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木剑温不胜


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她秉性柔和,识理知体,对乾隆的生母崇庆太后孝顺有加,在打理后宫事务上,也非常公允。可是在她去世后,乾隆却既没给她上谥号,也没让她与自己合葬,甚至都没有为她单独建造陵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乌拉那拉氏剧照)

雍正十二年,16的乌拉那拉氏被雍正指配给尚是宝亲王的乾隆,做了他的侧福晋。

当时乾隆的身边,最受宠爱的是嫡福晋富察氏,另外还有侧福晋高佳氏等人。所以乌拉那拉氏初入乾隆潜邸,并没有得到乾隆的青睐。

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乾隆遵遗诏继承帝位。风光无限的富察氏,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同为侧福晋的高佳氏也被封为贵妃,唯有乌拉那拉氏只是被封为娴妃。

乾隆十年正月,高佳氏身染重疾,乾隆为她延医问药,极为上心。甚至还在正月二十三那天为了给她冲喜,把她封为皇贵妃,后宫嫔妃们也跟着都得到了晋升,乌拉那拉氏因此也被晋升为娴贵妃。

然而乾隆想尽办法,依然没能留住高佳氏。

有死就有生。次年,富察皇后喜得贵子,诞下了第二个皇子永琮。

富察皇后尽管宠冠后宫,但她也是个不幸的人。早在乾隆潜邸时,她就生下了长子永琏。结果永琏在8岁时,由于受了风寒,夭折了。

这让富察皇后久久陷如悲痛之中,不能自拔。现在好不容易又诞下永琮,富察皇后稍微获得了一些安慰。然而,永琮只活了不到两岁,又夭折了。

富察皇后无法承受儿子相继夭折的打击,在乾隆十三年,撒手人寰。

失子丧妻这种种的不幸,让乾隆悲痛不已。为此,他在富察皇后的葬礼上,还大发雷霆之怒,横挑鼻子竖挑眼,处罚了不少大臣。从此改变了清朝君臣关系,让清朝的臣子在皇帝面前,只能是奴才。

(富察皇后剧照)

乾隆虽然悲痛,但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这时候,乾隆的母亲崇庆太后发话了,娴贵妃知礼识体,温良恭俭让,当立为皇后。

那么,崇庆太后为何这么迫不及待地催促乾隆立后呢?

原来,乌拉那拉氏虽不得乾隆宠爱,但由于她对崇庆太后极为孝顺,赢得了崇庆太后的欢心。所以,富察皇后一去世,崇庆太后就主动向乾隆推荐乌拉那拉氏。

乾隆是个孝道的人,他听从了崇庆太后的建议。

不过,由于富察皇后丧期未满,他不愿意落人诟病。所以,他只是晋封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让她代为打理六宫事务。

到乾隆十五年时,在崇庆太后的催促下,乾隆降旨,诏封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并为她举行了册封之礼。

乌拉那拉氏自从做了皇后,乾隆对她的态度有所转变。不仅对她颇为敬重,还在谒拜、出巡等外事活动上,均命她随驾左右。

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十七年和乾隆二十年,接连诞下了两位皇子。由此,乾隆对她圣宠不断,她也愈发巩固了皇后的地位。

可是,乌拉那拉氏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乾隆剧照)

原来,她眼看着自己所生的两个皇子渐渐长大,乾隆却闭口不提立储的事情。

当年,富察皇后的皇子生下不久,便被乾隆写在传位密诏中。现在乾隆却迟迟未动,这不免让乌拉那拉氏忧心忡忡。

另外,随着她年老色衰,乾隆又把注意力放到年轻貌美的妃子身上去了。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乾隆对死去多年的富察皇后,始终念念不忘,偶尔还写点酸得冒水的悼亡诗。可见,不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能在乾隆心里占据一点位子,唯独她这个皇后,却是乾隆心里最不重要的一个,这使她难免怨气横生。

不过,做清朝皇帝的女人,必须要柔顺懂事。把皇帝侍奉舒服,是她们的本职工作。所以,乌拉那拉氏虽然心里怨念四起,脸上却波澜不惊,仍然兢兢业业履行着皇后的职责。

乾隆三十年,年满4岁的皇十六子因病夭折。乾隆由于很疼爱这个孩子,情绪不免低沉,于是决定去江南散心。

这次出巡和以往一样,崇庆太后、乌拉那拉氏还有皇十六子的生母令贵妃都伴驾出行。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出巡竟导致帝后反目,彻底改变了乌拉那拉氏的命运。

据《清史稿》记载:“(乌拉那拉氏)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乌拉那拉剧照)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让乌拉那拉氏断发呢?

据《清鉴辑览》中记载:“帝在杭州,尝深夜微服登岸游,后为谏止,至于泪下。”

说的是乾隆在杭州的时候,深夜微服登岸游玩,皇后苦苦劝他,都流泪了,他却还是不听。就在这种情况下,乌拉那拉氏剪发。

乌拉那拉氏为什么会剪发?正史中并无记载。再加上乾隆对此讳莫如深,因此成谜。不过,民间猜测有三种可能。一是乾隆生性风流,或许是和某个嫔妃卿卿我我夜游,让皇后不满。二是乾隆可能又在这个时段写诗悼亡富察皇后。三是乌拉那拉氏觉得乾隆从来没把她放在眼里,给他说的任何话,他都不听,心里非常绝望。

不管怎样,乌拉那拉氏断发之事,惹得乾隆暴怒,以“大不敬大不孝”为由,命福隆安提前送乌拉那拉氏回京。

乾隆结束南巡后,虽没有废掉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却收回了四份册宝,并裁减了她的吃穿用度,就连宫女也减到2名。堂堂的皇后,此时已经沦落得还不如一个答应的待遇。

不光如此,乾隆还把乌拉那拉氏家族,又拨回镶蓝旗。

乌拉那拉氏见乾隆对她如此羞辱,万念俱灰之际,不久便病逝了。

乌拉那拉氏死后,本该按皇后丧仪规格下葬的她,却被乾隆草草下葬。而她的棺椁,也被胡乱塞在纯惠皇贵妃的陵寝的一角。

(参考史料:《清史稿》《清鉴辑览》)


张生全精彩历史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乌拉那拉皇后确实失宠,其中原因且听羽评细细道来。

乌拉那拉·景娴只是小说内容里的名字,历史原型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真实姓名已经不可考,只知道是满洲正黄旗人,公元1718年出生,比乾隆小7岁。

早在雍正在位时期,那拉氏就已经是弘历的侧福晋了,弘历即位,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后来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原本不想再立皇后,可是皇太后认为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又见那拉氏端庄贤惠,有一国之母的风范,所以劝乾隆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不得已只能等富察皇后的丧期过了再立那拉氏为皇后。

那拉皇后一时间春风得意,她陪着乾隆西巡、南巡,又生下了乾隆第12个儿子以及第5个女儿,可以说备受宠幸,然而这一切都不长久,就在那拉皇后陪着乾隆第四次下江南的时候,那拉皇后一下就失宠了,这又是为何?

