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皖北文化,文化概念,特点是什么?

康存亮


地方文化

皖北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老庄文化。

淮河因基本上均在皖境,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和总称皖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北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孕育出了中华文化奠基人的老子、庄子、管子、颜回等先哲,以及 “三曹父子”、“竹林七贤”等文学艺术的巨擘。


淮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皖北地区发生过垓下之战、大泽乡起义、淮海战役等多次著名战役,其中有些战役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战争给淮北平原留下了斑斑伤痕,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迹,滋养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塑造着这个地区的人文精神和豪爽、乐天、侠义的民风。

方言文化

皖北方言大部属中原官话,小部分属江淮官话。 蚌埠、凤阳、淮南、寿县、霍邱、灵璧、泗县属中原官话信蚌片。亳州、阜阳属中原官话商阜片,宿州、淮北、濉溪、萧县、砀山属中原官话徐淮片。 蚌埠市南部及淮南市南部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戏曲文化 皖北地区代表性的戏曲有泗州戏、坠子戏、蚌埠花鼓灯、推剧、亳州梆剧、淮北花鼓戏、渔鼓道情、四平调等,其中泗州戏、坠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泗州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尼古拉斯忆心


说到皖北文化,我觉得本人最有发言权。我老家在皖北。从小在那长大。可谓土里生土里长的正宗皖北人。皖北和晥南是以淮河为分界线皖南主要是山区丘陵地带。盛产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皖北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盛产小麦,玉米。以面食主。小时候。八十年代初淮河没治理好,经常发大水。农作物被淹,颗粒无收。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区。自从九十年代搞了个怀洪新河。洪水得到控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加上与江苏接壤。受其辐射。近年来小有起色。皖北文化,承前启后。主要以蚌埠花鼓戏,宿州泗县泗州戏为主。文化概念特色就是面食,饺子,唢呐,麻将加白酒文化。当然喽怀远的石榴,砀山的梨。也很出名,尤其怀远的糯米产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地位。



赤沙红岩



什么是皖北文化,文化概念,特点是什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父亲皖北人,母亲是皖南人,给我比较深的印象就是我们都很热情,比较有表现欲,做事豪爽。平原的广阔给了我广大的胸襟。像我就是皖北多一点吧,我现在还是不习惯去买八宝粥,从来没花钱买过米酒之类的食物,比较喜欢牛羊肉和各种面饼,馓子之类的都特别喜欢。但我们也不是一天都吃面,总体上比皖南吃面多一点的那种,别人抛出话题,我的回答会是比较活跃的,个人性格比较单纯,而且特别重感情,重义气,(别人帮我的话会记很久),特别不喜欢洗澡洗头(给同学说过好几次了,还是不好撇)。皖北并不是特别穷啊,相当一部分镇上真的比皖南有些城市的街道舒服的不要太多,现在皖北发展真的很好(尽管现在很多人都不认同,毕竟是家),街道镇上都会比较干净。花鼓戏的文化在蚌埠一带你能深深的感受到,我小的时候就会唱很多种形式的。皖北人生活节奏比较慢,农业成分要多一点,但不代表他们穷,他们也喜欢打打麻将,镇上有点慵懒的感觉,我后桌是皖南人,觉得她的心思比我细腻的多,城府比较深,而且自从来皖南这边上学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不是个例,总体上皖南人含蓄的多一些。每次我们这边有什么大叔大妈从皖北来做生意,我都会觉得特别熟悉,问他们是不是皖北人。我到现在其他的都不太记得了,就记得镇上面馆里那一声特别豪气的“管”,瞬间就是最初的记忆涌现。我现在还能听懂皖北的话,但我已经不会说和他们一样的方言了。小时候,我外婆是皖南人,喜欢看我吃面说我是侉子,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一直也就这么习惯了。

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已无可争议。“刘邦斩蛇碑”已成为无数热爱观光的人们梦寐一睹其风采的天下一大奇观。与此同时,散落在芒砀诸峰中的紫气岩、皇藏峪、高祖庙、龙泉等,以及吕雉寻夫、刘邦斩蛇、刘邦遇娇娥的生动传说等,也已成为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的美丽“证言”。著名作家二月河写了一篇《汉风浩荡兮芒砀山》的文章刊载《人民日报•海外版》,结尾处说:“芒砀山是不能小觑的地方,已开发的和未开发的20余座汉墓都聚集在这里,品相如此优良,知名度如此之高。汉代的人文典型密集到如此地步,是我见到空前的一处。世人了解汉民族,不往芒砀山,对他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芒”是一种水草,“砀”是一种可以制砚的石头,“芒砀”是水和山的结合词。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注定与大汉王朝有着不解之缘。芒砀山既无黄山之奇丽,更无泰山之雄奇,远远望去只不过是突兀拔起在黄淮平原上的几座石山丘陵而已。就是这片普普通通的山丘,因在秦汉之际曾发生过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从古至今天下闻名。

《史记》载,撰刘邦借神话,尽述智谋韬略,写陈胜皆史事,语言朴实豪迈。陈胜起义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英雄呐喊声不绝于耳,鼓舞人心。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并使汉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政治、经济、文化高峰的伟绩亦流传千古。史料记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带领戍卒到渔阳(今北京)戍边,行至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遇雨误期,按当时秦法,延期当斩。陈胜和吴广举行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是“天下云集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百姓“赢粮而景从”,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掌握政权的组织,号称“张楚”,拥立陈胜为王。当秦兵反扑时,不幸的是陈胜竟被车夫小卒庄贾杀害,将军吕臣“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芒砀山。谥曰:隐王”。陵园内的两副对联体现出了陈胜起义的壮举:“成仁启汉两千年,香火断续,悠悠长吊隐王灵;倡义反秦六个月,张楚纵横,烈焚初偿鸿鹄志”。“水可覆舟大泽洪荒掀巨浪,民能创史陈王浩气卷狂飙”。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了,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沐雨离音


皖北(亳州)文化特点突出,成汤都城,老子故里,魏武曹操,神医华佗,花木兰等。

亳文化起源新石器时代,三朝古都,名人辈出的地方。汤居亳时,都城在亳统管三亳,后三亳荒废,只留下亳州,今亳仍存。











我爱祖国美166


皖北文化,如四洲戏,甬桥马戏,皖北的书画,凤阳花鼓,都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皖北菜更是一绝。


三不敢


安徽文化当然以徽文化为代表,皖北属于河南文化圈影响范围。


秋风吹的彷徨


皖北即安徽北部,皖北代表的文化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贯通,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现在皖北发展比较不错,街道镇上都会比较干净。花鼓戏的文化在蚌埠一带能深深的感受到,皖北人生活节奏比较慢,农业成分要多一点,但不代表他们穷,他们也喜欢打打麻将,镇上有点慵懒的感觉。


阿染3086


皖北文化就是亳州石大营道教文化和亳州石大营三国曹魏文化的继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