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战“疫”兼顾生产 描绘新春画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眼下正是工农业生产的黄金时期,商洛市在密织疫情防控网的同时,厉兵秣马开展春耕春播,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决战决胜全市脱贫摘帽。

田间地头,农民挥汗如雨;项目工地,机声震耳欲聋;乡村农庄,帮扶干部健步如飞……

复工复产开新局

2月21日下午3时许,河南省西峡县、卢氏县10多名食用菌技术员,乘坐由商州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包车顺利到达商洛,接受体温测量和身份核验后,被6个镇办8个基地的专车接回,走上复工岗位。这是商州区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推动企业正常生产的“亲情化”举措。至此,全区工业系统40家企业复工, 9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

“今天终于可以返岗了!下午7时我将坐上西安发往杭州的Z88次专列前往上海复工。”2月24日,洛南县定制“西安—杭州”火车专列,送951名务工人员复工。三天后,该县再次定制“西安—广州”专列,送421名人员南下务工。

山阳县采取控疫部署、人员排查、组织宣传、后勤保障、便捷审批“五到位”措施,加强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进行精准指导,力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据了解,全县规以上工业企业44家中,复工复产企业37家,复工率84.1%;25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5个,复工率60%。

在企业复工复产上,丹凤县持续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加强分类指导,严格落实援企稳岗和减税降费政策,用足用活省市专项资金,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帮助工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商南县科学制定开复工计划,出台“暂行规定”,落实包抓责任,确定一季度开复工重点项目45个,拿出了项目开复工的“时间表”“路线图”, 强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开复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5个项目顺利开复工。

抢抓农时保春耕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丹凤县农业部门未雨绸缪,提起为种养殖场(户)和省内饲料、种子生产企业牵线搭桥,打通农牧生产和销售企业连接通道,促进产销环节有效对接。据悉,全县共调运饲料200余吨,储备运送玉米、豆类、马铃薯种子432.86吨,化肥8838.5吨,优质农用地膜120吨,已抢播农作物1.2万亩。

战“疫”保春耕,两者都不误。镇安县组建6支技术服务指导组,组织50多名涉农技术专家进村镇、入园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结对子。全县党员干部和农业专家带着政策、技术、物资、信息、服务到农业生产一线,共协调农资经营户储备、调运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970多吨。

柞水县以最“硬核”措施,在扎实严密控疫的同时,统筹抓好农业生产。“村上天天用大喇叭播防疫知识,要求要一边防疫一边抓好农业生产。得赶紧把大棚收拾一下,提早准备挂上春木耳菌包。”2月10日一大早,柞水县曹坪镇马房湾村贫困户李达树早早就开始忙活了。

“今天我们派车护送,明天给你协调开个通行证明,你把我的电话记一下!”2月21日,洛南县交警大队长杜雅对运送春耕农资司机师傅说的一席话,给鑫盛农机公司负责人张斌吃了一颗“定心丸”。当日,在民警的护送下,该公司将农用物资一路“绿灯”安全送到农户手中。据了解,在疫情期间,洛南县交警大队护送服务春耕春播农机农资运输车辆已达13车次。

决胜脱贫马蹄疾

三场硬仗,就是党员干部的三大考场。山阳县将春播春耕、复工复产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抓好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提早谋划脱贫产业发展,积极做好全县摘帽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县委书记张国瑜深入中村、银花等镇开展调研指导。“要抢抓春耕时节,统筹安排部署,扎实抓好产业发展、社区工厂复工复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和问题整改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张国瑜要求。

为确保有质量脱贫,柞水县强力推进木耳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该县建立县、镇、村三级致贫返贫因素监测网,健全完善“分级管理,三色预警”机制。

“菌包发育情况怎么样?”“养5天菌后打孔,打孔后养3天再摆袋……”2月18日,在柞水县小岭镇岭丰村王家沟木耳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早早地深入田间,指导农户食用菌生产。

在镇安县,全县百名技术干部联助产业户,结对帮扶1000户产业大户,辐射带动10000户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

人勤春来早,疾步奔小康。商州区腰市镇庙前村后山的千亩菊芋基地,几十名群众在采挖、捡拾带着泥土的菊芋,农用三轮车满载来回运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年龄大了,外出务工没人要,我就在家挖菊芋,每天能挣60多块工钱,5天时间都收入了300多元呢,脱贫摘帽没问题。”76岁的贫困户孙功娃脸上流露出难以言表的自信。

战场就是考场。商洛市委、市政府带领250万元人民群众,奋勇抗击新冠肺炎疫,精心谋划经济发展,一幅新春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张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