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進入1944年,戰局對日本愈加不利——自從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以來,日本海軍連連遭到挫折。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大敗而歸。在隨後的聖克魯斯海戰中,日本海軍雖然取得了戰術勝利,但其航空兵卻元氣大傷,長期在所羅門群島上空的拉鋸戰也嚴重消耗了日本航空兵的實力。盟軍展開戰略反攻之後,日本在俾斯麥海海戰、庫拉灣海戰、布干維爾海空戰、吉爾伯特海戰、馬里亞納海戰中接連慘敗,吹噓的“絕對國防圈”被輕而易舉地撕開,日本已是窮途末路了。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馬里亞納海戰中正在規避空襲的瑞鶴號航空母艦

然而,以大西瀧治郎中將為主的狂熱分子不甘於失敗的必然命運。他們認為,在飛行員技術低劣、飛機性能落後的情況下,駕駛戰機撞擊敵艦才是最高效的攻擊措施。就這樣,野蠻、毫無人性的“神風特攻隊”被創造了出來,並於1944年10月19日發動了第一次自殺式襲擊。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神風特攻隊”的締造者大西瀧治郎,他於戰爭結束後切腹自殺

為何日本會採用自殺式襲擊?讓我們先來看兩組對比:

日軍發動常規攻擊

300架飛機起飛;

180架被戰鬥機擊落,120架繼續發動攻擊;

40架被防空火力擊落,12架的投彈命中了目標;

總計220架飛機被擊落,命中了12次。

日軍發動自殺式攻擊

60架飛機起飛;

36架被戰鬥機擊落,24架繼續發動攻擊;

12架被防空火力擊落,12架撞擊了目標;

總計60架飛機被擊落,命中了12次。

這是美國海軍報告《Antiaircraft Action Summary》一文中的例子。當然,其中也有不合理之處:第二組數據最後假定開始撞擊軍艦的飛機都能撞上目標。但是,對於當時日本的菜鳥飛行員和落後的飛機來說,自殺式襲擊可以省去常規空襲尋找機會投彈、瞄準的時間,而且常規空襲需要在不被幹擾的情況下投彈才能有較高的命中率。也就是說,自殺式襲擊能夠減少被戰鬥機和防空火力擊落的概率

況且,目前美軍艦艇的防空火力也有一定的缺陷:大量裝備的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裝藥量不足,無法有效地徹底摧毀來襲的敵機——即便敵機已經被擊中燃燒,但大體完整的殘骸仍有撞上己方艦艇的可能性——即缺乏“停止能力”。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薩馬島海戰中,一架自殺機即將撞上聖洛號護航航空母艦

那麼美軍是怎麼做的呢?



裝備更好的高射炮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博福斯40毫米/L60高射炮

儘管在太平洋戰爭中期美國海軍就已經裝備了40毫米/L60高射炮,但數量仍嫌不足,近距防空仍以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為主。20毫米高射炮與127毫米高射炮的射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空白(20毫米高射炮最大射程4前面,127毫米高射炮最大射程卻是16千米),這在防空作戰中很可能會陷入遠距離上火力密度不足、近距離上又缺乏停止能力的尷尬場面。

這種情形通過增加40毫米高射炮的數量解決了。40毫米高射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9公里,足以填補防空火力的空白。炮彈重0.9千克,是20毫米炮彈的7倍多,停止能力更好,而且還是現成的,所以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美國海軍的首選。

不過,40毫米高射炮不能使用無線電近炸(VT)引信,9公里的射程依然不夠,那這怎麼辦呢?

美國海軍看上了原先裝備在一眾小型艦艇上的MK22型76毫米/L50高平兩用炮。76毫米的口徑足夠給炮彈用上VT引信了。就這樣,美國海軍研製出了MK33型雙聯裝76毫米/L50高射炮。該型高射炮由兩個星形自動裝彈機供彈,一分鐘可以發射45-50發炮彈。炮彈重5.9千克,射程達13千米,算是真正解決了防空空白的問題。不過可惜的是,這款高射炮出現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也就無緣戰場了。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76毫米/L50高射炮的炮彈結構圖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MK33型76毫米/L50高射炮



防空效率的提升

防空能力的高低可不是由單純的堆疊高射炮數量來實現的,需要對整個編隊的防空火力進行合理的調配。由於自殺式襲擊的規模越來越大,而且自殺機通常是一窩蜂似的擁上來,不像常規攻擊一樣編隊襲擊。如果不立即制訂針對性的戰術,盟國雖然最終必定勝利,但也會蒙受大量不必要的損失。

為此,美國海軍於1945年初制訂了防空協調計劃。每個航母編隊都會配備一個協調小組,所有目標信息經過整理後被分配給不同的艦艇。各艦將朝分配的目標開火,這大大提高了防空效率。總的來說,這個是一個“遠程預警—射擊協調—開火”的過程。此外,為了防止沒有被探測到的自殺機發起突然襲擊,通常要求膛內有一發炮彈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一架自殺機被擊落

硬件方面,艦艇上裝備了性能更高的射擊指揮儀、瞄準具來提高防空效率。1944年,優秀的MK14型瞄準具被投入使用,這個鞋盒大小的裝置(也被稱為“博士的鞋盒”)可以自動給出射擊提前量,炮手只需把敵機套進瞄準環即可射擊,極大地方便了炮手。它即可裝在20毫米高射炮上,也可以和引導40毫米高射炮的MK51型射擊指揮儀一起使用。不過這種方式不為海軍建議,因為瞄具的有效使用距離不足,並不能有效地提升MK51的性能。後來,MK14為更先進的MK15取代。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MK14型瞄準具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和MK51型射擊指揮儀一起使用的MK14型瞄準具

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又出現了更先進的MK57和MK63型射擊指揮儀。它們都是一種中距離、手動操作、可以支持高射炮盲射的指揮儀。MK57引導40毫米高射炮或127毫米/L38高射炮,MK63引導40毫米高射炮或者76毫米高射炮。戰爭結束的時候還開發出了MK56射擊指揮儀,其適用距離為12000碼,具有全自動雷達跟蹤功能和較短的解算時間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MK57型射擊指揮儀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鋼鐵之穹——美軍水面艦艇對神風特攻的反制措施小述
  • ↑MK63型射擊指揮儀,露出甲板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底下是一套計算機


結語

事實證明,美國海軍為對抗自殺式襲擊而制訂的一系列方案、給水面艦艇配備的新裝備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那些沒被自殺機撞擊的艦艇發射的彈藥比遭到撞擊的艦艇發射的更多,證明大量精確地傾瀉火力能夠有效擊落自殺機或是使其撞擊失敗。

在沖繩戰役中,日軍發動的自殺式襲擊規模遠遠大於菲律賓戰役中的自殺式襲擊——前往沖繩的日機比菲律賓的時候多出了49%,其中有39%是自殺機,而在菲律賓,這一數字是26%。共有35%的自殺機造成了傷害,另外,自殺機更加傾向於撞擊小型艦艇。

這段時間內,攔截自殺機的成功率(未被撞擊)與菲律賓戰役時(68.4%)相當,而在沖繩周邊,這一數字是77%。而裝備最先進的第38/58特遣艦隊在面對自殺式襲擊時,明顯表現比其他艦艇更好——其成功率為86%,並且沒有船隻被擊沉

總而言之,率先獲得新裝備、使用新戰術的航母編隊在防禦自殺式襲擊的作戰中表現優異,強有力的防空措施成為了保護艦隊的“鋼鐵之穹”。隨著沖繩的解放,日本投降的日期開始了倒計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