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姜昆论(转)

演员姜昆论(转)

首先,我先说下这篇文章是转来的,具体出处不可考。个人觉得是春秋笔法,类似于“虽然我们工资少,但是我们加班多啊”的感觉。大家当个乐看吧!

姜昆,相声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表演几乎倾倒了一代青年观众,也受到了广大中年、老年观众的欢迎。可在相声界,人们对他表演的评价却高低迥异,很不一致。首次全国相声评奖不就准备给他个表演二等奖(由于中央广播说唱团退出评奖,没有成为事实)吗?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作为相声演员的姜昆呢?

——相声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问题之一

实在而又无力的指责:姜昆的主观条件

相声界普遍认为姜昆的“基本功”较差。

演员姜昆论(转)

所谓“基本功”,指的就是“说”、“学”、“逗”、“唱”。相声艺人认为它们是相声的“四门功课”。相声演员练习基本功,也向来以它们为手段。“说”,指“说点儿大笑话、小笑话、反正话、俏皮话,说个字义儿,打个灯谜,说个‘绷绷绷儿’、‘蹦蹦蹦’、‘憋死牛’、绕口令儿”,吟诵点儿诗词,念段“贯口”等等。“学”,指“学点儿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浮的、草棵里蹦的”,各地方言,作小买卖的吆喝,戏曲,曲艺唱段以及不同人物的音容笑貌、动作姿态,等等。“逗”指抓哏招笑。“唱”指唱太平歌词以及其他曲艺、各种戏曲和地方小调。相声艺人这样分类,其实并不科学: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子项互相包容。不过,这与我们的探讨关系不大,无需多费笔墨,姑从其说。

与相声的这“四门功课”相对照,我们发现:姜昆假借乎没使过“贯口话”,没说过绕口令儿,没学过“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浮的、草棵里蹦的”,没唱过太平歌词和其他曲艺唱段,没唱过各种戏曲;也很少“倒口”,也有学几句,也难得方言之神韵。看来,“倒口”非他所长。

他没加以运用的上述手段,虽说不等于他不会,但至少不是他的优势。相声界某些同志的指责是有根据的,所说不谬。

然而,正因为如此,这种指责又是无力的。因为在它成立的情形下,姜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对一位相声演员来说,“说”、“学”、“逗”、“唱”的诸般内容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妨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说”、“学”、“逗”、“唱”的诸般内容,有多少演员全部娴熟?又有哪位演员全都运用自如、高人一筹?有不少段子,只要演员掌握了“逗”的决窍,台词功夫过硬,就可以说。对一位优秀的相声演员来说,精通“说”、“学”、“逗”、“唱”的十八般武艺似乎也无必要。这一来因为演员为自身条件所限,有些兵器不会顺手;勉为其难,不但达不到样样精通的目的,反而有样样稀松的危险。二来因为样样精通实际上往往也并不是演员优秀的必然原因。在一定意义上,一位优秀的演员之所以优秀,与其说他处处高人一筹,莫如说他巧于藏拙,善于扬长。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原来也使“柳活”,后来听了侯宝林的“唱”,感到自己唱不过侯宝林,决定不再“柳”,专心在“说”上下功夫。扬长避短,使他的艺术日趋精湛。

演员姜昆论(转)

在这方面,姜昆非常突出。他不使“贯口”,不说绕口令儿,不学口技,很少“倒口”,这不就是藏拙吗?他以“柳活”著称,却不唱戏曲和曲艺,专唱各种抒情歌曲及流行歌曲。这不就是扬长避短吗?在相声中,唱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摹仿著名歌唱演员演唱,一是演员以自己或角色的身份演唱。一句“花篮的花儿香”,颇有郭兰英的神韵,且经他着意渲染,突出了郭兰英的特点,竟然比郭兰英还像郭兰英。姜昆这方面赶不上刘文亨,所以,他不学唱,而是以自己或角色的身分歌唱。他采取了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唱法,尽管有时声音发颤,个别时候甚至跑调,便唱得亲切,自然,在相声演员中独具一格。这自然也是扬长避短。相声《打牌论》,是块“倒口话”,需用天津方言表演。而姜昆的天津话,我听过,实在不敢恭维。不知是否由于这个原因,他赴香港演出这个节目,没有“倒口”。大概是由于香港观众对他纯熟的北京话(实际是普通话)更感兴趣吧,演出结果出奇得好,避开劣势,发挥优势,使他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演员姜昆论(转)

与一般相声演员相比,姜昆还有很多优势:他文化水平较高(现在正上“电大)。相声以外,他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写过剧本;演过话剧、电视剧,会吹笛子、拉手风琴、爱朗诵,能独唱,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喜爱的各种新艺术有较多的了解。他懂得文学、美学的基本知识……因此,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合格,比较接近于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的知识结构,反映到他的相声上,无论创作、还是表演,都比较符合广大青年的需要。这些,再加上他与一些著名作家、画家以及其他艺术家过从甚密,耳濡目染,使他的气质、他的舞台风度比一般相声演员要新。

演员姜昆论(转)

他半路出家,也没有正式“拜师”,成为所谓的“门里”人。比起从小投身曲艺事业,特别是由老艺人手把手教出来的相声演员来,短处是明显的:“基本功”差。长处也很醒目:气质、风度较新,没有所谓的旧艺人习气。更何况,他说相声伊始,就得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季的指导。在相声演员中,马季是个承先启后的杰出人物。在侯宝林、刘宝瑞等老艺术家的教导下,他熟悉传统,基本功扎实,同时,又从各种新艺术中广泛吸取营养,与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了相声表演自然、真实一派的先河。姜昆跟马季学习,学到了技巧,也学到了马季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他根据自身的条件避短扬长,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