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有些人認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三本書奇書之一,但晦澀難懂,如何讀懂?

金匯來3



《周易》有一套獨特而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架構,以陰陽為基本元素,以八卦為萬物之象,以六十四卦為相互聯繫的推演體系。而六十四卦有嚴密的卦變體系,其中十二消息反映卦之天時,代表天道循環往復的運行,是系列卦變的本源卦。也就是說,十二消息卦除自身有序地不斷陰陽消息,形成一個完全閉合的循環系統之外,還是其它非消息卦的卦變來源,其它非消息卦都是由消息卦變化而來的。


《周易》的研究對象就是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象、數、理。每一卦的理,都是對其存在、變化過程規律的觀察和總結,而卦的存在和變化過程就要看這個卦的卦變體系。欲知其理,必先觀其象,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而象不是孤立不變存在的,是隨時變化的,故象是有時間性的,所以象的背後又有數的支撐,這個數就是天數,或叫“歷數”,天有五行,故有時又稱五行之數。卦的這個“數”就由這個卦所由變化的消息卦來反映。在一定的歷數條件下,象的存在和變化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理。


《周易》的理論體系和架構還有很多內容,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敝人積多年研究成果,從哲學角度逐字遂句,毫無死角地全面闡解了《易經》全文,在頭條上建立了文章專欄《周易登堂》和《周易入室》,專門從理論到實踐詳細地闡解《周易》。目前,理論部分《周易登堂》已全部完成,實踐部分的《周易入室》正在進行當中,歡迎志同道合之士探討、交流,為弘揚國學貢獻力量。

最後一句話,如果不能正確掌握和理解《周易》的理論體系和架構,或根本就不知道這個體系和架構,要想讀懂《周易》那是痴人說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本人有幸發現了《周易》這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架構,願與大家分享。


子夏故壇


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歷,供有興趣的未入門者參考。

三十多年前,感嘆於《易經》是群經之首(頂尖中的最頂尖),又聽說過有人學《易經》走火入魔,所以我又敬又怕,抱著隨緣的心態,到正規書店買了《易經》書看看,正規書店大多都是六十四卦爻辭,雖然有各大名家譯文,但是仍然霧裡雲裡,找不到頭緒。

後來朋友介紹給我《六爻預測學》的書,就是梅花易數、金錢卦、六爻(易經中占卜的一部分),我才找到入口,學得進去。後來又學了四柱八字(易經中關於命運這個體系),再後來知道人的居住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有一套體系,才涉足傳統建築學,再後又涉足道法,不斷升級才能更完善,夠用……

轉了一圈回頭再看《易經》的爻辭才看得進,才清晰,如果沒基礎,又懵懵然去書店買《易經》書(爻辭),很難的,我就是這樣撞板好幾年而不進。

《易經》涉及的範圍非常非常廣,有占卜、命運、軍事、哲學、心理、管理、教育、宗教、建築等等,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挑一兩樣,學習一輩子都學不完的,深深無底,真的是學海無涯苦作舟。

但是,學易需要有特殊天賦,要命帶:太極、華蓋、天乙貴人、天月二德等等,這些要懂得排盤的人才能查出來。

平常人不懂這些,我說個最簡單一個土辦法:很多人開始看了三五頁頭就會暈(頭痛),就停,隔一兩天再看,如果堅持幾次如果仍暈,基本上就是沒天賦,無緣。就不要強求啦,怕初級的走火入魔,有部分人,是進得入卻出不來,也算走火入魔(廣義上這樣說),又稱易膏盲。有緣的一看就被吸引進去的,有緣但比較淺的,暈幾次後就不暈,才能看得進,慢慢地會發現,真的博大精深,興趣會越來越濃,海闊天空,任你邀翔,其樂無窮。

《易經》對開拓人的智慧多維空間非常有益。

‘易’裡乾坤大,‘經’中日月長!





升哥與傳統文化


《易經》的學習方法。

1,首先了解它的歷史作用。它的產生是為占卜服務的。學習《周易》,先要學占卜。例如2018年12月18日下午1點半。有人來問事。以時間起卦,戊戌年11十月12十日18二41÷8餘1為乾三。41+未時8=49÷8餘1亦為乾三,這樣就成了乾為天。再用49÷6餘1即動爻為初九。解語是:潛龍,勿用。通俗解釋為,所要辦的事,時機還未到,不能辦,或辦事不成功。

2,有了興趣,再瞭解"萬物類象。如乾為金,天,君,父,馬之類。瞭解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在地理上各自代表的方位,東南西北及四隅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又要了解八卦各自代表的時空,春夏秋冬及長夏等等。

3.通過學習以上的知識。再詳細閱讀六十四卦的卦文並瞭解它的排列順序,瞭解三百八十四爻爻象解說。從中你可領悟到八卦的包羅萬象,週而復始地對大自然的註釋。

4.學習《易經》以上只是入門,也是九層功夫才練到第一層。若要登堂入室,不花上十年八年。就不敢稱瞭解《易經》或懂巜易經》。一般看過《易經》的,只能講知道《易經》。

5.修行在於各人,能知道已經不錯了,雖然只是進入第一層。但人生畢竟有很多事要了解和去做,有很多對生活有關的書要學。想要成為研究《易經》的專家,那又當別論。總之,每進一層都要付出代價。就連孔子也不敢講己到第九層。你的功夫到第幾層?天才知道!