《清史稿》记载

在这里先讲个背景,因为在十几年前,富察皇后就是在陪乾隆东巡时去世的,当时是在济南得病,之后死在了德州,所以乾隆每次经过济南时总会刻意离开,就像乾隆自己说的“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看样子富察皇后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那拉皇后就是在跟随乾隆南巡时,看见乾隆心里一直有着富察皇后,又看见乾隆作诗来怀念富察皇后,心中有些嫉妒,便犯下一大事,根据《清史稿》记载,那拉皇后在南巡的时候将自己的头发剪掉,其实这在现在根本没什么,但是满族习俗规定,皇后剪头发,除非是在皇太后以及皇帝去世时才可以,然而此时的皇太后和乾隆都在世,这岂不是诅咒吗?

乾隆知道之后就派额驸福灵安把那拉皇后送回京师,等到自己回到京城之后就立刻下令收回了那拉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清册封皇太后、皇后、贵妃等,皆用金册与金玺。)

并且抽掉了那拉皇后的佣人,到最后那拉皇后只剩下两个婢女,这种等级已经降低到了常在的地位,公元1767年,那拉皇后郁郁而终,时年49岁,乾隆并没有以皇后的规格下葬,而是下降了一级,也就是皇贵妃的等级安葬那拉皇后于裕陵妃园寝。

野史记载

不过野史有记录说乾隆下江南在杭州深夜前去游玩,那拉皇后再三劝谏,但是乾隆不听,还说那拉氏不正常,那拉氏是有些嫉妒心,但是乾隆下江南的做法时常让后人诟病,说乾隆贪恋江南美景、寻花问柳,那拉皇后这才阻止,因此得罪了乾隆被送回京城。

后来那拉皇后去世,乾隆正在打猎,自己并没有立刻回宫,御史李玉鸣上书以皇后之礼安葬,乾隆不但没有同意反而将李玉鸣贬职,12年后,有个书生金从善上书乾隆,让他下罪己诏,并且再立皇后,结果被乾隆处斩。

所以说那拉皇后失宠的原因,其中详细细节并不知晓,但根据《清史稿》来看无疑是犯了国俗,也有说那拉皇后一直没有被乾隆真正喜欢,乾隆一直都喜欢富察皇后,所以对那拉氏比较冷淡,导致那拉皇后内心极度不平衡,两人关系一步步恶化。

正史也好,野史也罢,乌拉那拉皇后最终还是失宠了。


猫眼观史


从史料记载中客观公允地分析,历史上乾隆皇帝在乌拉那拉皇后断发之前,对这位皇后的关怀虽比不得孝贤纯皇后那般情深意重,但也明显不失于一个皇帝对一个皇后的关怀厚爱本分。

(《如懿传》剧照)

据历史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在孝贤纯皇后崩逝后,尽管受丧期内不能立后等道德礼制影响,但为了让乌拉那拉氏顺利主掌六宫,乾隆皇帝专门为她首创了“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并给了她种种皇后待遇。据查,清朝的“摄六宫事皇贵妃”仅有两位,分别是乾隆皇帝的继皇后乌拉那拉氏和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同时,清代以册立后妃祭告各地神灵的仅有4次,乌拉那拉氏一人就占了两次,因册封皇贵妃祭告神灵的更是仅有她一例;另外,因册封妃嫔令文武百官齐穿蟒袍补服庆贺在清代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到正式册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时,乾隆皇帝又将这些盛大繁琐的礼仪认认真真走了一遍,相当于乾隆为乌拉那拉氏办了两次立后典礼。立后大典不到一个月,乾隆皇帝就带着乌拉那拉皇后巡幸嵩洛、展谒祖陵;之后不久,皇帝又带着皇后南巡,还去了木兰秋狩。之后几年,乌拉那拉皇后又连生了二子一女。她开始生育时35岁,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属于年纪最大的,但为皇帝生育子女的数量却并不少于其他年轻的后妃,尤其是生皇十三子永璟时,乌拉那拉皇后已经是38岁的高龄产妇了。所有这些,都至少说明,乾隆皇帝对这位继皇后非常中意,并且也给了这位继皇后足以傲视于清朝史籍的历史殊荣。即便是乌拉那拉皇后肆行断发的前不久,乾隆皇帝还在南巡途中为乌拉那拉皇后隆重庆祝了四十八岁千秋;皇后生日当天,乾隆皇帝不仅恩赏了王公大臣,还赏赐兵丁两月钱粮,甚至让人感觉乾隆皇帝是在有意地讨这位乌拉那拉皇后的欢心。以上,足见乾隆皇帝对乌拉那拉皇后何等宠爱。继皇后“失宠”之说,不攻自破。

(《如懿传》剧照)

这里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历史上乌拉那拉皇后断发时,乾隆皇帝根本不在现场!乾隆皇帝甚至连乌拉那拉皇后为什么断发都不知道!

