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百萬英鎊》作為曾風靡全球的好萊塢經典電影,它改編自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就故事內容而言,影片裡的人物形象比原著更立體鮮明,情節更加豐富飽滿。可以說,好萊塢對《百萬英鎊》的電影改編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作為大洋彼岸的普通美國人,亨利·亞當斯因窮困潦倒而漂洋過海至繁華的倫敦,但很快陷入到了舉目無親和身無分文的生存困境中,幸好遇上了當地的兩個富豪兄弟。

兩個富豪兄弟為了驗證各自關於人性的看法,於是開始拿亞當斯作為打賭的對象,弟弟認為亞當斯本性善良真誠,也很聰明,上帝會保佑他過得很好;而哥哥則認為亞當斯終將被活活餓死,理由是他無法證明自己是鉅額鈔票的真正主人,而且無法兌現的鈔票等同於空頭支票,到時他將很難生存下去。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於是兄弟倆從銀行中取出了單張面額為100萬英鎊的鈔票(無法兌現)借給了亞當斯,期限為1個月,這個極盡諷刺和考驗人性的故事正是由此開始……

不管是電影改編還是原著,始終都是圍繞著金錢萬能的光環效應與人性的道德較量而徐徐展開。

一、狂歡化的資本崇拜背後,是拜金主義世風和貪婪的人性使然

通讀原著可發現,雖然通篇都充滿了各種幽默諷刺的意味,但主人公亞當斯的所作所為始終都給人以沉穩幹練的感覺。試想他最初得到百萬鈔票時,雖顯得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但經過短暫的冷靜的仔細推敲琢磨後,立即對自身處境進行了清晰無誤的審視和判斷,由此理智做出了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打算。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而在得到百萬鈔票前,他還是某證券交易所的辦事員,平時善於從對方的危機或困境中及時察覺和發現商機,進而取得高額利潤,足以說明他不但是個嗅覺敏銳的商界天才,而且還是個頭腦精明、睿智、且善於審時度勢的青年,只是由於早年間沒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曾過得相當落魄罷了。

但電影裡的亞當斯的形象與原著大有出入,雖然電影裡的亞當斯也誠實善良,但並沒有體現出精明幹練的作風。作為被倫敦富翁拿來試驗的百萬鈔票的持有者,影片裡的亞當斯至始至終展現出的都是消極被動的處事作風,而原著裡的亞當斯至始至終展現出的是積極主動的處事作風。

特別是在影片的開頭,因為風來得突然,亞當斯始料未及,只能驚慌茫然地看著百萬鈔票忽然從手裡飄飛,當場傻愣了近半分鐘後才有些狼狽地奮力追逐。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由此可見,百萬鈔票對於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猶如困境中的救命稻草那般,為了抓住救命稻草,他已然顧不上失態的舉止,一路在大街上狂奔著,哪怕被鐵柵欄刮破了衣服,他仍舉止失態地向前狂奔著,直至累得在眾目睽睽中當場匍匐在地。

如此頗具滑稽可笑意味的場景安排,充分展現了影片的重心不在亞當斯身上,而是在那張百萬鈔票上。那張百萬鈔票雖輕如鴻毛,但卻如同萬有引力的恆星般,硬是讓許多從下到貧民和普通職員,上到政府高官和貴族等各色人物,都緊緊繞著它團團轉。

毫無疑問,亞當斯手裡的百萬鈔票始終牽動著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的貪婪內心,讓他們將各自的喜怒哀樂和命運沉浮都繫於其上。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因此,亞當斯的主人公光環在某種程度上已被百萬鈔票完全掩蓋了,可以說倫敦富翁給亞當斯的百萬鈔票才是電影裡真正令人炫目的超級巨星,就如同《super star》的歌詞所唱的那樣:

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我只愛你;你主宰,我崇拜,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愛你。

就這點意義上而言,影片集中表現出了對拜金主義的嚴肅批判,以狂歡化的方式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等對百萬鈔票的狂熱崇拜以及露出的貪婪醜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此誇張化的藝術處理,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當時以金錢為表徵的資本崇拜。