前塵懶人


《易經》有三個版本,流傳下來的是《周易》。《周易》原本是作為占卜用的書,經過孔子的註解後其文化價值更加受世人推崇。

學周易的基礎是五行生剋,先、後天八卦圖。看看《梅花易數》、《斷易天機》等書有益於幫助理解《周易》裡占卜的成分——這算是好懂的了,也是一般人最感興趣的。這是《周易》的第一階段——如何占卜。

進而,學《論語》、《道德經》、《六祖壇經》等典籍,看些史書,提高素養,有助於理解《周易》裡的基本概念,比如“兇”與“吉”,也就是什麼才算真正的好?這個問題可能永遠也不會有定論的吧?假如兩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一個人給另一個人能占卜出好壞嗎?孔子不否定卜筮,但強調以德行仁義來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視為最後的選擇:“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後乎。”這與其以前對於弟子關於“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的教誨,是完全一致的。可見,在這一點上,孔子學《易》之前與學《易》之後的認識,是一以貫之的。在孔子看來,沒有德行的人,神靈也不會去幫助他,所以這種人也不必占筮。這是第二個階段——明白“無德行,占卜無用”。

第三個階段,通過研究《周易》,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由現象預知走向。《繫辭》:“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周文王的思想正是通過爻辭來表達的。

國學怕迷路,就請點關注!




圓照居士


讀懂《易經》難也不難。首先說易,簡單,簡易,容易。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五行,可以簡單的列為三組數據。道,即自然規律,自然法則,大到宇宙天體,小到一個細胞,都是以一個極的存在,每個極都有正反兩個面,也就是陰陽的對立統一,又是互根的,也就是二,三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上為天,下為地,中間人,三個爻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易,這個數據庫就太大了,三十多年前我想象把這些數據用電腦數據儲存,然後讓電腦運算,和當然自己不懂電腦程序,與一家公司的老總也是電腦方面的專家,聽我介紹完想法他說你真不懂電腦,這個數據庫太大,你造不起,造出來你也拿不走。三組數據的變化那就太大了。還有認知不同,個人思維因素,假設因素,可能因素,變化因素,不確定因素,所以學到變易就會難倒很多人了。還有不易,因為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要通過特定的事物,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分析出正確的結果就是不易了。學《易經》還有看書的問題,古人也有寫假書的,還有良心,就是把本來不是很複雜的故意複雜化了,千萬不要被帶去誤區。現代人寫假書的一點良心都不講,東拼西湊,到處剽竊,甚至歪曲,毫無建樹,就如現在的起名書都打著易經的幌子,無根無源,毫無依據,胡說八道,摳一個數兇了,很多大人物名字就有兇數怎麼解釋,摳一個字,摳五行生就好,很多大人物名字都有克,連生多為兇都不懂,克吉也不明白都敢著書立說,可笑至極,想了解起名可以百度鉉xuan亟ji居士,聽走出起名誤區。書寫錯了害人就是一大片,所以要想學好易經,要有定力,從易著手,變易會理,不易識真。掌握方法無論是易理派還是實用派都會有自己的建樹。


起名高手


如何讀懂易經?

一: 易經用陰和陽這兩個抽象的符號來表示世間萬物,大家無需深究什麼是陰,什麼是陽,因為這只是兩個表示對立與統一的符號,如男人和女人一樣,雖然性別不一樣,但都是人。

二: 我們不少人去看易經,往往希望通過文字去看懂它,其實既要看文字,又要好好的體會卦圖,因為卦圖包含的內容,遠比文字要多,但是不少人只是看文字,因為這些文字是兩千年前的古人寫的,語法意義可能和今天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不少人說易經的文字晦澀難懂。64個卦都是由有兩個單掛組成的復卦。

三: 易經中每個復卦,都有六條爻,每條爻都有自己或為承,和乘其它爻的關係。

四: 易經復卦中,每條爻除了有乘承關係以外,還有互應關係,陰陽互應為佳。

五: 易經復卦中,有兩個位置非常的重要,分別是上卦的中位和下卦的中位,這兩個位置非常的重要,體現了整個復卦的屬性。是非常尊貴的位置。

六:要分析易經中復卦的內涵,首先要看上下卦中位的屬性,和互應情況,然後再分析上掛和下掛各自的屬性。

七:分析完上下單卦的屬性後,然後再根據各爻的位置,乘承關係,互應關係,當不當位等去分別看各爻的內容,當你這樣去分析後,你會發現,易經中隻言片語的文字,只是對你分析的情況的一個總結,或者說告訴你如果你處在這個位置,你最好怎麼做,你會發現這些文字只是個指導性的意見,並不是絕對的定律。