(《如懿传》剧照)

乌拉那拉断发事件发生后,乾隆皇帝曾在十五阿哥的请安折上的做出御批:“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乌拉那拉皇后)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如懿传》剧照: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分析乾隆皇帝的御批,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①乌拉那拉皇后剪发时,皇帝并不在场。②乾隆皇帝不清楚皇后剪发的原因。因此,他才又是要让人观察皇后接旨时的反应,又是要审问侍奉宫女“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还猜测“她(乌拉那拉皇后)平日恨我必深”,甚至派人进一步深入彻查原由。

(《如懿传》剧照:继皇后 乌拉那拉·如懿)

那么历史上乌拉那拉皇后断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一是妒忌令贵妃断发说。有人猜测乌拉那拉皇后因妒忌令贵妃(《如懿传 》中魏嬿婉)得宠,为阻止乾隆皇帝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故而以断发相逼。这种猜测经不起推敲之处有二:一来,断发本身就是声明与皇帝断绝夫妻关系,这样不仅阻止不了令贵妃晋封皇贵妃,更是连皇后的位置都让出来了。皇后若真想阻止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岂能行如此糊涂之举?二来,皇后断发愤然到连皇后宝座都不要了,又何来妒忌一说(倒是显得皇后非常率性豁然)?

(《如懿传》剧照:令贵妃 魏嬿婉)

二是妒忌先皇后断发说。说是乌拉那拉皇后在与乾隆皇帝一同南巡的途中,路过先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如懿传 》中的富察·琅嬅)的去世之地,看到皇帝为先皇后做悼亡诗,心中的妒恨怨念终于爆发,当场与皇帝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竟自行断发。乾隆皇帝以大不敬之名,令其回宫。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之处也有二:一来,有先皇后富察氏崩逝,才有乌拉那拉氏晋位继皇后。乌拉那拉皇后已然是皇后,岂会蠢到与先皇后(一个死人)争宠?二来,既然出于妒恨断发,且与乾隆皇帝当面发生争执,那乾隆皇帝就该早知原由,何故事后又派人观其颜色、彻查原因?

(《如懿传》剧照:皇后 富察·琅嬅)

三是谏阻皇帝断发说。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荒淫,除了继皇后乌拉那拉氏外无人敢劝阻他,于是皇后与皇帝大吵了一架,多年积蓄的矛盾一夜爆发,乌拉那拉皇后最后竟断发谏阻。这种说法最经不起推敲之处就在于:南巡途中寻花问柳本是丑事,乾隆皇帝本就理亏,即便心中愤怒皇后多管闲事,也不可能把事态激化升级,更不会蠢到日后还派人去深入彻查皇后断发的原由。

(《如懿传》剧照:乾隆皇帝与烟花女子水玲珑)

既然以上三种说法都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那么历史上的乌拉那拉皇后究竟为何断发呢?

从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中,我们或许可以从历史当事人的一些只字片语中,探寻出“断发皇后”这一历史迷案的真相。

据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发给副都统讷苏肯(乌拉那拉皇后的侄子)的密信上谕记载:“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驾临杭州,正欲返回,于启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发。身为皇后,所行如此,着实不像话。”在这份密信上,乾隆皇帝非常明确地指出,皇后“肆行翦发”的原因就是“忽然想要出家”。

与之相对应,乾隆三十年六月廿四日讷苏肯向乾隆皇帝上奏了《谢恩折》。这份《谢恩折》开宗明义,明确提出是“奏因皇后擅自剃发欲意出家颁谕削侯爵留任而谢恩折”,再度重申了皇后“擅自剃发”的原因就是“欲意出家”。

(《如懿传》剧照)

以上历史文献,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皇后断发”的原因,就是“(皇后)想要(欲意)出家”,并没有坊间流传的嫉妒、疯恼等其他情由。

在这里,可能会有人质疑,即便皇后断发是为了出家,但放着好好的皇后不当,乌拉那拉氏又为什么要出家呢?小编认为,从有限的史料分析,乌拉那拉皇后萌生“出家”的想法,绝不是临时起意的冲动之举,而是历经了潜移默化漫长过程做出的一个冷静的决定。

(《如懿传》剧照)

有学者探析,乌拉那拉皇后自乾隆二十年丧女(四月二十二酉时,皇后所生的皇五女夭折)、乾隆二十二年又接连丧母折子(三月皇后母亲郎佳氏去世,七月二十四日子时皇后所生皇十三子永璟夭折)之后,除了偶尔参加一些礼仪性的仪式出场外,就很少露面主持或参加什么大的活动了。据有限的档案记载,这段期间,乌拉那拉皇后似乎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潜心礼佛方面。常年醉心于佛法之中,为日后乌拉那拉皇后看破红尘、肆行出家种下了无形的种子。

小编最后要归纳的是,历史上乌拉那拉皇后断发的真正原因,正如乾隆皇帝自己所述,就是“欲意出家”。断发一绺、覆水难收。自此,乾隆皇帝已经着实不知究竟该如何处理这样一个执意要舍去三十余年夫妻情分、遁入空门的皇后了。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地用一句“皇后疯了”来向世人、向历史做一解释。

从某种意义上讲,乾隆皇帝是在几经查思之后,才默认了乌拉那拉皇后断发出家的事实,故而在事发后三个月,乾隆皇帝才下决心收回了皇后的四份册宝;之后,乾隆皇帝又几经掂量,皇后除了执意出家之外,确实没有明显失德之处,尽管皇后自己早已“四大皆空”置皇后之位于度外,但作为皇帝终究不能不顾及皇家颜面,只得保留皇后尊号,“不废而废”。

(《如懿传》剧照)

于是,便有了之后的乌拉那拉皇后崩逝降低丧仪标准、不进谥号、不设牌位、草草入葬等种种迷案。这看似乾隆皇帝无情,却也满足了乌拉那拉皇后踏出红尘、执意出家的几分期许。

(乾隆皇帝晚年像)

在乌拉那拉皇后崩逝12年后,68岁的乾隆皇帝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帝后情谊,可见一斑。

(《如懿传》剧照)



成居润


她是真的失宠了,这一点研究其晚年结局即可:

1,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带上了还是皇后的乌拉那拉氏、太后、令贵妃、容嫔(影视剧中的香妃)、庆嫔等。可是到了中途,乾隆却突然将皇后遣返回宫,理由是皇后私自断发,实属大不敬。这都是表面,至于她跟皇帝有什么深层矛盾,后人都是猜测。

2,就说回宫的生活,乌拉那拉氏再也没有享受过皇后待遇了。她的手下宫女只剩下两人,衣食住的规格也降低,“行”几乎是不允许的。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左右,直到她死,都是凄凄苦苦的。如果没有失宠,中宫皇后不会沦落至此。