亞當斯縱有天才般的商業頭腦,但在得到倫敦富翁給的百萬鈔票前,有段時間實在過得落魄,穿的是衣衫襤褸,這讓他在美國小飯館、公使館以及服裝店等場所受盡了世人的百般冷嘲熱諷。

試想他雖身為堂堂七尺男兒,但還是被輕如鴻毛的鈔票給難倒了,簡直讓人慾哭無淚。

從極盡嘲諷再到別有用心的曲意奉承,期間至於亞當斯是誰,人們壓根都沒多大興趣,而是隻關心百萬鈔票的持有者究竟是不是他本人。所以短時間內亞當斯成了當時各大報紙版面上火熱的頭條人物。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對於亞當斯這個身份和來歷都不明的外來者,甚至還憑藉自己在各大報紙上迅速建立的火熱知名度而擠佔了公爵的高級套房,公爵因此憤憤不平,進而以惡作劇的方式將亞當斯手裡的百萬鈔票偷偷藏了起來。

由此頗具戲劇性的事發生了,當以為就要走上人生巔峰的亞當斯在失去了百萬鈔票後,立即從備受世人膜拜的神壇上猛地跌落了下來,而且跌得很慘,由此搖身變成了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騙子,這恰恰說明是否持有百萬鈔票,已成為了平衡他的人生大起大落的砝碼。

特別是當小飯館、服裝店和大酒店的人發現他不再持有百萬鈔票後,臉上再沒了以往畢恭畢敬的態度,各自紛紛手持著賬單主動找上了門,還背信棄義地統統拿走了當初答應永久賒給他的所有用品,足見世人對資本貪婪的醜惡嘴臉,也是對拜金主義世風的絕妙諷刺。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但接著更具戲劇性和諷刺意味的是,當得知亞當斯的百萬鈔票竟然失而復得時,人們對他的態度再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改觀,他再次搖身成為了那個曾備受人們狂熱膜拜和愛戴的主人。可見貪婪的人性在百萬鈔票具有“金錢萬能”的魔力面前,簡直躲無可躲,藏無可藏。

二、狂歡化的資本崇拜背後,是因為百萬鈔票具備“符號價值”的強大魔力

雖然百萬鈔票是強大資本力量的直觀體現,但就一般意義上而言,它並不等同於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因為亞當斯手中的百萬鈔票至始至終都沒真正履行過商品交換的職能,只是作為資本力量的符號價值而已。

作為百萬鈔票的持有者,亞當斯無論平時是在小飯館、服裝店還是大酒店裡,都沒能在購物、住宿和用餐等生活環節中支付過貨款。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就連亞當斯有次在向公使貸款時,也沒拿出那張百萬鈔票用作抵押,完全靠的是公使對他作為百萬鈔票的持有者所具有的還款能力的充分信任,而類似於這樣的信任在日後的股票交易中得到了更為誇張的體現。

當哈斯丁非常看好“好希望”股票,並且以亞當斯的名義買進時,沒想到此舉居然立馬得到了許多股民的狂熱跟風,而後來當他們從報紙上得知自己平時頂禮膜拜的亞當斯已失去了百萬鈔票時,不得不忍痛將當初購買的股票盡數拋出。

由於股價暴跌,受損失的商家不得不氣急敗壞地向亞當斯興師問罪,儘管亞當斯已當著眾多人的面,極力擔保他所投資的金礦沒問題,值得繼續投資,但沒人敢再相信他空頭支票般的許諾和保證。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歸根究底,亞當斯能夠贏得人們的信任和愛戴,完全取決於自帶的百萬鈔票所產生的光環效應,即對人們所產生不可抗拒的魔力,進而使自己名利雙收。而正當聲討者們與亞當斯大打出手,誰也不願妥協和退讓時,覺得玩笑開得過火的公爵才發自良心的將藏起來的百萬鈔票交還給了亞當斯。此時因信用和聲譽而跌落谷底的亞當斯又再次奇蹟般地恢復了百萬鈔票的光環效應。

