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作者與奶奶

(一)

童年時光裡,父母常年在外打拼,是奶奶長年累月掌管我們兄妹7人的飲食起居(其中還有姑姑家的3個孩子)。我是家中的長子,奶奶告訴我,長兄如父,你必須要行得端、做得正,帶個好頭兒,讓弟弟妹妹有樣兒學樣。

奶奶的話,讓我在小小的年齡裡,便有了“大哥”的使命感,生怕自己把路領歪、引斜了,壞了祖上的好家風,令奶奶傷心。讓奶奶開心——是我童年裡所追求的生活極致。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祖孫樂》作者童年時與奶奶的生活情境再現

見奶奶走路常常趔趄不穩,我便在家裡的雜木堆裡選了根桔木棍,給奶奶雕刻了一個龍頭柺杖做支撐。那些天,奶奶因為這個簡陋柺杖,興奮得常常到鄉里鄉親面前轉悠顯擺,逢人便說:“看看我孫兒給雕的柺杖,這龍頭威風著咧,拄著這柺杖,我走路穩當多啦。”

奶奶的廣告一下子為我拉來了很多活計,一時間,村子裡的老人陸續都找我幫忙雕柺杖。在義務雕刻的忙碌中,我心底滋生出了小小夢想:嘿嘿…..要是考不上大學,就開個雕刻加工廠,專雕柺杖賣,估計也足以賺錢給奶奶養老。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作者學習時的情景

有了這個想法後,我不論上山割草,還是放學走在鄉路上,眼睛都會不時地向周邊樹上仰望。一旦尋覓到適合做柺杖的原材料,我就會猴子一樣“噌噌”爬到樹上,砍下樹枝,拖回家待用。

奶奶多次勸阻我不要亂砍樹枝,但我就是不聽。直到有一天,在砍樹枝的過程中,我不慎從樹上跌落下來,摔得鼻青眼腫。奶奶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是樹公公在懲罰你呢!”

從此後,我相信了萬物皆有靈,便不再任性砍樹了。當年摔下樹時,門牙把樹幹磕破的疤痕至今已經集結成一個樹瘤。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去撫摸一下那個樹瘤。那或許真的是大樹在用血的教訓在警示我:做人必須崇尚自然,一心向善吧!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作者在工作中

(二)

小時候,家裡窮,只有傳統節日我們能吃上魚肉蛋類,平常日子的餐桌上,除了主食,基本都是紅薯加時令蔬菜一起燉煮。

不過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是莆田地區做頭牙和尾牙的傳統日子,兩個伯伯家境雖然也不富裕,但是,在每個月的頭牙和尾牙日,都會分別端來兩碗帶肉的粉面孝敬奶奶。

那是我們特別期待的時刻,只待伯伯轉身出門,奶奶就會用菜刀把粉面上的幾塊肉塊兒切成薄肉片,分給我們七個孩子每人一片,而我的總是會比弟弟妹妹大一些。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大豐收》寄託奶奶對富貴生活的盼望

每當弟弟妹妹說奶奶偏心時,奶奶會說:“你大哥乾的活也多。這個家靠他撐著呢,他撐住了屋脊,才能遮風擋雨。”

每次吃奶奶偏愛我的大肉片時,我都會很心疼地讓奶奶先咬一口。奶奶總是撒謊說:“奶奶剛才切肉時,已經先吃了一口,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趕快吃了吧,長好了身板,再掙錢給奶奶買肉吃。”

奶奶的話,我牢記於心。初中畢業後,我沒有繼續讀書,而是抱著“掙錢給奶奶和弟弟妹妹買肉吃”的小志向,走出了家門,跟隨莆田木雕師父柯仙春學習木雕。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鄭國柳極品三彩翡翠“臥佛”

在學習期間,我跟隨師傅一起承接寺廟的木雕工程,吃住在寺廟的後院的一個雜房裡,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每次要撐不住時,我就會借師傅的單車回家去看望奶奶。

看到年邁瘦小的奶奶,不停地為了弟弟妹妹操勞時,我就會渾身充滿力氣地返回寺廟,白天干活,夜晚則不畏酷暑嚴寒臨摹繪畫,夯實雕刻基礎——為的就是要掌握一門硬本領,掙錢讓奶奶過上好日子。

為了更系統地掌握雕刻技術,我還利用業餘時間到福州工藝美術學校進修,學習雕刻理論,更好地由理論指導實踐。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作者在精心雕琢中

