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機關單位,事業單位招人都是勞務派遣?

吳建義


確實,在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裡現在有大量的臨聘人員,當然這些人不全是勞務派遣人員,也有直接和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不過兩者的共同之處就是都是沒有編制的人員。

那為什麼機關事業單位要招聘這麼多臨聘人員呢?

一、工作量增加

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髮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生事物的快速成長,政府工作的覆蓋面也更加寬廣,同時人們對於政府的工作關注度更高,內部的監督以及社會大眾輿論上的監督,也對政府的工作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原先的人員數量肯定是不足以承擔這樣的工作,招聘更多的人員是勢在必行的。

二、編制沒有增加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都是按照編制進行管理的,而我國的編制是按照當地的人口比例和業務量配備的,分到各個部門的編制也都是固定的,很多單位編制已經很久都沒有增加了,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不願意招聘正式在編人員,而是沒有辦法招聘正式人員。

三、臨聘人員成本比較低

現在,我國臨聘人員並沒有實現與在編人員“同工同酬”,臨聘人員的待遇是遠低於在編人員的。對於各地的政府而言,很多地方的財政壓力都比較大,既然能夠用更低的工資招到一批可以工作的人員,自然也是樂意的。


四、就業壓力大

目前,我國的整體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每年的高校畢業生都在不斷增加,因此對於一些人來說,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知足了,所以臨聘人員的招聘根本不擔心會沒有人願意來。

不可否認,臨時聘用人員的增加對於我國政府的正常運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各地對於臨聘人員的管理並不夠規範,導致一些臨聘人員做出有損單位形象的事情,並且臨聘人員與單位直接容易出現糾紛,所以各地也在加強對於臨聘人員的管理,並控制數量清退一部分人員,未來會更多地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替代他們。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2015年財政部、民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印發《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後,全國機關事業單位涉及公共服務事項以及政府履職所需的服務事項,基本上都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財政支付一定資金,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和事業單位承擔。類似的服務基本以公益崗形式出現,如單位保潔、司機、維修、窗口單位服務人員、輔警、社區服務志願者等,都屬於機關事業單位購買服務設置的公益崗位。

因為涉及到財政支出,類似崗位的招聘原則上都必須報請財政和人社部門審核,經批覆同意後方可招聘。招聘的形式分兩種:一是單位直招,經相關部門審批同意後,面向社會發布公告,通過筆試面試等形式招錄崗位人員,直接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合同工。二是勞務派遣,用人單位直接將一定費用交由勞務中介,由其代為招聘崗位人員,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發放人員工資,這就是勞務派遣人員。勞務派遣人員最大的特性,就是不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係,而是與勞務中介簽訂勞動合同,因此相對來說工資較低,也沒有轉正的機會,一直以來為很多人吐槽。

機關事業單位之所以招聘合同工和勞務派遣人員,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編制有限。隨著放管服等工作的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越來越細,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的人員也越來越多,但當下形勢國家又在控編減編,特別是本輪機構改革後,各地都實行了機構和編制限額管理,沒有多餘的編制用於招錄人員。一方面工作增多要求增高,一方面又沒有編制招人,各地只有通過招錄“臨時工”的方式解決問題,由此產生了大量勞務派遣人員。像輔警、機關保潔等現在很多都是勞務派遣性質人員。

二、節約財政。招錄勞務派遣人員一方面受限編制,另外一方面也是出於到精簡機構和經費的需要。機關事業單位正式在編人員與勞務派遣人員的工資差距大概是1:2或者1:3甚至更多。做同樣的工作,在編的人員需要花費比勞務派遣人員兩倍甚至三倍的支出,從節約的角度考慮,機關事業單位當然樂見其成這樣,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有利於解決社會就業崗位。


80後小公


行政事業單位本是法律法規的制定者也是執行者,行政事業單位卻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是一種不敢於擔當的行為,應該重罰。


幸福來襲3


用人單位為了節約人力成本,逃避和轉嫁違法、違規責任,同工不同酬,說不要就不要了,對用人單位沒有約束力!


用戶104369658552


事業單位人手不足,但組織人事方面沒有事業編制,所以招收派遣合同制員工頂崗,也就是常所的同工不同酬。


剡溪I


單位沒錢,沒編制,也省錢。派遣公司啥也不做幹收錢。這種辦法在政府勞動部門管理上是合規的。實際還不如原來單位直接僱的臨時工收入多,因為中間被勞務派遣公司吃了一部分。


清風徐來XDZ


名多勞物派送,臨時工,合同工,區粵,臨粵人員幹部,工人,事業編,公務員編等等五花八門三六九等誰想出來的腦子很好使,也不怕得腦於血我血壓高了


bmhyy


正編不想幹的但必須有人幹,回答完畢!


萌眼66001682


1,事業改革,逐步取消編制。2、編制控制總量,只減不增的總原則。3.發揮能動性、積極工作,便於使用監督管理。


用戶8924715907811


沒辦法,首先政府節約成本。其次,中國不缺人,缺人才。最後,每年畢業幾百萬應屆生,就業壓力大,不在編的人員都比一般企業要穩定的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