重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爬坡、跳壕,披著重鎧能敏捷地爬坡、跳壕,實戰時沒有重鎧動作就更敏捷。
  • 第三,賞罰公正。對待成千上萬人如同對待一個人一樣。張俊曾問岳飛用兵之術,岳飛說"仁信智勇嚴",五者缺一不可。有功者重賞,無功者重罰。
  • 第四,號令簡明。岳飛發佈軍事命令貫徹的是"簡單易執行"的原則,命令很簡單、明瞭,執行不好,必定嚴格處罰。
  • 第五,紀律嚴明。岳飛治軍極嚴,嚴格得近乎苛刻。打仗寧願餓死,也不能擾民。有糟蹋莊稼的,斬首;在市場上低於市場價強買或高於市場價強賣的,斬首;拿民眾的麻捆糧草的,也是斬首。岳家軍的嚴明紀律受到朝臣的稱讚: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三年春,召赴行在。江西宣諭劉大中奏:"飛兵有紀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盜復起。"不果行。

建康之戰時,杜充降金,其它將領軍松馳,多有搶劫事件發生,只有岳飛的軍隊秋毫無犯: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會充已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飛軍秋毫無所犯。……駐軍鍾村,軍無見糧,將士忍飢,不敢擾民。

  • 第六,同甘共苦。岳飛對待士兵恩威並濟,恩多於威。經常與最下級的士兵一起吃飯喝酒,酒不夠喝,就摻水一起喝。宿營時,與士兵一起睡露天,而不睡給自己專門安排的館舍……因為岳飛與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岳家軍能做到萬眾一心。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岳家軍精銳大破柺子馬

岳家軍因為具有"以一當百"的超強戰鬥力,所以在與金人的戰鬥中屢戰屢勝,並且經常上演"以少勝多"的好戲:

  • ——竹蘆渡之戰,岳飛只選精銳300人,每人兩擔乾柴,半夜在金營四處舉火,嚇得金兵四散潰逃
  • ——建康、廣德之戰中,六戰六捷,大敗金兵
  • ——常州之戰四戰四捷;鎮江大捷;清水亭大捷、金兵橫屍15裡。
  • ——新城之戰中,以300騎兵、2000步兵大破兀朮,兀朮逃奔淮西,建康光復
  • ——楚州之戰中,三戰三捷,殺金將高太保,俘虜金國酋長70多人
  • ——郾城之戰中,岳飛和岳雲以少量兵力,大破金兵,直殺得金兵屍橫遍野。特別是大破柺子馬之戰中,背嵬步軍用麻札刀砍馬膝蓋,大破兀朮精銳重騎兵柺子馬。兀朮哀嘆:"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 ——熲昌之戰中,王貴率遊奕軍、岳雲率背嵬軍與兀朮戰於城西。岳雲僅率800騎兵衝前決戰,背嵬軍在左右翼跟進,大敗金兵,兀朮女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勃堇都在此戰中陣亡,金兀朮逃走。
  • ——朱仙鎮大戰中,岳飛僅以500背嵬軍大破兀朮10萬大軍,兀朮逃回汴京。

岳飛自從出山以來,凡遇金軍,岳家軍無不"以一當百",兀朮連吃敗仗,對陣岳飛,兀朮無解。

其三,岳飛反對議和,主張進攻。

不管北宋、南宋,自從宋真宗澶淵之盟以後,宋朝對待邊患是能和則和,能不戰則不戰,最終因為武備松馳,軍隊戰鬥力下降,導致先敗於金、後敗於蒙古,直至滅國。

宋高宗首次出使金營就是議和的,自己當了皇帝后,繼續想同金國議和,奈何金國的國策是滅宋,才追得他上天入地、浮海逃生、連生育能力都在逃跑中"丟"了。

南宋雖然有中興四大名將,但是高宗皇帝及一班沒骨頭的寵臣則是能和則和。

金兵在靖康之恥後,雖然也能打勝仗,但由於南宋朝廷的抵抗,逐漸失去了靖康前後的銳氣,敗多勝少,金國淪陷區民心不穩,金國統治者內部也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當金國國力不支持連續戰爭時,金國就會拋出和談的煙幕,趙構、秦檜趨之若騖,