如此諷刺色彩強烈的場景,直接說明了資本佔有者本身也有其可憐之處。他之所以還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和愛戴,完全取決於他是否是資本的佔有者,而不是他本人。何況在現實中,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當你身無分文時,將被許多人棄如敝履;當你腰纏萬貫時,許多人都樂意將你奉若神明。

換言之,對於充滿著各種世俗名利的社會而言,百萬鈔票本身的“符號價值”能對人們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強大魔力,完全因為它所代表的是資本的符號價值,而不是什麼使用價值。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所以亞當斯手裡的百萬鈔票所起的作用,與其說是張佔有資本多少的信物證明,倒不如直接說是張永無明確還款期限和具有無限透支額度的信用卡。也正是因為亞當斯恰恰是這張“信用卡”的持有者,所以他才能自由地出入小酒館、服裝店和大酒店,並且還能隨意地賒賬。

由此可見,符號價值和使用價值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符號價值往往基於想象,而使用價值往往基於現實。比如平時購買純淨水時,人們通常優先考慮的只是純淨水的使用價值;但購買葡萄酒時,那意義就不一樣了,因為此時人們先考慮的是葡萄酒本身所具有的符號價值,再來考慮它的使用價值。

關於商品的符號價值,平時體現得尤為明顯的還是首飾,手錶,手機和汽車等日用品。你平時使用什麼牌子的手機和汽車,喜歡戴什麼價位的首飾和手錶,通常都會為別人判斷你真實的身份地位創造出無限的臆想空間。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這便是符號價值為人們帶來的光環效應,讓人目眩神迷的同時,也能影響我們對某個人的主觀臆斷。所以在人們日常的消費觀裡,即便手頭的資金並不寬裕,但相比於買各種相對廉價的實用商品,人們也更傾向和樂意購買各種非實用的商品,以此來彰顯自己具有高端品位的生活檔次,至於背後過得怎麼樣,只有自己清楚。

而信用卡的出現,不僅可暫時幫人們緩解了當前購買力不足的情況和掙足了面子,而且還更大刺激了各種愛慕虛榮的人的消費慾望。

可是,就如同影片裡的公爵那樣,如果他沒能及時歸還亞當斯那張具有“信用卡”功能的百萬鈔票,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商品的符號價值雖然能為人們創造出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其作用期限也只能跟月亮的反光差不多,終究不會持久。還是拋棄虛浮,腳踏實地最好。

三、波茜亞和亞當斯幸福圓滿的背後,是出於對脫俗婚姻觀和人性底線的堅持

除了批判了當時人們狂熱的資本崇拜心理外,影片裡同時還展現和謳歌了另一種與世俗婚姻觀相悖逆的脫俗婚姻觀。

本來在原著中,身為女主角的波茜亞,其真實身份是公使女兒的客人,同時也是倫敦富翁(即百萬鈔票的真正主人)的繼女。而在影片中,波茜亞非但不是倫敦富翁的繼女,而且還變成了公使的侄女。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如此設定讓她在與亞當斯的交往中,註定了他們必將經歷場驚心動魄的誤會後,兩人方能回到和好如初的曲折過程。

而在此過程中,波茜亞對亞當斯表現出的愛,更多是出於亞當斯所具有的內在品格的感染力,而不是亞當斯那令人垂涎三尺的外在財物。簡言之,她純粹愛的只是亞當斯的人,而不在乎亞當斯擁有多少財物。

當然了,還沒決定要不要跟對方談婚論嫁前,平時人們總是習以為常的先判斷對方的真實身份,再去判斷對方能夠擁有什麼。但殊不知這種本末倒置的習慣看法,常常會欺騙人的眼睛。因此,當時除了波茜亞外,沒人能夠完全認清百萬鈔票的持有者亞當斯的真實面貌。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毫無疑問,這是件非常可笑又可悲的事,而影片恰恰以幽默諷刺的方式將這種可悲完美表現了出來。