3,乾隆三十一年的七月份,乌拉那拉氏病逝,只是以皇贵妃的礼下葬。清代皇后去世要给皇帝陪葬,同时国丧三年,而这些她都没有享受到。

总结:乾隆继后是失宠了,而通过乾隆诸多措施来看,这不仅仅是冷落,更像惩罚



青简拂尘ls


在小说和戏剧中,经常会看到皇后或妃子因触怒龙颜,被打入冷宫,最后郁郁而终。历史上,被皇帝打入冷宫的后妃大有人在。在清朝,就有一位当了十五年妃子、十五年皇后的女人,被皇帝无情地打入冷宫,她就是乾隆的那拉皇后。

从侧福晋到母仪天下

那拉氏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比乾隆小七岁,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年间,她被选为秀女,雍正指定她为弘历的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那拉氏为娴妃,十年后又升她为娴贵妃。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宫中皇后位置出缺。当时乾隆沉浸在皇后去世的悲痛中,无心后宫之事。但皇太后对后宫没有皇后的事非常关心,亲自为乾隆选定娴贵妃为新皇后,为此还特地给乾隆发了一道懿旨:

皇后母仪天下,犹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继照。皇帝春秋鼎盛……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佳儿佳妇,行礼慈宁,始惬予怀也。

皇太后的意见,乾隆不好驳回,但心爱的富察皇后刚刚去世就册立新皇后,又有点于心不忍。于是,乾隆采取一个打折的方法,先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代行皇后职能管理后宫(相当于副皇后),称“摄后宫事”,等富察皇后二十七个月的丧其过后,再册立为皇后。

1750年,乾隆为那拉氏举行隆重的皇后册封大典。从此,那拉氏戴上了皇后的凤冠,正式转正,乾隆无论是下江南还是木兰围猎、拜谒皇陵,她都随御驾而行。

当皇后前,那拉氏已经嫁给弘历二十年了,从未生过一男半女。刚当皇后一年半(1752年),她就为乾隆生下十二阿哥;第二年又生下皇五女;1756年,又生下皇十三子。那拉皇后在五年内,生了两个皇子、一个公主,足以表明比之前更加受宠。

鸾凤失和入冷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会想到,那拉皇后如日中天时,突然跌落谷底,事情是这样的:

1765年,乾隆准备第四次游江南。元宵节刚过,乾隆就带着太后、皇后以及妃嫔上路了。

旅行刚开始,一切都正常,吃吃喝喝、游山玩水,大家相安无事,乾隆还为皇后庆祝48岁生日。闰二月中旬,乾隆的旅游团到了杭州。

十八日早上,在行宫“蕉石鸣琴”吃早餐时,乾隆还赏赐妃那拉皇后许多食品。但到吃晚饭时,皇后就不见了。皇后去哪了?是否如野史所说在杭州削发为尼了?

《上谕档》记载,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从水路护送皇后回宫。皇后回宫后,衣食住行、俸禄等一切照旧,并未留在杭州削发为尼。

乾隆回京后,本来想废掉皇后,但这个提议遭到满朝文武的强烈反对,有人甚至效法古代大臣的作风,冒死力谏。乾隆虽然处置了几位阻挠此事的大臣,但还是没法杜绝悠悠之口,只好保留那拉氏的皇后名号,不过也是名存实亡。

五月,乾隆下令收回皇后的四份夹纸册宝(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实际上是将皇后入宫三十年的所有册封没收。

六月,乾隆册封魏氏(嘉庆的生母)为皇贵妃,在皇后失宠的情况下,此举明显是取代那拉皇后的位置。

七月,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这表明,皇后已经被打入了冷宫,地位已经与答应一样。

那拉皇后顷刻之间,从天堂落入冷宫,精神上备受打击,整日以泪洗面,不久就卧病不起。她病重期间,乾隆漠不关心。

1766年,那拉皇后在冷宫中含恨离开人世。当时的乾隆带着妃嫔在木兰围场打猎,听到消息后,毫不在意,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乾隆继续吃喝玩乐,也没回京,仅指示那拉皇后所生的十二阿哥回京料理后事。

皇后去世,按道理应该举国同丧。但乾隆却下令按照皇贵妃之礼的下葬,实际上办理丧礼的规格比皇贵妃还低。

废皇后之迷

关于乾隆废皇后的原因,野史流传的说法是皇后曾经自行削发,为国俗所不容,有伤朝廷的体面。我觉得这个可信度不高,因为清朝宫廷的女子,会受到各种规章礼仪的约束。

皇后入宫几十年,早已经被“驯化”得服服帖帖,即使发脾气也不太可能做出削发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正史上的记载是,乾隆在皇后去世第二天,发布过一道谕旨,初步披露皇后失宠的原因:

“于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狂”

那拉皇后通情达理,向来受太后喜爱,正是由于太后举荐她才当上皇后,为什么反而在太后面前会不尽孝道呢?又是什么原因让她迷疯,使得乾隆对她恩断义绝?官方没有详细解释,至今还是一个迷。

推测:当时的那拉皇后已经四十八岁,正是妇女的更年期,平时受困于礼法之中,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倘若碰到不愉快的事,就会引起恶性躁发,行为失常触碰到乾隆的敏感神经。


秋媚读史


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并不受宠,嫁给还是宝亲王的乾隆时不过侧福晋一枚!

电视剧如懿传中牵强附会地说她受了自己姑母皇后的牵连实属瞎掰!

历史上雍正帝的乌拉那拉皇后死在丈夫前面!雍正也没说过:与皇后死生不复相见的话!并且二人是合葬了的!

所以辉发那拉(乌拉那拉)氏的侧福晋之位只能说明是沾了皇后姑母的光!否则估计只能给个格格!

王爷的指婚和皇帝不同,王爷的个人的意见往往占主导,因此乾隆不喜欢乌拉那拉是一定的!更别提什么青梅竹马,两情相悦! 在乌拉那拉氏入宫封“娴妃”后迟迟没有生育,而皇后和其他嫔妃接二连三地生育,都说明了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心里没有位置!

她的赐号“娴”为安静、恬静的意思!这与最后的她怒断己发的行为极不相称!怪不得乾隆说她:举止昏癫、近似疯迷!谁遇到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前后人设天壤之别的人不会觉得可怕呢?