(三)

那些年,為了奶奶過上好日子,是我人生最大的動力。後來,我的很多獲獎作品的創作初衷,則是希望能在作品裡實現奶奶的願景: “五穀豐登衣食足”是奶奶每年春節祈願時首要的願望,也是奶奶對富足生活最原始的期盼,為此,我創作了《大豐收》。

為了提醒自己,在當下衣食無憂的好時代,要用一顆感恩之心報答奶奶和父母的養育之恩,更好地回報社會,我以豬手為主體,兩顆綠白相間的包菜做陪襯,以“生財到手”的寓意,創作了《不忘本》,祈願我們的國家國富民強。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不忘本》寓意“生財到手”,祈願國富民強

而《祖孫樂》則完全是童年時我與奶奶的生活情境再現。很大程度說,奶奶就是我的創作靈感,我的很多作品,其實就是直接把奶奶代入到作品中。

作品《相濡以沫》,就再現了爺爺奶奶的愛情。當初創作時,我就想把這副作品擺在自己的陳列室裡,給我和愛人以及兒女們雕琢一個家族的愛情典範。結果,廣州的一個玉雕收藏發燒友看到最初設計圖,就愛不釋手,連《相濡以沫》都是他來命名的,他希望老輩人的不老愛情能給他們夫妻帶來好運。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相濡以沫》再現了爺爺奶奶的愛情

這些年,我在外鄉打拼,雖然不時地給奶奶買衣物,給足了奶奶零花錢,卻對奶奶疏於陪伴。不知不覺中,奶奶已經是96歲高齡的老人了。春節前,我攜妻帶子一家人回老宅,親熱地喊奶奶時,她竟然一下子認不出我了。

當時,我著實有些傷感。一頓飯過後,奶奶才終於喊出我的乳名。回望成名後的這幾年,春節裡,所謂的回家,也就是象徵性地於大年夜裡跟奶奶吃個團年飯,更多的時間都是身不由己地應付各種聚會和宴請。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玉雕大師”鄭國柳

(四)

今年春節,因為當下的疫情,我沒了應酬,沒了聚會,把休假的所有時間,都給了奶奶和父母妻兒,對奶奶總算是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陪伴。

在一起的時光裡,我跟奶奶聊外面的世界,她絲毫不感興趣。她的思維會偶爾恍惚穿越回舊時光裡,時不時會拿兩個桔子亦或蘋果偷偷塞到我的衣兜裡,告訴我:“你在寺廟日子苦,拿著回去吃。”

初八那天,我愛人煮好了麵條,在準備裝碗時,奶奶突然神秘地拉著我的手,指著案板上的雞蛋跟我耳語:“把雞蛋打到麵條裡,拿到院子裡偷著吃,別讓弟弟妹妹看到。你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營養。”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這吃麵條的情景特別像小時候

我親親的奶奶!對孫兒刻入生命裡的這份偏愛啊!讓我頓感有難以承載之重。我唯有鼻子發酸、眼睛發澀地配合著她,佯裝詭異地在麵條裡臥上兩個荷包蛋,讓奶奶看著我“偷偷”吃下。她便是一臉的滿足竊喜。

俗話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同樣在外打拼的堂兄眼饞了我與奶奶的其樂融融,遂在年十七來接奶奶去他家輪住。可是,奶奶的意識還停留在舊時光裡,她竟然像小孩子一樣耍賴,躺到地板上不起來。她說要管我吃喝,走不開,讓同為孫兒的堂哥好一頓吃醋。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作者的奶奶

從某種意義上說,奶奶就是我的雕琢人生的源動力,是奶奶給了我無窮的創作靈感。這些年,以奶奶為原型的很多作品都榮幸獲大獎了,由此說來,奶奶就是我的福星和財神。

而我從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到現在綽號眾多的玉雕大師,隨著歲月遞增的是額頭的皺紋、雕刻的技巧以及創業帶來的財富,而唯一不變的,是我對奶奶深入骨髓的愛!

此生,我唯有竭盡全力,用最精湛的雕琢技藝傳承發揚玉雕文化,才算是對奶奶和社會最好的回報。

96歲的奶奶至今還偏愛長孫,囑咐“把雞蛋打面裡,偷偷吃”

《燭光裡的媽媽》作品雕琢好,還沒來得及參展就被臺灣客人搶走

(本文文圖由楓葉紅了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