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廊坊之廊坊市縣名由來-七字歌

廊坊市縣名由來



可愛的廊坊之廊坊市縣名由來-七字歌


為便於廣大群眾瞭解廊坊及所轄縣(市、區)名稱由來,傳承地名文化,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廊坊市民政局編寫了《廊坊市縣名由來》七字歌。

京津走廊明珠嵌,人傑地靈天蘊藏。

侍郎呂端高屋建,世人皆稱侍郎房。

千年演化成廊房,最後定名為廊坊。

廊坊早為村之名,建國之後名漸響。

一九四九設管區,八大管區有廊坊。

一九六一置為鎮,區位優越在增長。

一九七三升地級,地區天津改廊坊。

一九八二設為市,撤鎮建市級為縣。

一九八九大調整,地區和市同變換。

市改為區名安次[1],地區改市名廊坊[2]。

下轄十個區市縣,文化深厚史悠長。

安次漢前名安墟,漢初設置安次縣。

安穩祥和之居所,安逸和諧廣義含。

北魏改為安城縣,隋朝複名安次縣。

元朝升為東安州,明朝降為東安縣。

清朝複名安次縣,一九五八入武清。

一九六一復置縣,一九八三入廊坊[3]。

一九八九市改區[4],安次之名得復揚。

二 0 0 0市區調[5],一區變二增廣陽。

廣陽漢前製為郡,安次聽於廣陽令。

傳承歷史和文化,新區借用老郡名。

文安漢前未置縣,西漢武帝設為縣。

取義崇尚文和禮,實現國治又邦安。

一九五八入任邱,一九六一析置縣。

固安隋前謂方城,最初設縣在西漢。

北齊撤縣隋時復,開皇九年置固安。

取義江山得穩固,永無戰亂享平安。

元朝升為固安州,明朝降為固安縣。

一九五七入霸縣,一九六一析置縣。

三河名因三條河,洳河泃河鮑邱河。

唐朝前期屬潞縣,開元四年置三河。

一九五八入薊縣,一九六二縣復得。

一九九三改為市,名稱依然用三河。

永清隋前未置縣,東漢位於安次境。

隋朝析出始設縣,大業七年通澤名。

不久即廢分兩地,劃入安次固安境。

唐朝析出復置縣,如意元年武隆名。

景雲元年改會昌,天寶元年變永清。

玄宗皇帝定名義,漠北永久保清靜。

一九五八入霸縣,一九六一復縣名。

香河置縣九三八,東南濱水多芰荷。

夏秋之間香馥郁,因而得名叫香河。

一九五八入寶坻,一九六二縣復得。

霸州得名在後周,顯德六年置為州。

世宗柴榮定州名,取義稱霸無敵手。

大城文安南永清,曾為霸州所轄縣。

金轄大城和文安,還有益津和信安。

元領大城和文安,以及益津和保定。

明時管轄三個縣,大城文安和保定。

清由直隸降散州,轄縣之權被止停。

一九一三名霸縣,一九九0改為市。

霸市兩字中添州,新市沿用老州名。

大城古時稱徐州,意為水中寬坦地。

戰國燕王改平舒,性平寬舒為名義。

西漢名為東平舒,北魏縣名去東字。

後晉淪失後周收,顯德六年大城置。

武功威烈軍強大,城防堅固含蘊義。

一九五八撤縣制,分屬靜海任丘地。

一九六二區劃調,析置大城復縣制。

大廠原名為大場,燕王朱棣牧草場。

海氏遷居漸成村,諧音簡化成大廠。

一九五二設為區,回族自治名大廠。

一九五五區改縣,一九五八入薊壤。

一九六二析置縣,民族自治政策享。

注:

[1]市改為區名安次。指廊坊市(縣級)改為安次區。

[2]地區改市名廊坊。指廊坊地區改為廊坊市(市級)。

[3]一九八三入廊坊。指安次縣併入廊坊市(縣級)。

[4]一九八九市改區。指廊坊市(縣級)改為區。

[5]二 0 0 0市區調。指廊坊市(市級)市區調整。

(李明旺,廊坊市民政局副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