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側記:記福利路街道紅星社區鄭月蘭、孔令明夫婦

“我們守好了,大家就安全了,大家安全了,我們心裡就高興了。”這是福利路街道紅星社區鄭月蘭、孔令明夫婦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他們被社區幹部稱為防疫戰線上的最美夫婦。

鄭月蘭,女,今年53歲,原是西北合成藥廠的一位退休工人,現是紅星社區工交院樓院長。其丈夫孔令明,男,今年60歲,是蘭州金屬容器廠一位退休工人。工交院家屬院位於福利路街道紅星社區正西方,屬於“三不管”樓院,後由於居民自選產生樓院長,現屬於居民自管樓院。疫情發生後,鄭月蘭、孔令明夫婦就主動到社區報名參加志願服務,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入戶排查湖北返鄉人員、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海報、進行樓院日常消毒,並對社區書記說,“這個院子就交給我們吧,我們一定盡心盡力做好各項工作。”

戰“疫”側記:記福利路街道紅星社區鄭月蘭、孔令明夫婦


戰“疫”側記:記福利路街道紅星社區鄭月蘭、孔令明夫婦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時,新一天的防疫工作又開始了,和所有的“疫”線工作者一樣,鄭月蘭夫婦也已戴著口罩、手套、穿著紅馬甲開始輕裝“戰”疫。在家家戶戶慶團圓的時候,五十來歲的他們戴著“裝備”走過大街小巷,挨家挨戶向居民們耐心宣傳防疫知識。“您好,我是紅星社區的,請問您近期外出過嗎?”鄭月蘭的前期防疫工作是在此起彼伏的電話聲和敲門聲中度過的,作為工交院的樓院長,為了保障樓院居民的身體健康,從初二起她就開始“走訪”樓院的所有居民,徹底排摸外來人員,發放《西固區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一戶一戶地敲門排查,敲門敲的手疼了,就換成手中的筆敲,有不在家的住戶,回到社區改為電話聯繫,提醒居民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在晨霧瀰漫的時候,鄭月蘭夫婦已“輕裝”站在勸返點逐個檢查登記外來人員,為他們測溫。兩人一站就是一天,社區工作人員擔心她身體勞累,就讓他們休息一天,他們卻說:“咱們社區的同志哪個不是每天從早忙到黑,我們的身體還行,不用休息。”在知道凌晨兩點有人要從南京返家的消息,孔令明看著已經站了一天,雙耳、雙手凍得通紅的鄭月蘭說,“你回家睡一會兒,我來等著他,回來還要測溫、消毒呢”。孔令明的眼裡充滿了心疼和關心,而他自己在長時間的值守下腰上的老毛病也已經犯了,卻還是堅守自己的崗位和責任。兒子擔心他們的身體,多次勸說回家休息,可他們卻說,“兒子,你是大學生,懂得道理比我們多,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戰鬥員,我們要守好小區最後一道防線。”。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鄭月蘭夫婦天天在勸返點值守,沒有一天休息,沒有一聲抱怨。當面對因繁複的登記過程不理解、指責的居民,鄭月蘭夫婦總是耐心地解釋說:“雖然登記的過程是複雜了一點,但這是對大家的負責,多一分安全保障。”他們不斷用微笑化解矛盾,發揮著“愛”的能量。每當有人對他們說“辛苦了”的時候,他們總是笑著說:“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是我們的職責。”

戴著口罩,穿著紅馬甲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鄭月蘭夫婦,是福利路街道紅星社區工作人員的縮影,也是所有一線社區工作者的縮影。逆行而上,點亮生命之光!他們更是大國與小家共同抗“疫”的最美縮影,是直擊“疫”線的最美夫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