而岳飛則非常清醒,堅決反對議和,主張"北伐",是最堅定的"進攻型"抗金將領。不僅以一己之力通過"進攻"收復襄陽六郡,還積極籌劃收復中原。

紹興七年,本來岳飛和宋高宗商量好好的,趙構同意岳飛收復中原的宏圖規劃,但秦檜堅持議和。金人主動要把黃河以南的土地還歸宋朝,趙構、秦檜大喜。岳飛認為金人不可信,反對議和,宋高宗不聽。岳飛沒辦法,主動解除兵權,回廬山給母親守墓。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希望北伐

紹興九年,宋金達成和議,次年,金人就毀約,兀朮率兵攻打拱、亳一帶。岳飛臨危受命,率軍救拱州、亳州,隨後北伐,連續取得了郾城大捷、熲昌大捷、朱仙鎮大捷,收復了中原一帶大片國土。黃河以北的許多義軍、包括投降金國的一些籤軍都等待岳飛打過黃河,起兵響應岳飛。岳飛也與諸將私下暢談,等打到黃龍府,與諸君暢飲!

但秦檜串通趙構以12道金牌急調岳飛班師,讓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岳飛雖然班師,但依然堅決反對和議,仍想找機會北伐,岳飛成了兀朮、秦檜甚至趙構的共同敵人,必欲除之後快也就正常了。

總之,岳家軍是南宋抗金的精銳力量,岳飛是兀朮南侵的最強大敵手,岳飛也是堅決主張北伐的宋將,更是喊出了直搗黃龍府的"進攻型"名將。

除掉岳飛,對兀朮來說,既是擒賊先擒王、也是折斷南宋北伐的利矛。南宋失去北伐的利矛,金國邊境才會安全,宋金和平才有保障。

所以兀朮必要先除岳飛、後議和。

二、從其它三將來分析,都不是兀朮對手,且都是"防守型"將領,對金國不構成大患;而南宋"中興十三功"只有一功是進攻,其餘都是防守型勝利。

中興四大名將,除了岳飛以外,另外三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對金國和兀朮都構不成威脅,比較一下金軍或兀朮與其它三將的交手記錄就可以看出來:

首先,與韓世忠的交手,基本上平手,韓世忠的勝績都是防守型的勝利

靖康之變之前,韓世忠主要是以游擊戰法對陣金兵,屢戰屢勝。

南宋建立後,韓世忠因平定苗劉兵變成宋高宗的心腹大將。在黃天蕩中圍困兀朮率領的十萬金兵達48天,但被兀朮用火攻計燒燬船帆,兀朮逃出長江,退回黃河以北。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韓世忠在黃天蕩激戰兀朮

淮陽之戰中,金兵包圍了韓世忠,後被韓世忠突圍,互有勝負。兀朮親自領兵來與韓世忠交手,雖被韓世忠擊退,但沒大損傷。

總體而言,金軍與韓世忠交手,韓世忠小勝多,金軍無大的損失,基本上屬於平手狀態,因此,金人及兀朮不懼韓世忠。

而韓世忠名垂青史的黃天蕩大戰、大儀鎮大捷、淮陽楚州之戰都是"防守型"戰役。

其次,與張俊的交手,雖然敗多勝少,但張俊後來蛻化成秦檜幫兇

張俊曾跟隨种師中援防過太原,在榆次戰役中被金軍擊敗,主帥种師中戰死,張俊率百人力戰突圍。

趙構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時,張俊投奔。靖康之變後,擁立康王趙構即皇帝位,並建議趙構南渡,實行偏安策略,趙構採納,成為趙構心腹之將。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10月,金兵南犯,宋高宗逃往紹興,張俊帶領軍隊一邊護駕一邊逃跑,在明州(寧波)城下,組織反擊,擊退金軍先鋒,後來張俊藉口保護高宗,放棄明州逃往台州。