易經的精髓就在三句話

1、“乘馬班如,求婚傋,往吉,無不利”

“乘馬班如,求婚傋,往吉,無不利”原意是指“騎馬來提親的人多,說明自身優秀,實力充足,做其它事也會很順利“。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你足夠強大,上天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2、“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意思是指“只顧自己,把一些財富、知識屯積在自己身邊,不拿出來分享、幫助他人。這種格局小的人只能做小事,幹不了大事”。

我們身邊不乏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做事永遠只顧著自己、很少替別人考慮,所以難成大器。

為人處事時只為自己著想,最後吃大虧的一定是自己;多為別人著想,最後賺到的一定是自己。

3、“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是指“騎著馬到處打轉,盡是流血和哭泣的場景”。這一爻通過這句話想傳達的真實含義是“做人不要無所不用其極,不然就會物極必反,以悲劇收場“。

作者周武王說這話其實是暗示當時的商紂王的暴政不得民心,最終會被推翻。果然沒過多久就應驗了,所以“多行不義必自斃”是必然的。

易經的精髓就在三句話

一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釋義:不積累點滴善事,就不能夠成名;不做任何惡事,就不會受到災禍。

想要成大器,想要有出息,就一定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絕對不能夠因為事情小就感覺不要緊,就感覺無所謂。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從這一件件小事之中取得的。哪裡來的那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把握好身邊的小事,才是我們成長的最佳途徑。大多數人就是因為心比天高,看不起些微的小事情才讓自己一無所成,抱憾終身。

二 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釋義:君子獨身一人而不感到害怕,遠離塵世也不感覺苦悶。

成大器成為有出息的人,這條路註定是孤獨的,不會有什麼朋友的陪伴的。大多數的人都沉迷現狀,都沒有什麼積極進取的心思,他們得過且過,隨遇而安。我們想要成功,首先不能被他們同化,其次,要做好孤獨的準備。在路上,很多人不理解我們,排斥我們,這是自然的事情,我們不必驚慌,努力去做,當我們有出息的那一天,他們都會靠過來的。孤獨是最鍛鍊人的環境,也只有孤獨才能夠成就我們。如果我們每天都沉迷於互相吹捧,沉迷於聚會,怎麼能夠成大事?

三、君子以虛受人

釋義:君子虛心對待別人。

驕傲,是我們成功路上最大的敵人,不知道多少才華橫溢的人就是因為驕傲而毀了自己,讓自己一生悔恨。我們絕對不要成為驕傲自大的人,而要努力做一個虛心的人。做一個人虛心的人,可以讓我們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地提高我們自己的個人能力,更好的成功。而驕傲自大,帶給我們的只有膨脹的內心和被遮蔽的雙眼,最後的結果除了失敗除了悔恨什麼都不會留下。



金剛一樣的堡壘


學易者,一但入門,就是一生。因為它是隻有陰陽符號組成的“非字天書”。隨著探索的縱向升入和橫向擴展,你會發現,你原來所掌握的知識越來越不夠用,不光是數理化,歷史地理……及生活閱歷經驗等,慢慢地,你會被各種身邊的自然現象,引象入卦,剝析思考,連你常喝的水,曬的太陽……都想整明白!你會不但地學習,對擁有各方面更多更深刻見解的知識產生瘋狂的渴望,並積極投身參入社會活動中,去印證你探悟到的真理。在易中的天地裡,江湖算命,測字,卜卦,僅僅是其系統中的小兒科而以。一生習易,一生學習,終身受益!它能讓你冷靜,理性,內心強大,思維活躍,擁有傾刻從雜亂的萬象中抓住“靈感”異能,你能看到靜中的動,動中的靜,同一陰陽的不同層次差別,並逐步向事物的本質接近……這才是“易經”的真正魅力!