乌拉那拉氏过上好日子,那是她封后之后,她为乾隆生了三孩子!说明得宠!这份宠爱是基于她的皇后身份!

她是怎么得到皇后身份的呢?乾隆在册封她为皇贵妃的上谕里说:前皇后去世,后宫不能没有人把持操劳;在册封她为皇后的上谕里说:承太后懿旨。这就很说明问题!

这说明乌拉那拉氏很能干,也懂得处理婆媳关系,并且和其他妃嫔相处愉快,凡事运筹得当,安排得体!不过,这个时候的乌拉那拉最初给乾隆留下的:“恬静”、“安静”的印象就有点搞笑了! 乾隆封她为后,一是因为当时后宫里确实没有和乌拉那拉氏能力相当的后妃,二是因为尊重皇太后!

在封后,乾隆也渐渐开始欣赏、肯定了乌拉那拉氏的为人处事!因此善待她,然而,这个女子始终无法唤起他的爱!这一时期,乾隆在他的诗文中不遗余力地回忆自己的前妻富察皇后!大诗词里所体现的痛惜之情说明他因为回忆而对前妻爱之越深,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为什么 乾隆不考虑乌拉那拉氏的感受呢?我们不妨猜想:那个时候的乌拉那拉,估计仍一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模样吧!

但做丈夫的乾隆却感受到了两任妻子的不同!导致乾隆忘情恣意地挥洒自己对前皇后的思念!正所谓:情不自禁!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一切,那么之后乌拉那拉的举动就有些搞笑了!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的这段文字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着皇帝第四次南巡。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生日! 到了闰二月十八日,他们到了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 自此,皇后退出了乾隆皇帝后宫的历史舞台!再也没有露过面,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人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应该说是押解)! 如此前后不一致,天上地下般的待遇真的是突如其来吗?绝对不会!这一切看起来更像是乾隆为了迷惑皇后而做的,有计划的安排!

为什么要南巡?为什么要带着皇后?又为什么最后派人押解皇后回京?乾隆动手后,连见都不愿意再见她一面!这不是失宠!而是有原因! 回到京师的乾隆立即下令收回乌拉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册宝(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如同答应!这样的待遇,说明乾隆对其恨之入骨!但又不好杀她!

到底她做了什么使乾隆这般恨她?我们可以从乌拉那拉死后,乾隆的交代中查询真相: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

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 这个尤乖正理的举动,就是断发!满族女人断发无疑是诅咒自己的丈夫或长辈死!那么,“恬静”、“安静”的娴妃,识大体的皇后为何要这样做呢?她就不怕后果吗?

是的,乌拉那拉氏终于按耐不住,抛下一切伪装,毅然决然地撕破脸,她根本不用考虑后果!因为她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如果我没有猜错,她应该是策划了一场谋权篡位的计划,并且有恃无恐!但她不知道的是,乾隆洞察一切,专门带她到杭州舒舒服服地收拾她!

所以,在她死后,有大臣傻乎乎地就皇后丧仪不合“祖制”进谏时,乾隆勃然大怒,怒骂对方丧心病狂,并削去其一切职务,只差没有处死的做法,就可以理解了! 乾隆已经把乌拉那拉氏视为“政敌”!而不是失宠的妃嫔!、

所以,历史上的乌拉那拉不仅不美、不娴,不得宠,很有可能是一个心机深重,欲望极强的绿茶婊!难怪乾隆帝说:皇后举止乖张,可见恨我已深! 乌拉那拉氏“断发”的故事真不能用汉人的理解方式来解读!


水墨山河文社


乾隆皇帝一直是历史上的热点题材,近年来,乾隆皇帝的一直活跃在荧屏上,随着《还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传》的热播,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在感情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尤其是乾隆对发妻富察皇后可谓是爱到骨子里了,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他几乎将丧葬最高礼遇给了她,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感情算是很专一了;

但是他对乌拉那拉皇后可谓是恨到了骨子里了,他亲手褫夺了乌拉那拉皇后的所有位号,还将她打入了冷宫,在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之后,也丝毫没有悲伤、惋惜之情。

这不禁让人产生遐想空间,为什么乾隆皇帝对乌拉那拉皇后这样绝情,乌拉那拉皇后又为何被褫夺皇后称号,乾隆皇帝到底有没有宠爱过乌拉那拉皇后?

富察氏去世后,乌拉那拉氏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那拉氏出身满洲贵族,在乾隆还是一个亲王的时候,她就进入宝亲王府了,在乾隆皇帝登基后,那拉氏被册立为娴妃,所以那拉氏可是乾隆皇帝身边的老人了。

但是过了十多年之后,那拉氏才被册立为贵妃,那拉氏其实说不上很受宠爱,大抵是因为乾隆皇帝的心和肝都放在了富察皇后身上了。

后来富察皇后跟随乾隆皇帝东巡,死于东巡的大船上,在富察皇后死后,乾隆帝万念俱灰,十分悲痛欲绝。为了能够保存对富察氏的思念,乾隆竟然费劲千辛万苦将这艘大船从陆路运送到皇宫中来,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随后乾隆更是大兴土木,为富察皇后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很多地方官吏因为手上诸多事务不能及时进京吊唁,在葬礼结束后,他们的脑袋都搬了家。可见乾隆帝对富察皇后的情谊有多么深重。

自古以来,皇帝的后位不能有空缺。在富察皇后去世三年后,皇太后便催促乾隆皇帝另立皇后,皇太后觉得那拉氏出身高贵、温柔可人、端正贤惠,又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主持着宫中的大事小事,很是具有成为皇后的资格,而乾隆皇帝也只能为了国家需要和皇太后意愿,将那拉氏册立为皇后。

由此可见,其实乾隆帝册立那拉氏为皇后都不是自愿的,所以在乾隆帝那里,那拉氏得到的宠爱几乎微乎其微。

那拉氏为何只是断发,就让乾隆废除了后位?

