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的民俗

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西汉的东方朔在《占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并且占卜曰:“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这充分说明,早在汉朝时期,就有正月初七过“人日”的习俗了。到了魏晋时期,“人日”这天的习俗更加丰富起来。

正月初七的民俗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书中表明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那时,江南人人在这天还要戴上“人胜”"装饰品,是用五彩丝织品、彩纸剪出的花样或人形,更高级的则用金箔镂空成人形。除了戴在头上,“人胜” 饰品也可贴在屏风上、窗户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新春讨个好彩头。缘此,“人日”除了食菜羹、戴华胜之外,古时候还有登山、饮酒、求子、吃煎饼等风俗。" 这些习俗充分体现出了古人祛病避邪,求吉纳祥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七的民俗

还有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正月初七的民俗

所谓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蔬菜煮成的汤,人们盼望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其中7蔬菜分别代表不同意义:


1、芹菜,“芹”谐音“勤”,指勤劳;

2、蒜,谐音“算”,指精打细算;

3、葱,谐音“聪”,指聪慧;

4、芫荽,就是香菜,“芫”谐音“缘”,指缘分;

5、韭菜,“韭”谐“久”,指长长久久;

6、生菜,谐音”生财“,亦指生生猛猛;'

7、芥菜,寓意延年长寿。

正月初七的民俗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正月初七的民俗

除了吃七宝羹以外,在汉族民间,此日还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谓之“熏天”。春饼俗称“荷叶饼”或“合叶饼”,是大小如巴掌的白面薄饼,两张为“一合”,在饼铛上烙熟,双面有均匀的饼花,中部空鼓,四周粘连。合叶饼虽是白面为主料,但是一般要加入部分低筋粉,或兑入部分烫面,所以饼质松软、柔润,卷时不开不裂,夹菜不洒汤漏水。

正月初七的民俗

最简单的卷饼菜便是俗称的“合菜”或“合子菜”,还要再加一盘摊黄菜、一碗酸辣汤,便很完满可心了。对于讲究的家庭,春饼自然都可以自己得心应手地烙制,除了自炒盒子菜,还有自己再制的白肉、酱肉、熏肉、熏肚之类的冷荤。再讲究的官宦、富户、文人、墨客,便习惯于“叫盒子”。所谓“叫盒子”,便是购买京城盒子铺更专业更讲究的盒子菜。

正月初七的民俗

京城卖肉的商户大致有生熟之分。纯是卖生肉的铺户,猪肉户称“猪肉杠”,羊肉户称“羊肉床子”。这些肉铺显然不经营盒子菜,因此,不属于勤行之列。但是,京城肉行里有不少“山东帮”,善做肉菜,便出现生熟兼有的铺户。正规制作和出售盒子菜的铺户不卖生肉,均以熟肉制品为主,对于肉品加工极其精到,多是山东帮,这类铺户便俗称“盒子铺”。盒子铺的熟肉制品不但品质极好,而且品类繁多,足够善于挑剔的客户选购。这是京城熟肉制作更专业和品位更一流的铺户。

正月初七的民俗

古代还有在这一天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正月初七的民俗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正月初七的民俗

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正月初七的民俗

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对这个节日非常陌生,甚至于都没听说过有这样一个日子,更别说相关的纪念与庆祝活动了。但是也有地区还在继承这个日子,成都地区因为有了杜甫的存在,再加上清代光绪年间何绍基在草堂题写的“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楹联,引得各地文人争相在初七当天凭吊诗圣、题写对联,直到如今。

正月初七的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