洪山青玉


現代人看不懂易經,大致三個原因:

一、思維問題:中國傳統文化都是象文化,具抽象又有靈性,要有類比取象的靈性思維和陰陽辨證思想,而現代人接受的是西化教育,西方文化靠實驗統計法獲取知識,所以現代人跟我們古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用西方教育下的思維模式學易經,是很難真正理解易經的。打個比喻,古人說“1”,是1也不是1,由1會拓展到2、3、4……,而西方思維認定1就是1,怎麼可能不是1呢?這就是思維模式的不同。

二、基礎問題:易經被稱為萬經之典,讀懂她需有一定國學底子,最起碼要掌握陰陽八卦古文等這些基礎吧,沒有一定國學基礎,入易經很難。

特別是象數部分,一直在民間流傳,涉及陰陽五行干支河洛等內容,如果再深入會涉及研究古代天文曆法數算等知識。而哲學部分,對歷代聖賢的註解,必須要有古文學基礎,以及要了解當時的歷史環境,否則很難理解那些文字註解。

三、方法問題:近代易學大家尚秉和先生曾說未學易先學筮,先學習占卜,在占卜的過程中學習易經,不失為一好方法。,特別是對象數的理解體悟。

單論義理方面,現代人學習易經也沒有抓住根本,易經是無文字時代著作,所以是象文化,只要抓住了象,也就得到了易經的根,如果某一天我們的文字全部銷燬了,只要有象在,文化還會重建起來的,因此文王、孔子解易,意在以手指月,結果後人都在把玩他們文字這個手指,忽略了本質的東西。

比如乾卦初爻,為什麼是潛龍勿用?乾為純陽,以喻龍象,初爻在最底層,而陽需要升騰才有用,所以在初爻表明有潛質有實力,但時機未到,要韜光養晦,蓄勢待發。這就是緊抓其象,至於文字註解,你也可以編個故事寫在上面,易經要這樣玩才好哦!


劉鎮緒


提主問”為什麼《周易》被有些人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三本書之一?”其實,我個人認為:說《周易》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書並不為過。說三本書之一,就應當還有兩本。具體是指什麼書?鄙人淺陋一無所知。鄙人向來認為《周易》是開天闢地以來唯一的一部智慧全書,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空前絕後的智慧全書,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奧妙無窮的智慧全書!不能因為暫時看不懂,就把她的智慧光芒給埋沒了。

我這樣說不可避免地會引來大家對我的反感,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這些我不是不知道。但是我愛《周易》,我更愛《周易》中的真理,更愛《周易》中的智慧!我的一位朋友諷刺說我對《周易》走火入魔了,說我瘋了!這使我想起董光璧先生在《周易與現代科技》一書中說的話:”只有敢於下地獄的科學勇士才有可能揭開《周易》的奧|秘。”這位朋友諷刺的很對,我承認我對《周易》走火入魔,我承認我是一個瘋子,我還自詡我是一個勇士,只有我敢於下地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不下地獄,輕而易舉地能揭開三千年來前人未曾揭開的奧秘嗎?世界上哪有如此輕而易舉的好事?有人問我你何苦要這樣呢?我毫不謙虛地回答:因為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我堅信馬克思的唯物論辯證法,堅信辯證法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堅信辯證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指南,堅信辯證法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銳利的思想武噐。更因為我發現了《周易》同樣是一部辯證法。我開始猜想:既然同樣為辯證法,用辯證法這個鑰匙應該能夠打開《周易》這把鎖,結果奇蹟般地一點而通,一通百道,揭開了《周易》的全部奧秘一一哇!光芒萬丈!通天徹地!人世間所有的智慧全部彙集在這裡,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我曾多次告訴大家《周易》是辯證法,要用辯證法的觀點讀《周易》。如果不用辯證法,再過三千年也不可能打開《周易》的大門。信不信由您。


朱友振


我想可能真的會有人,能像當時創作《易經》時一樣,能夠領悟到其中的真諦。但這絕對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語言文字我想都不足以表達《易經》的偉大。

《易經》一直都是千人千解,我也是一名初學者,在短期的接觸學習中,覺得首先要認清自己學習《易經》的方向。

本人也不過是簡簡單單的學習一下易理皮毛而已,太過深奧的真的沒有仔細去研究。

現在所瞭解的皮毛來說,《易經》是一個講述天地萬物自然循環往復的一個過程規律。作為人類,雖不同於動物,但也應當遵循這一不變的自然規律。

都說《易經》是卜筮用的,不論是否真有這一功能,但是我相信,如果把《易經》中的道理學到了,那也不必刻意去卜筮了,因為天地萬物自然循環往復的規律你都學到了,事情現在處於什麼階段,你的人生處於什麼階段,下一步會怎樣發展完全都瞭解了其發展的規律,還卜筮幹嘛呢?

如果您也是一名初學者,我倒是建議您先了解一下八卦的起源及其原理,這樣再繼續學習八八六十四卦有一定的幫助。

我這裡有一些動畫版本的《易經》介紹,您也可以先看一看,放心都是免費的。

如果您覺得這些還不夠滿足您對《易經》的求知慾,您就需要翻閱原文,譯文。還要配合《說文解字》根據當時年代的文字含義,來理解。

這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繁瑣的工作!

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能把《易經》的精髓學習到,學《易》之路漫長啊,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真的博大精深,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學者,愛好者們,一同將其發揚光大,永留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