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的不上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我们都被蒙蔽了


岳飞,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一身正气,一门心思保家卫国。岳飞喜欢《孙子兵法》,并练就了一身武艺,十分精湛。

歌颂岳飞英雄事迹的故事在民间一直都是广为流传的,其中 "岳母刺字"在里面最为有名。但是关于岳母刺字这一事件,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查无所依。

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的不上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我们都被蒙蔽了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金国趁此大举入侵。国内民不聊生,岳飞的一些发小也都耐不住饥寒,纷纷到山中去做了强盗。唯独岳飞一身正气,坚守清贫,和母亲、妻子相依为命,一直过着凄楚的生活。

某一天,洞庭湖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带着许多的金银珠宝登门拜访岳飞,想让岳飞前去相助。但是岳飞始终坚决不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王佐。

岳母知道了这件事后,特别担心,生怕后面还会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和利诱岳飞。怕到时候万一岳飞一时失足,那他半世英明都将会毁于一旦。于是岳母就对岳飞说道:为娘现在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只希望你做个忠臣,能够尽忠报国,流芳百世,这样我也就含笑九泉了!"说完岳母取过笔来,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拿起绣花针,在岳飞背上一针一针刺出来。岳飞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岳母流着泪,说道:"儿,你是怕为娘手软,故意说不痛吧?"。说完,又咬着牙根继续刺起来。刺完之后,涂上了醋墨,这样便永不褪色了。

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的不上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我们都被蒙蔽了

岳母这一行为,一直鼓舞激励着岳飞。在岳飞投军后,也很快的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

岳母刺字最早于《宋史本传》,书中写道:"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岳飞背上的确刺有四个大字,但此书中并没有注明这字是出自岳母之手。虽然岳飞背上刺字,毫无疑问,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的不上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我们都被蒙蔽了

那为何"尽忠报国"变成了"精忠报国"呢?根据史书记载,宋高宗是为了表彰岳飞立下的战功,在公元1130年,御赐了"精忠岳飞"的一面旗帜。从此岳飞以后每回出征,都会挥舞这面大旗,士兵也因此士气大振。

之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也是后人的误解,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宣扬一种帝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