在正史上,那拉氏为什么被废,其实是一个谜团。只知道那拉氏在跟随乾隆皇帝南巡的途中,突然拿剪刀断发,引得乾隆皇帝大怒。因为在满洲的习俗中,只有家中大丧,丈夫、父母去世,女子才可以断发,那拉氏现在断发,这就是在诅咒皇室,所以乾隆皇帝命人将那拉氏提前护送回京,并在宫中幽禁起来。

后来,那拉氏死于宫中,当时乾隆皇帝在围猎,乾隆听闻后,只是让永璂回去操持他母亲的葬礼,可见乾隆帝对那拉氏毫无留恋之情。

在野史上,关于那拉氏为何会断发有几个说法。

  • 乾隆认为那拉氏本质上是一个乖戾且善于伪装的人

在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多情的乾隆帝想要拈花惹草,那拉氏则劝谏乾隆帝,不料引得乾隆帝不悦,那拉氏情急之下,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这一举措彻底激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觉得之前善良体贴、温柔贤惠的那拉氏不复存在,摆在眼前的那拉氏,其实是一个善妒易怒、有歹毒心肠的皇后,于是乾隆皇帝命人送那拉氏回宫。

  • 相对于那拉氏,乾隆更宠爱令妃

当时在宫中令妃深受宠爱,可谓是六宫独一份,在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他便想要在回宫后,晋升令妃为皇贵妃。众所周知,皇贵妃位同副后,只有当皇后生病之时才能够册立,而那拉氏正值中年,身体也很好,这让那拉氏深受打击。

所以一时之间,那拉氏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当即去找乾隆皇帝理论,一气之下用剪刀断发了,乾隆帝觉得那拉氏这样的性格,实在是不能够胜任后位,于是褫夺了她的后位,就将她送回京城了。

  • 那拉氏的儿子永璂并没有多受乾隆帝的宠爱

同样是嫡子,那拉氏的儿子永璂,根本不能够和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琏、永琮相比。他们一出生,在乾隆皇帝心中,他们就是要继承大统的,尽管永琏、永琮去世了,但是在乾隆帝的心中,他们依旧比永璂更重要。

因此,那拉氏剪掉头发,也可能是因为永璂不受宠爱,她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所致。于是在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那拉氏彻底爆发了。

史论纵横说

总归来说,在野史上,很多人觉得那拉氏是死于嫉妒,不仅仅是因为嫉妒乾隆皇帝宠幸女人,还是因为乾隆皇帝不宠爱自己的儿子。其实从另一个层面说,那拉氏也是一个可怜人,假如乾隆要是不喜欢你,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乾隆皇帝要是喜欢你,你做什么都是极好的。

那拉氏其实一直以来都不受乾隆皇帝宠爱,她能够登上后位,只是因为现实需要,而不是乾隆皇帝的疼爱。

至于那拉氏为何会在江南被褫夺后位,送回皇宫,已经成为了一个谜案了,只是那拉氏一生跌宕起伏,最终却是身败名裂,不禁让人唏嘘。


史论纵横


海西女真分为四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于是也就有了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哈达那拉氏、辉发那拉氏。福垊需要说明的是这四部的那拉氏并非同出一源。福垊还需要纠正的是,乾隆帝的皇后不是乌拉那拉氏而是辉发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乾隆帝第二任皇后,那么皇后辉发那拉氏为什么会失宠呢?

这一切还要从乾隆帝第四次下江南说起。江南好风景,风景美如画;江南妙佳人,佳人足倾帝。历来总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体察民情,关爱百姓。然而实际上,乾隆则是游山玩水寻芳猎艳。这次,乾隆帝又携带皇后、嫔妃内侍护卫浩浩荡荡一行,游走于江南画中。美妙的旅途中,皇帝还给皇后辉发那拉氏,大办寿宴。到杭州西湖已是闰二月十八日,早膳时,乾隆帝在嫔妃们的簇拥下还花天酒地于蕉石鸣琴;可到了晚上篝火野营时,烧烤的芳香,令人垂涎欲滴,然而载歌载舞中却看不到皇后的身影了。

皇后哪里去了?皇后被和硕和嘉公主的老公福隆安(他弟弟是大名人——福安),沿着水路,护送回京了。皇帝在江南逗留数日,也就回鸾了。皇帝甫一回宫,皇后的四份册宝被清高宗没收了。这四份册宝分别为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的册宝。哎呀我去,这是要一抹到底的节奏吗?还真是!皇后此时只剩下两名宫女,只有最低的身份答应,才两名宫女的!这下彻底冷宫了,不久皇后郁郁而终。就是薨了,乾隆帝也不肯以皇后的礼节安葬,竟以嫔的级别安葬。

那么问题来了。皇后到底犯了什么错?竟让皇帝不念旧情,直接打入冷宫的呢?而且就是死了,也要埋汰她,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乾隆帝后来说,她因为私自剪发,才受此惩罚的。您信不信,反正福垊不相信。传说乾隆帝在清江浦邂逅两名绝色的江南女子,并对她们大加宠幸并加以厚赏。福垊以为皇后能容忍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但不能容忍这些嚣张的野花。凭着跟皇帝铁一样的感情,一方面哭着对皇帝劝谏,另一方面就是要女人难为女人。

如此一来,弄得皇帝很没兴致,而且也非常心疼刚认识的两名心爱的。一怒之下,就把皇后赶回京城了。皇后也在一怒之下,剪断了我(皇后)的发,剪断了牵挂。让皇帝难受一下子的人,不管是谁,(他)她要么难受一辈子,要么她家人难受一辈子。皇后就这样成为了冷宫的答应,再也不能常在了——太委屈。谢谢大家。


福垊


如果说谁是清王朝最美丽的皇后,恐怕一时之间难以评出,但是如果要说谁是清王朝最神秘的皇后,那一定是乾隆皇帝的继后辉发那拉氏莫属了,这位原本清朝历史上最为籍籍无名的皇后近些年来因为一系列热播的的影视剧而成为当今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清朝皇后,那拉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其一生的经历跌宕起伏,从被立为皇后,到忤旨断发,再到离奇死亡,那拉氏后宫生涯每一步都伴随着离奇的迷案,而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也引发了后人的不断猜想:

那拉氏立后之谜:

