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謝稚柳之荷:

畫出了荷花的靜氣,讓靈魂乾淨。

謝稚柳的荷畫,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早期師法唐宋院體繪畫一路,以工筆重彩為主;一類為六十年代以後,兼工帶寫,以小寫意為主。前者所繪荷花一般構圖較滿,所繪荷花較為寫實,受到宋代院體畫風影響較大。如作於1943年的《採蓮圖》便是這種風格的代表。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該圖所繪荷花形象逼真,賦色淡雅,尤其是在荷葉與花瓣的渲染方面,更見宋代畫風。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謝稚柳並有題詞曰:“綠雲染粉霞,江上西風晚。自譜採蓮歌,不逢張靜婉。溫飛卿有張靜婉採蓮曲,戲綴此二十字”,其詩意與畫境融為一體,體現出謝稚柳荷畫的文人意趣;後者所繪荷花大多較為粗狂,以大面積的色塊與墨塊渲染荷葉,其花瓣則沿用雙鉤填彩法,大寫意中不乏精細之筆。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溥儒畫荷:

淡雅脫俗

溥儒(1896~1963年),滿族,愛新覺羅氏,正紅旗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字輩溥,光緒帝賜名儒(全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齋號寒玉堂。生於北京。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鳥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吳湖帆之荷:

如盛唐美女,豔而有富態。

吳湖帆稱“古人作畫尚筆尚墨者論甚廣,餘便以尚色圖之”。對以豐厚學養入畫的吳湖帆,陸儼少評論說:“雖然他的法子可以學到,然其一種婉約的詞意,風韻宛然的嫻靜美,終不能及。”

論沒骨法的淵源,恐怕要追到建康年間。佛教傳入東土後,寺門所繪青綠山水,用的就是“凹凸法”,這在《建康實錄》中有記載。所謂“凹凸法”,就是不用筆墨,純以色彩分出向背的方法。

荷花本就不染俗塵。用墨,就少了自然天趣,加了文人氣息。沒有線條,荷花的靈動、婉然、卓越風姿、雍容體態,卻能表現得更加活靈活現。不走一線,讓色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淡雅的漬色,骨力只在有無之間、虛實之中,形神兼備的荷花朵朵盛開,彷彿剛剛從大自然中醒來,天顏細展。活色生香、自然天成,這可能是沒骨法表現花卉佔盡天機的關鍵所在。

吳湖帆的沒骨荷花,是一種用文化修養駕馭色彩的能力,不見墨色,單用粉彩,卻不至流於輕豔浮麗,能更精準地表現荷花的仙風潔質。漫施朱粉,卻總絕塵,吳湖帆做到了。這是不是就是吳湖帆所說的“濃豔輕清、工逸兼長”的傳統?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陸抑非畫荷:

有貴氣

陸先生筆下之荷,

色彩明麗活潑,

氣韻清芬清雅,

在眾多畫荷名家中,

其作品獨具個人風貌,

觀之甚覺美好,而動人。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陸先生是用筆用墨用色的高手,

他筆下的荷花,用白粉與曙紅繪就,

紅與白,營造出浪漫悠然的意境,

詩情畫意,荷韻清風,躍然紙上。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荷葉參差錯落,用色考究,

俯仰隨心,舒捲開合,

於盛夏的清風中,

展現出綺麗多姿的曼妙畫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潘天壽畫荷:

有陽剛正氣

潘天壽先生畫荷往往:墨葉塊面大筆揮搽,碩葉如蓋,筆速較快,筆似斧劈,膽魄驚。荷花亭亭淨植,嬌豔欲滴,氣旺神強。荷柄水草如長槍大戟,穿插有致,堅如鐵鑄,壁壘森嚴,使人望之生畏。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潘天壽的荷花筆墨蒼古、凝鍊老辣,且大氣磅礴,雄渾奇掘,具有攝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齊白石畫荷:

有拙氣

齊白石畫的荷花也是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晚年的荷花墨色淋漓,色彩豔麗,穿插繁密,筆勢豪放,將荷花的寫意描繪推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齊白石早期畫的荷花,偏於墨色,設色極少,構圖每每十分簡單。還是八大山人風格的寫意文人畫。1925年開始畫面稍有些變化,有了少量的顏色,但並不突出,仍是以墨為主,以色為輔。齊白石開始嘗試發揮色彩的功效,實現由水墨到色彩的過渡。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唐雲畫荷:

寫出了荷花的自然姿態

海上畫派名家唐雲的荷花,如按年代順序細細看來,便可看出他內心詩性慢慢覺醒的一抹軌跡。唐雲年輕之時,便以落筆靈逸聞名。他筆下的荷塘,不管是魚蝦、青蛙,還是蜻蟲,都可在紙上那方圓之地悠然遊蕩。唐雲總可以把荷塘內的種種,都悉數納入畫中,可也恰恰因此,他早期的畫作,總會給人一種拘禁的封閉感。

他的荷花畫得越來越好,當他終於拋下筆頭的精細和佈局的巧思,開始隨性地讚美荷花的芳容時,哪怕只是一個側臉、一個背影、一個眼神,詩一般的荷花便出現了。他的荷花如詩一般的斜倚紙上,以至於後來的另一位也同樣是鍾愛荷花的畫家張桂銘,在看到他的一幅遺墨之時,也忍不住題上了一句東坡的詩文“水殿風來暗香滿”。這是畫者間的認同,對詩性的認同。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張大千的荷花:

風姿卓綽,冰清玉潔,似玉女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對此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範圍拓展至另一境地。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他不但愛畫荷,也愛種荷。張大千年輕時住在蘇州,庭院裡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寫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歲時開始住進北京頤和園,一住就是五年,頤和園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對畫荷的興趣越加濃厚。由於長期與荷花相處,使他特別偏愛荷花。張大千愛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從水中浮起,雍容高貴,而田田荷葉,姿態優雅的荷杆也時常走進他的畫面。他認為,荷花最難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為一筆下去不得回頭,重描就不成畫了。他通過與荷花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長期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用他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張大千在一生中所畫的荷花作品成千上萬,除了在繪畫風格反面存在規律外,就是在題字、用印方面也有規律。他在畫荷作品上多鈐“三十六陂秋色”、“冷香飛上詩句”等印。多題“三是鷗世界涼”、“江妃出浴”、“水殿風來暗香滿”、”“塘坳閒意思池面好丰神”、“雲破月來花弄影”、“媚水花開粉未乾”、“君子之風其清穆如”等。張大千畫過朱荷、粉荷、黃荷、白荷、墨荷、金壁荷;畫過風荷、晴荷、雨荷、秋荷;畫過沒骨荷、工筆荷、寫意荷等,總之,他筆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賞,嬌豔而不俗,沉著而不浮,生動而不匠。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楊普義,甘肅慶陽人,文化學者,無黨派,畢業於人民公安大學。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畫收藏鑑賞家、書法理論家。

現任陝西紫光閣廉政文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新西部在線特約書畫評論家,西安雄鷹勁旅國防教育基地書畫研究院執行院長。


楊普義:八大名家畫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