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日本兵對大佐這個職位夢寐以求呢?

司馬長史


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從上到下進行了一番大的改革,尤其是在軍事方面,他們的改革也是非常有效果,日軍從此成為亞洲頂尖的軍事力量,他們有著非常強的實力,在面對不少的強敵,都打得非常不錯,後來日軍更是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日軍先進的體體制,讓他們的戰鬥力更加強大,日本的軍事理念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他們的軍事制度也有些不同,其中他們軍隊裡面,是佐官制度。

很多日本兵,都非常向往大佐這個職務,那麼他們為何會對大佐有這麼大興趣呢?

其實主要的因素,是大佐這個職務在軍隊裡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類比一下,它和中國軍隊裡面的上校有些類似。不過我覺得大佐的位置,要比上校強不少,他們手下管理的軍隊人數要更多一些,一般到了這個位置,就離著將星不遠。再往上就能夠達到將級的水準,他們離著在軍中飛黃騰達,已經不遠。不過很多的士兵,加入軍隊之後也是沒有辦法做到這個位置。

還有一點,一般做到大佐這個位置,還會兼任著其他的任務,他們常常會兼任聯隊長,還會在軍隊裡面擔任參謀,可以說他們的實權是非常大的,不僅要掌握著不少的軍隊,還專門為上級謀劃各種軍務。

他們和上級官員打交道的時間會更多,因此晉升起來也更加容易,但凡是你到大佐的位置,往上再晉升就非常方便,很多士兵想要得到這個位置,主要是想著要獲得一個更大的跳板,大佐的位置正好就符合他們的利益,只要能夠到這個位置,就表示他們往後晉升更方便。

他們和軍中的各級長官聯繫非常密切,很多上級的命令都是他們負責傳達的,只有得到上級信任的軍官,才會得到這個職務。

還有一點,想要在軍中坐到這個位置,必須要有上級的關照,在軍中有足夠的人脈關係,很多的大佐,也是日本國內的名門出身,他們一開始就是被內定出來的。

這些人都是日本軍中的精英人才,這些人都是日本軍界的未來,後面必然都能成為軍中的大佬,因此他們可以說是日本軍中的希望之星,很多人自然都想得到這個官職。

大佐在不同的兵種裡面,承擔的職權也不一樣,有的大佐手下的兵沒有那麼多,他們管理的兵最多也就是幾千人。很多日本人在二戰的時候當兵,其實也是被洗腦之後,自己就盲目加入軍隊,他們一開始還沒有想過那麼多,可後來他們也開始想到要往上走,畢竟人要有追求,就會想到要往上爬。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在日本軍中,想要當將軍,起碼要先努力到大佐的位置才行,否則是沒有辦法上升到將官。

可想要在佐官中升到頭,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部分的日本士兵,努力一輩子也達不到這個程度,日本軍隊的等級制度非常嚴密,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軍隊制度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

可大佐的地位是沒有什麼改變的,因此在軍中,他們始終都是非常吃香的那一類,在抗日戰爭中,不少的日本大佐也死在戰場上,這些人在中國犯下無數的罪惡,他們也是死有餘辜。

不過這類軍官的傷亡,對日軍的影響非常大,讓他們軍隊的精英階層損失嚴重,不得不說,日本軍隊內部的晉升是非常完善的,因此讓他們的士兵在戰爭中變得更加有競爭力,軍隊想要有戰鬥力,必須要有足夠好的體制才行,日本軍隊正是有這麼好的系統的體制,才讓他們在二戰的初期能夠爆發出那麼強的戰鬥力,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軍隊一開始確實是非常職業,這也是中日之間最大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