乾隆十三年,中宫皇后富察氏升遐,在此之前,位居娴妃那拉氏之上的二号人物皇贵妃高氏已经于乾隆十年病逝,此时,乾隆皇帝的潜邸旧人中资历最高的便是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了。富察皇后病逝后不久,乾隆皇帝便在崇庆皇太后的提议下将娴贵妃那拉氏晋为皇贵妃,这是乾隆朝的第三位皇贵妃,但是确是不同于清朝之前所有的皇贵妃的一位特殊的皇贵妃。因为乾隆皇帝在晋封其为皇贵妃的圣旨的皇贵妃三个字之前加上了“摄六宫事”四个字。不要小瞧这四个字,皇贵妃本就位同副后,可在皇后生病或是后位空缺之时代行皇后职权,乾隆皇帝封其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实际上就是要说明,皇帝已经将皇后的全部权力赋予了那拉氏。那拉氏也因此成为了清王朝开国以来第一位摄六宫事皇贵妃。

那拉氏断发之谜:

“乾隆三十年正月,皇后随驾南巡,忤旨截发失宠。”由福隆安把皇后从水路先行送回京师,随后便收缴了那拉氏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的四份册宝,手下的用人也被裁减的只剩下两名宫女,按照清朝的制度,这是答应位份的配置。那拉氏第二年七月就去世了,因为朝中大臣阻拦,才未被废后,却按照皇贵妃的礼仪葬入纯惠皇贵妃地宫,皇后死后被塞林皇贵妃的地宫,这也是闻所未闻的,据说丧仪只花了二百多两银子,还不如一个寻常大户人家丧仪的花费,并且不设神位,无祭享,所有关于那拉氏的画像,也被乾隆一一毁掉。那拉皇后为何忽然断发?!

一种传言是因为乾隆南巡时寻花问柳,宠幸江南名妓,皇后极力劝阻,皇帝震怒……皇后愤而断发……另一种说法是皇帝宠幸令贵妃,要升她为皇贵妃,皇后感觉到了威胁,与皇帝发生争执,继而断发。皇贵妃位同副后,一般只有在嫔妃去世之前皇帝恩赏或者是皇后转正前的过渡,皇贵妃的设立会使皇后地位尴尬,因此并不轻易设置。当时管那拉皇后已经四十八岁,色衰而爱弛,这个年纪用现代的话来说也是更年期的时候,难免心浮气躁,情急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也是不奇怪的。

那拉氏去世之谜:

有清一代被废掉的皇后只有顺治帝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说她是多尔衮在其年幼时强塞给他的,不合他意。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被降为静妃后,就消失在了史料之中……再一个被不废而废的皇后就是乾隆帝继后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被废,历史上没有过多记载,只有一条是“乾隆三十年正月,皇后随驾南巡,忤旨截发失宠。”由福隆安把皇后从水路先行送回京师,随后便收缴了乌拉那拉氏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的四份册宝,手下的用人也被裁减的只剩下两名宫女。按照清朝的制度,这是答应位份的配置,那拉氏第二年七月就去世了,因为朝中大臣阻拦,才未被废后,却按照皇贵妃的礼仪葬入纯惠皇贵妃地宫,皇后死后被塞进皇贵妃的地宫,这也是闻所未闻的,据说丧仪只花了二百多两银子,还不如一个寻常大户人家丧仪的花费,并且不设神位,无祭享。

所有关于那拉氏的画像,也被乾隆一一毁掉。那拉皇后为何忽然断发?!一种传言是因为乾隆南巡时寻花问柳,宠幸江南名妓,皇后极力劝阻,皇帝震怒……皇后愤而断发……另一种说法是皇帝宠幸令贵妃,要升她为皇贵妃,皇后感觉到了威胁,与皇帝发生争执,继而断发。皇贵妃位同副后,一般只有在嫔妃去世之前皇帝恩赏或者是皇后转正前的过渡,皇贵妃的设立会是皇后位置尴尬,当时管那拉皇后已经四十八岁,色衰而爱弛,这个年纪用现代的话来说也是更年期的时候,情急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这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历史课课代表


乾隆皇帝在众多妃嫔里,对待继后虽然不甚宠爱,但从娴妃到皇后,一路上该给的待遇都给了,两人还不乏有比较温馨的时候。但是在乾隆三十年继后剪发后,乾隆对她刻薄至极,可谓恩断义绝恨之入骨。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乾隆继后姓辉发那拉氏,而非《清史稿》误记的乌喇那拉氏。辉发那拉和乌喇那拉分属两姓,并非同源。辉发部早年得罪了努尔哈赤,被其屠杀。继后先祖是辉发部首领之一,他投奔了努尔哈赤,因此成为了建州女真镶蓝旗下的世袭佐领。因此在雍正年间,继后家族虽然在政坛并没有大的作为,但她家是满洲老姓,出身可谓尊贵。所以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帝把继后赐婚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以示对满洲旧人的看重。

此时宝亲王已经有嫡福晋富察氏和内务府包衣使女提拔上来的侧福晋高氏,还有十余个侍妾。乾隆皇帝一生中最眷爱的后妃,除了令妃,其余都出自潜邸旧人,她们是孝贤皇后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和纯惠皇贵妃苏氏。可以说,继后来得迟了点,她只算擦了一个潜邸的擦边球,那些爱妃们早早占据了宝亲王的情意,在情感上继后失去了先机。不过继后毕竟来头很大,她是雍正帝亲赐的侧福晋,因此乾隆皇帝登极后,册了嫡福晋为皇后、侧福晋高氏为贵妃后,资历虽浅但来头很大的侧福晋那拉氏封为了娴妃,且居于众妃之首

,当时汉女出身的苏氏虽然已经为乾隆生育了儿子,首封还只能屈居于纯嫔之位(乾隆二年封妃)。

乾隆十年,慧贤皇贵妃高氏去世,贵妃之位空缺,乾隆晋娴妃为娴贵妃、纯妃为纯贵妃,首次开创了双贵妃并立情况。虽然此举有乾隆对纯贵妃的偏爱因素,但无子嗣的娴妃因为出身好,还是排在了生了两个皇子的纯妃之前。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忍着丧子悲痛强颜欢笑伺候皇太后和皇帝东巡泰山,结果在山顶受寒染疾,贤惠的皇后唯恐影响太后心情,不敢过多休息,最后小病拖成大病疾革崩于德州水路,后位由此空悬。