正當亞當斯將日子過得無限風光時,波茜亞誤以為亞當斯騙了自己,不得已才離開了他。而正當人們都誤認為亞當斯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詐騙份子時,波茜亞因為意識到了亞當斯的真誠,遂再次回到了他的身邊。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富足也好,還是落魄也罷,許多人都曾經無比堅信所謂的真愛,是完全能夠經受得住金錢和名利的考驗。至少沒經歷多少愛情前,許多人都曾這麼認為過,但需要謹記的是,我國坊間如今正在流行著這麼句話:

“寧在寶馬車裡哭,不在自行車後面笑。”

可見無論古今中外,金錢始終都是維繫婚姻和愛情的至關重要的物質保障。尤其是如今的男女青年在相親擇偶的過程中,如果只是注重強調以對方的經濟條件作為關鍵性的擇偶標準,那麼兩人恐將難有圓滿的婚姻。

尤其是在如今的國內,女方向男方索要“天價”彩禮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大有愈演愈流行的趨向,似乎還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正是受此婚姻風氣的影響,可觀的存款和車房儼然成了如今許多人眼中擇偶的必備條件。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也許也正因如此,方才導致許多人表面上看似風光無限,是人見人誇的成功人士,殊不知背後鮮為人知的心酸苦辣誰人可知,只有自己最清楚。

雖然影片裡的公爵因為細心的發現亞當斯平時都沒捨得給女傭點小費,因此對亞當斯心生嫌惡,認為他是個冷血的吝嗇鬼,其實公爵也跟世俗之人差不多,何嘗不是因為被亞當斯的外在財物所迷惑,所以才沒能看清亞當斯的真面貌呢。

但波茜亞所看到的亞當斯又顯然不同於公爵,因為波茜亞眼裡的亞當斯不僅具備誠實善良的品格,而且還認為像亞當斯這般踏實肯幹和善良誠實的人,雖然暫時籍籍無名和備受世人的冷落,但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而實際上也像波茜亞所說的那樣,雖然亞當斯手持令人無比垂涎的百萬鈔票,但始終並未想過要將它佔為己有,甚至還拿它來四處招搖拐騙,而是希望能夠儘快找到真正適合自我發展的工作。

符號價值雖能為人們製造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可取

出生高貴顯赫的波茜亞正是因為看到了亞當斯身上的這點,所以才奮然不顧雙方懸殊到天差地別的家境條件,毅然決定對為人善良和做事踏實肯幹的亞當斯以身相許,可見其對於脫俗婚姻觀的堅持

後來亞當斯果然不負波茜亞所望,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肯幹躋身於富豪之列,同時還受到了越來越多上層精英們的尊敬和青睞,並且將百萬鈔票歸如期還給兩兄弟後,還拒絕了高官厚祿般的職位邀請,如此看來,亞當斯已守住了自己所堅持的人性底線。

影片以兩人的幸福結合而告終,而打賭的兩兄弟,眼睜睜看著他們手牽手的離去後,仍停在原地為誰輸誰贏的問題而爭論不休。

寫在最後

影片的結尾,儼然還給人們出了個耐人尋味的難題,如果手中沒持有百萬鈔票,波茜亞和亞當斯還能從相認相知走到婚姻的殿堂嗎?

但不管怎麼說,通過影片所傳達的婚姻觀念,讓觀眾至少明白了在婚姻中,雙方對於財物切不可過於看重,甚至還將財物視為衡量所有的關鍵性標準。但同時也不必完全忽視,而應適當考慮。

但更為重要的警示是,對於現實中更多類似於亞當斯的人而言,與其說依賴無法兌現的百萬鈔票的符號價值來為自己製造出巨大的光環效應,但從長遠來看,終究是短暫的,不可取的,更不能維持長久。還不如腳踏實地的勤奮工作,至少亞當斯在歸還鈔票後,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每天都在提心吊膽中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