此後,張俊雖然與金兵交手也有勝利,但金兵的主要對手是岳飛,對張俊不以為意。

柘皋之戰中,張俊又大勝金軍,但金軍並不懼怕張俊。

張俊最著名的幾個戰績明州保衛戰、藕塘之戰、順昌府之戰、柘皋之戰也都是"防守型"戰役。

最重要的是,在宋金議和的過程中,張俊成為秦檜的幫手,促成了和議,並配合秦檜,陷害岳飛,間接成為金人的助手。

鑑於此,兀朮當然沒必要讓張俊死了。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

其三,與劉光世的交手,勝多敗少,劉光世就是一逃跑將軍

劉光世蔭補入官,跟隨父親鎮壓方臘起義,靖康元年曾擊敗西夏軍。率3000兵勤王未果,投奔趙構。

在抗金戰爭中,劉光世是著名的逃跑將軍:

  • ——建炎三年二月,500金兵追宋高宗至天長,劉光世的部隊未戰即潰;
  • ——建炎三年九月,金兵自黃州渡江,劉光世又率軍南逃;
  • ——建炎四年,金將完顏昌攻楚詔,高宗詔令劉光世援楚,劉光世違詔不援;
  • ——紹興六年十月,偽齊劉麟渡淮攻宋,劉光世又棄城南逃;在右相張浚逼迫下,才加回軍。

劉光世屬於碌碌無為型的將領,因為軍紀松馳,流寇、叛賊都願意歸附之,宋高宗怕激起軍變才不得不封官加爵,對金人毫無威脅,兀朮更不把他放在眼裡。

除了這三將外,對南宋的其它將領如劉琦、吳玠等,兀朮也是勝多敗少,所以不足為懼,兀朮自己也坦承,只怕岳飛: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兀朮大懼,會龍虎大王議,以為諸帥易與,獨飛不可當,欲誘致其師,併力一戰……時洪皓在金國中,蠟書馳奏,以為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南宋諸將領,除了岳飛堅決主張北伐,不僅要收復河南失地,還要打到黃河以北,甚至直搗黃龍府,其它各將領,雖然有能力與金人一戰,但絕大多數是防守型的將領,比如吳玠、劉琦等,這些人對金人和兀朮來說,都不足為懼。

其四,南宋中興十三功只有一功是進攻,其餘全是防守勝利

南宋著名歷史學家李心傳列出了南宋高、孝、光、章四朝可以稱道的十三個戰功,稱為"中興十三功",分別是:

  • ——張俊的明州保衛戰及陳思舟的太湖之戰
  • ——吳玠的和尚原之戰
  • ——吳玠的金坪之戰
  • ——韓世忠大儀鎮之戰、楊沂中藕塘之戰
  • ——劉琦、張俊、楊沂中順昌府之戰和柘皋之戰
  • ——劉琦皂角林之戰
  • ——李寶密州唐島之戰
  • ——邵宏淵胥寶橋之戰
  • ——虞允文采石磯之戰
  • ——趙撙收復蔡州之戰
  • ——吳拱茨湖之戰
  • ——王宣確山之戰
  • ——張子道解圍海州之戰

這"中興十三功",只有趙撙收復蔡州之戰是進攻型戰役,其它"十二功"全是防守。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兀朮不怕“防守型”將領,怕的是岳飛這樣的“進攻型”抗金將領

對兀朮和金人而言,防守不怕,金國也不想長期與南宋作戰,怕的是自己武備松馳後,宋人突然進攻導致措手不及。

殺掉"進攻型"將領岳飛,那麼和談才有可能長治久安,對防守型將領,即使能打也不在乎了。

三、從秦檜角度分析,於國於私都要除岳飛

秦檜根據兀朮的要求,在取得趙構的默許後,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並處死岳飛,從此,把自己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秦檜之所以必須除掉岳飛,是因為岳飛那時已經成為國家政策實施和秦檜私人飛黃騰達的絆腳石,不得不除:

首先,從國策來說,岳飛的"進攻抗戰方略"與南宋議和國策嚴重不符。

趙構自從登上龍位,就想和金國議和,他之所以迫切想議和,主要原因

  • ——一是害怕岳飛真的迎回二聖來,上演類似於明朝的"奪門之變";
  • ——二是南宋也經不起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因為戰爭畢竟要拼綜合國力,趙構登基十幾年,就幾乎打了十幾年的仗,趙構累了,國家也累了,趙構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所以他適可而止,非常想議和。

而岳飛堅持抗戰、特別是進攻型的抗戰與他的國策嚴重不符。

其次,從秦檜來說,主戰派是自己的最大威脅。

秦檜從金國被放回後,一直力主議和。

議和,除了割地、賠款、稱臣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屈辱外,最重要的阻止"二聖"回來,這一點,秦檜是摸準了宋高宗的心思。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精忠岳飛》中的秦檜形象

對秦檜來說,主戰派是自己的最大威脅。因為一旦主戰佔上風,北伐成功,必然會掀起清算主和派的風潮,那時失去金人依恃的秦檜將會被清算。

靖康之變前,黃潛善、汪伯彥、耿南仲都是主和派。靖康之變後,儘管這三人對趙構都有擁立之功,但民間討伐這三人的呼聲實在太高,宋高宗沒辦法,只得把這三人分別罷職。這個歷史就是發生在眼前,秦檜不可能不吸取教訓。

另外,岳飛對秦檜議和、屢屢破壞他的北伐大業非常不滿,曾經給宋高宗趙構上書,指責秦檜"謀國不臧",秦檜的心裡是非常害怕的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會金遣使將歸河南地,飛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檜銜之。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二百三十二.奸臣三》:檜以飛屢言和議失計,且嘗奏請定國本,俱與檜大異,必欲殺之。

秦檜主和,並且不希望宋高宗早立太子,希望宋高宗立自己推薦的人為太子;岳飛反對議和,並且多次建議宋高宗早立皇太子,這些都對秦檜的切身利益構成極大威脅,必欲殺岳飛以除後患。

因為秦檜心裡對岳飛非常畏懼,有些史學家認為,兀朮的那封信不排除是秦檜偽造,用來逼迫趙構讓步,從而為秦檜構陷岳飛提供幫助。

四、從宋高宗角度分析,殺雞駭猴收兵權

靖康之變,宋高宗趙構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卻不勤王,逃脫不了"竊國"之嫌!但因為他是宋徽宗趙佶微一倖存未被擄的獨苗,靖康之恥後,文臣武將只能推薦趙構即位。

宋高宗之所以堅定議和,甚至為了達成和議,不惜殺害岳飛,主要原因有幾條:

首先,害怕岳飛的"進攻性抗金"迎回"二聖"難以自處。

宋高宗的心態一直是矛盾的,既希望金國放過他,又想收回一部分國土對天下人有交待,又害怕進攻太猛促使金人放回"二聖"。這些矛盾導致他登基後的國策總是首鼠兩端。

因為金人不理睬他的乞和,他只能被動抗金,當岳飛、韓世忠、張俊等人不斷取得抗金勝利時,他也是高興的,至少不用浮海逃命了。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戰和首鼠兩端的趙構

但他又不願意抗金的戰線拉長,不願意去觸碰金人的底線。因為金人在靖康之變前的談判中,確定的底線是黃河為界,黃河以北歸金國,黃河以南歸張邦昌的偽楚和劉豫的偽齊,趙構對北伐的約束就是不得突破黃河。

當岳飛的北伐大軍節節勝利的消息傳來時,他就由高興變成了擔心。因為岳飛不僅要收復汴梁,而且還要渡過黃河收復河北,更喊出了"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這大大突破了他的底線,他既怕觸怒金人,更怕岳飛迎回"二聖",所以不惜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