孝贤去世后几天,乾隆和太后经过商量,选定了后宫之首娴贵妃为继后人选,并在百日后诏告天下将册立新皇后。元配死后不过百日,乾隆皇帝就急忙册立新皇后的话,可谓是薄情寡义之辈。乾隆自己也拉不下这个脸,于是别出心裁弄出了个“摄六宫事皇贵妃”制度。他首先明确承认了娴贵妃的准皇后身份,然后表明孝贤皇后刚死不忍速立继后,但唯恐太后没有得到皇后伺候内心不够舒坦,所以先册封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行使皇后权力,一年后行皇贵妃册封礼,孝贤皇后二十七月终丧后行册皇后礼。

乾隆十五年,娴皇贵妃正式册立为皇后。虽然后宫有令妃等宠妃,但这段时间乾隆和继后感情应该比较融洽。继后在乾隆十七年、十八年和二十年相继生了两男一女,乾隆对此非常高兴,还曾写诗庆贺,并与亲近的重臣分享自己得子的愉快心情。之后的岁月里,从官方文件,比如《清实录》、起居注和内务府档案等诸多记载里,乾隆和继后关系看上去是很正常的,乾隆每次出巡或木兰哨鹿皇后必定跟随,宫中也没任何妃嫔能僭越皇后。而且乾隆在修建自己陵寝时,一共在地宫给后妃们留了六个葬位,有一个就是为继后所留的,他的另一个爱妃纯惠皇贵妃就没法合葬。乾隆为了弥补纯惠,单独为她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高规格园寝。但乾隆三十年南巡时,继后却剪掉了自己的头发,从而命运急转直下,她剪发的动机原因是可谓是最知名的清史疑案之一。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继后那拉皇后随驾做陪,让人震惊的是她在杭州发生了剪发事件。由于满人在亲人去世后会有剪发之举,因此继后此举无异诅咒皇帝,可谓忤逆乾隆,那拉氏不废而废,一年多后她就去世,葬地亦无所踪。

乾隆继后剪发事件引起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乾隆年间,宫禁森严、文网严密、文字狱盛行,所以文人墨客们虽然私下有所议论,但都不敢针对此事留下笔墨,继后剪发一事得不到任何官方可靠信息。继后剪发事件里,后宫中受益最大的人是当时后宫二号人物、最受乾隆宠爱的令贵妃。继后忤逆乾隆被幽禁不废而废后,三个月不到,令贵妃就升为令皇贵妃,乾隆让她成为新的兰宫领袖,之后再没立后,所以令皇贵妃自乾隆三十年开始就一直是后宫之首了。由于继后得罪,嫡子十二阿哥又被乾隆厌弃,令皇贵妃的儿子皇十五子永琰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被乾隆秘密立储。令妃可以说是乾隆后宫中的最大赢家。

秉着“谁得利谁就是凶手”的这个怀疑精神,乾隆年间就有继后因令妃剪发的说法了。乾隆年间有个低级小官吏严譄,他投机邀名去请乾隆再立中宫,由于妄议宫闱被抓了起来,他的供词里就提到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乾隆想立一个宠妃,但皇后不同意,因此赌气剪发。根据清宫《拨用行文底档》记载,乾隆此次南巡携带的后妃分别是: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万岁爷驾行江南 同行皇后、令贵妃、庆妃、容嫔、永常在、宁常在六位。因此,朝鲜赴清的使节也打听到了一些民间议论,即皇帝宠妃令妃和容妃(回后)等联手污蔑皇后盗窃,声称皇后让侍卫偷卖宫中宝珠,被宠妃陷害的继后被迫断发。而巧合的是,这些后妃中确实有令妃党,比如庆妃就是令妃之子嘉庆帝的养母,两位母亲之间关系很好。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对社会控制力严重下降,关于继后剪发又有不同的说法,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记载就是,风流乾隆在南巡途中和妓女饮酒作乐荒唐不堪,继后看不下去劝谏,反而被恼羞成怒的乾隆责备,继后被迫断发明志。这种说法流传最广,被各种文艺作品采用。

继后为什么剪发一直没有定论,直到2018年南京博物院展出的一份乾隆三十年的“阿哥公主请安折”。这份皇室内部密谈的私折里,有大量乾隆御笔朱批,曝光了很多继后剪发的细节,让我们离历史真相又靠近了一大步。乾隆不仅在里面惊呼“皇后疯了”,还提到了,继后在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支开了伺候自己的三个宫女,独自在房间里剪了头发。乾隆认为皇后类似疯子,觉得“她平日恨我必深”,因此怀疑继后还针对自己搞了巫蛊一类的邪道活动。继后剪发后被身带乾隆处置旨意的四额驸福隆安“护送”回京,幽禁在翊坤宫后殿。乾隆还要求负责此事的人把继后听到他旨意的表情和反应都记下来,然后再奏给自己。

继后被幽禁后,乾隆对她的生活待遇极尽刻薄。朝鲜打听到的消息是,乾隆每日找人对继后责备羞辱,逼她速死。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在剪发将近一年半后,继后薨逝。乾隆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保留了她的皇后名号,下旨她的葬礼按照皇贵妃规格办理。但通过近年学者们检索清宫档案发现,实际上继后的全部丧葬费用仅200.7两白银,还不如清朝封号最低的后宫答应。像令妃的十四阿哥永璐于四岁夭折,这个小孩子的金棺从殡所送到园寝,一路上仅仅是祭祀搭棚和民夫伙食费用的开销就达了二千两。继后被乾隆偷偷葬入了纯惠皇贵妃地宫,没有任何香火祭祀,终清一世,只有清东陵少数几个守陵人知道她的葬地下落。由于民国时期纯惠皇贵妃园寝地宫被盗,新中国在八十年代对地宫进行了清理,继后葬地这个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继后忤逆了乾隆,不仅她的母家,连她和乾隆亲生的儿子十二阿哥也被乾隆迁怒,别说储位,在他生前乾隆任何爵位都没有给这个儿子,十二阿哥被母亲连累,只有皇子身份,而无宗室爵位。他由于郁郁不得志,年仅二十五岁就英年无子早逝,嘉庆皇帝亲政后,追封了这个苦命的哥哥贝勒爵位,并给他过继了后人。

继后剪发可以说为后宫二号人物令贵妃让出了空间,不过令妃虽然是继后剪发的最大赢家,但目前确实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令妃有对继后作出剪发举动施加影响。继后真正的剪发原因仍然是一个谜团,有待更多清宫史料的发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