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甲代表大明与大清和谈,崇祯却说:是你自己干的,和我没关系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锦之战爆发,大明战败,主帅洪承畴被俘虏,松山、锦州相继失守。这场大仗彻底断绝了明朝通过武力战胜清国的希望。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成了替罪羊,不断地被言官弹劾。

陈新甲代表大明与大清和谈,崇祯却说:是你自己干的,和我没关系

明朝皇帝和女人

  不过,崇祯却站在陈新甲这边,因为陈新甲正在执行一项秘密:与清和谈。陈新甲在对清的问题上与杨嗣昌相同,认为应先与清和谈,集中兵力消灭农民起义军。不过,杨嗣昌没有顶住朝廷的压力,和谈失败。陈新甲受崇祯信任程度远不如杨嗣昌,当然更不敢轻易提出和谈。不过,在松锦大战前,陈新甲曾私下和清接触,表达了和谈的看法。

  松棉战败的同时,崇祯派去剿灭李自成的傅宗龙、汪乔年也相继被李自成击败,明朝的危机突然凸显,大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崇祯只能授意陈新甲秘密与清和谈。皇太极本人一直以来就有和明朝和谈的想法,所以和谈过程很顺利。

陈新甲代表大明与大清和谈,崇祯却说:是你自己干的,和我没关系

火炮

  然而陈新甲的家童却不小心将和谈的密函传说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和谈之事才公开于众,朝中群臣哗然。崇祯帝恼怒之下,将陈新甲下狱,后来处死陈新甲。

  此次和谈看起来是毁于陈新甲的家童泄密,其实就算是不泄露,和谈也不大可能会成功。几年前杨嗣昌操作与清和谈没有成功,是因为朝中压力太大,崇祯却没有给予支持。面对同样的情况,崇祯就能全力支持陈新甲吗?

  朝中众臣反对和谈是吸取宋朝的外交策略的特点,认为和谈是丧权辱国的事情,支持和谈会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一定要反对到底。崇祯本人也是害怕承担和谈后所留下的恶名,所以明知和谈可能会使大明的局势有所改善,但却不敢公开和谈,只让陈新甲秘密和谈。

陈新甲代表大明与大清和谈,崇祯却说:是你自己干的,和我没关系

明朝军队

  和谈是否能够成功,并不是取决于明朝和清朝和谈的过程和双方的条件,而是取决于崇祯的决心和态度。崇祯有坚定的决心支持和谈,力促和谈成功,和谈就一定能成。但问题是崇祯的决心是摇摆的,他害怕承担和谈所产生的责任和后果,这就注定和谈必定会失败。

  和谈是秘密进行的,但崇祯能永远不公开和谈的秘密吗?即便和谈成功,崇祯也不打算公开吗?崇祯如何隐瞒到底?

陈新甲代表大明与大清和谈,崇祯却说:是你自己干的,和我没关系

崇祯

  其实崇祯不需要隐瞒到底,如果和谈成功的话,崇祯直接把责任往陈辛甲身上推,说是陈新甲私下和谈,并非崇祯授意,再把陈新甲认罪杀死。届时,和谈已成事实,众臣再怎么反对,明朝又不能反悔,大明和清将暂时停战,崇祯就能积蓄力量对付农民起义军。最重要的是,有陈新甲这个背锅的,崇祯不会背负骂名。这就是崇祯的如意算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和谈没有成功就提前泄密。陈新甲这个和谈主持者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崇祯只好把他下了大狱,否则他大嘴巴到处乱说是崇祯指使的,那崇祯岂不是身败名裂?陈新甲在狱中时曾上书自辨,大学士周延儒、陈演等人也曾出力援救,但崇祯还是杀死了陈新甲。其实,能当官当到朝廷里面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没有崇祯授意,借陈新甲十个胆,他都不敢去和谈,陈新甲必定是得到崇祯的授意。这些大臣恐怕也鄙夷崇祯的为人吧?

陈新甲代表大明与大清和谈,崇祯却说:是你自己干的,和我没关系

皇太极

  如果崇祯想促成和谈,他必须高调下令进行和谈,并勇于承担责任,顶住朝中的压力,这是给予陈新甲最大的支持,和谈必能成功。但崇祯却不想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只让陈新甲秘密和谈,和谈则必失败。以崇祯这种不敢担当的性格,不管让谁去和谈,都不可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