其次,擔心長期抗金失敗再被追得"浮海"逃生。

岳飛北伐節節勝利,但宋高宗對宋將的底是知道的,關鍵時候往往掉鏈子。

因為北伐不光靠岳飛一人,還需要張俊、劉光世、劉琦、韓世忠等人的配合,如果因為配合不當或者其它綜合原因導致北伐失利,那麼南宋的精銳將損失殆盡,到時候金兵一旦騰出手來,再次發動南侵,南宋將再也無力抵擋。

到那時,只怕宋高宗會再一次被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再一次浮海避敵,如果那樣,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蹈海就有可能提前上演了。

所以,在他沒有把握北伐成功的前提下,叫停北伐進程,這個時候議和主動權掌握在南宋手裡,所以他果斷髮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飛。

當兀朮提出必殺岳飛方可議和時,宋高宗想到防守靠韓世忠、張俊、劉琦、吳玠這些將領足夠時,就不惜自毀"長城"了。

但在宋高宗心裡,岳飛不是"長城",而是"長矛"!折斷一要長矛換得一紙和平,宋高宗覺得值得!

其三,殺雞駭猴收兵權,防止再出第二個"苗劉"之變。

宋朝因為得國不正,擔心自己從孤兒寡母手裡竊國的行為被複制,所以對武將一直猜忌,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歷代宋君都沿用這一國策。

即使趙構南渡後,也沒有忘記這一國策。而建炎三年發生的苗劉之變,則加重了趙構對武臣的猜疑心理。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苗劉兵變加速了趙構對武將的猜忌

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劉正彥藉口清君側,逼宋高宗退位,立三歲的太子為皇帝。後來各路勤王兵到,苗劉之變破產,宋高宗才重掌朝局。

這件事在趙構心裡留下了陰影,就是對武人的忌憚並沒有因為抗金形勢而改變。金兵攻得急時,利用武人抵抗金兵,但時不時要寫個手札指導一下。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飛奏至,帝語趙鼎曰:"劉麟敗北不足喜,諸將知尊朝廷為可喜。"

敵人敗退宋高宗並不高興,武將尊重朝廷、事事向高宗彙報宋高宗是真高興,充分體現了趙構對武將猜忌的心理。

當和議有望時,抵禦金兵就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武將能否交出兵權,以確保半壁江山姓趙,這是宋高宗日夜擔心的問題。

而在抗金斗爭中形成了三支主力部隊: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張俊的"張家軍",代替了北宋的"種家軍"、"折家軍"、"楊家軍",既成為南宋的軍事主力,也成為了趙構的心腹大患,和議有望達成,收回這"三帥"的掌兵之權成為頭等大事。

而這三個"家軍"中,岳家軍的戰鬥力最強悍,而岳飛又是宋高宗不信任的人。因為宋高宗稱帝時,張俊、韓世忠都有擁立之功,宋高宗把張俊、韓世忠倚為心腹,而岳飛反而變成了心腹大患。

所以,當和議有望達成時,民族英雄岳飛,卻一下子成為了對手金兀朮、權臣秦檜、皇帝趙構共同的"心腹大患",在這樣的情況下,兀朮提出必須岳飛死方可議和的動議,既是金國安全的保障,也是趙構和秦檜"安全"的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岳飛除了"死",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嗎?

宋金有望和談時,岳飛竟成金人、秦檜、宋高宗三方共同的心腹大患

宋金有望和議時,岳飛成了金人、秦檜、趙構三者的心腹大患

宋高宗殺岳飛,更起到了"殺雞駭猴"的效果,主戰派另一代表韓世忠交出兵權後,整天沉迷於佛道,優遊而終。這個正是趙構要的效果!

綜上分析,因為岳飛是"進攻型"的抗金將領,當宋金和議有望達成時,岳飛成為威脅金兀朮、趙構、秦檜三方的"共同"心腹大患,而其餘"中興三將"因為是防守型將領,對金、趙、秦三方都沒有威脅,所以兀朮不用把中興四將全部趕盡殺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