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的民俗

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西漢的東方朔在《佔書》中也有類似記載。並且占卜曰:“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這充分說明,早在漢朝時期,就有正月初七過“人日”的習俗了。到了魏晉時期,“人日”這天的習俗更加豐富起來。

正月初七的民俗

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書中表明瞭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在初七要吃七種菜的菜羹,“羹”與“更”諧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納祥的美好象徵。那時,江南人人在這天還要戴上“人勝”"裝飾品,是用五彩絲織品、彩紙剪出的花樣或人形,更高級的則用金箔鏤空成人形。除了戴在頭上,“人勝” 飾品也可貼在屏風上、窗戶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災,在新春討個好彩頭。緣此,“人日”除了食菜羹、戴華勝之外,古時候還有登山、飲酒、求子、吃煎餅等風俗。" 這些習俗充分體現出了古人祛病避邪,求吉納祥的美好願望。


正月初七的民俗

還有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正月初七的民俗

所謂七寶羹就是用七種蔬菜煮成的湯,人們盼望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其中7蔬菜分別代表不同意義:


1、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

2、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

3、蔥,諧音“聰”,指聰慧;

4、芫荽,就是香菜,“芫”諧音“緣”,指緣分;

5、韭菜,“韭”諧“久”,指長長久久;

6、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

7、芥菜,寓意延年長壽。

正月初七的民俗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正月初七的民俗

除了吃七寶羹以外,在漢族民間,此日還要吃春餅卷“盒子菜”,並在庭院攤煎餅,謂之“熏天”。春餅俗稱“荷葉餅”或“合葉餅”,是大小如巴掌的白麵薄餅,兩張為“一合”,在餅鐺上烙熟,雙面有均勻的餅花,中部空鼓,四周粘連。合葉餅雖是白麵為主料,但是一般要加入部分低筋粉,或兌入部分燙麵,所以餅質鬆軟、柔潤,卷時不開不裂,夾菜不灑湯漏水。

正月初七的民俗

最簡單的捲餅菜便是俗稱的“合菜”或“合子菜”,還要再加一盤攤黃菜、一碗酸辣湯,便很完滿可心了。對於講究的家庭,春餅自然都可以自己得心應手地烙制,除了自炒盒子菜,還有自己再製的白肉、醬肉、燻肉、燻肚之類的冷葷。再講究的官宦、富戶、文人、墨客,便習慣於“叫盒子”。所謂“叫盒子”,便是購買京城盒子鋪更專業更講究的盒子菜。

正月初七的民俗

京城賣肉的商戶大致有生熟之分。純是賣生肉的鋪戶,豬肉戶稱“豬肉槓”,羊肉戶稱“羊肉床子”。這些肉鋪顯然不經營盒子菜,因此,不屬於勤行之列。但是,京城肉行裡有不少“山東幫”,善做肉菜,便出現生熟兼有的鋪戶。正規制作和出售盒子菜的鋪戶不賣生肉,均以熟肉製品為主,對於肉品加工極其精到,多是山東幫,這類鋪戶便俗稱“盒子鋪”。盒子鋪的熟肉製品不但品質極好,而且品類繁多,足夠善於挑剔的客戶選購。這是京城熟肉製作更專業和品位更一流的鋪戶。

正月初七的民俗

古代還有在這一天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正月初七的民俗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正月初七的民俗

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正月初七的民俗

時至今日,很多人已經對這個節日非常陌生,甚至於都沒聽說過有這樣一個日子,更別說相關的紀念與慶祝活動了。但是也有地區還在繼承這個日子,成都地區因為有了杜甫的存在,再加上清代光緒年間何紹基在草堂題寫的“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的楹聯,引得各地文人爭相在初七當天憑弔詩聖、題寫對聯,直到如今。

正月初七的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