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明君贤臣也是层出不穷。既有创下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亦有承贞观遗风的武则天。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虽然武则天在任上有诛杀李唐宗室之过,但对于治理天下、整肃朝纲,臣服突厥,发展经济她都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作为治世,在其治下自然也便少不了诚臣。狄仁杰、娄师德、魏元忠、张柬之、姚崇、宋璟等皆是治世之良臣,一时间朝堂更是号称“君子满朝”。

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而作为这些名臣之中最为出众的一位,狄仁杰在其为官从政的几十年里,栉风沐雨、鞠躬尽瘁,更是堪称为官之楷模。

少年时,便喜欢读书的他,沉湎于黄卷之中,无暇语俗吏;而在考取功名之后,他亦是兢兢业业,在被时任河南道黜陟使的阎立本举荐后,成为法曹,他也发挥了他“神断”的能力,进而在唐中宗李治仪凤年间,便已经升任大理寺寺丞。而经过他审判的案件,在他缜密的思维之下,每案竟无人诉冤者。

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而作为被武则天视为股肱心腹的大臣,他又不单单只是顺从武则天之心,而是多依从内心的本真出发,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也正是因此狄仁杰虽然为武则天倚重,但亦有如为越王李贞哭诉等“忤逆”武则天之举,而这也导致他的仕途也并不平顺,屡有外放。

而在《旧唐书》中记载,就在狄仁杰外放担任江南巡抚使,督查江南道诸事时,他发现虽然江南地区物阜民丰,但是却有遍地的淫祠(民间私自设立的祠,以祭祀名不见经传的各路“毛神”,或者奸雄、奸臣为主的祠庙),而民众则尽皆信奉。也就在香火萦绕之间,这些淫祠也导致了百姓不事农业、聚众造反、败坏世道等隐忧。

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作为朝廷命官,秉性纯良的他自然是雷厉风行,一方面着手登记造册查封这些淫祠,另一面则整理相关资料上报朝廷。最终,经过他的缜密查访,除却在民间保留了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这样有着广泛的正面影响的四个人的祠庙之外,一应不合法规的淫祠都被一一拆毁,“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而狄仁杰此举也是深得民心,为人们所拥戴。

随后他便被调任豫州刺史,更是在691年,被武则天册立为宰相。虽然后又因为来俊臣诬告而被贬谪彭泽,但一句“不忘初心”用在这样一位治世之臣身上并不为过。纵然是宦海浮沉,他却始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就在他出任魏州刺史任上,当时的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入侵,将百姓们都赶入城中,用来修缮防御器具,人们都苦不堪言。但狄仁杰到任后则一改此举,让百姓返回耕作,当时的契丹人眼见人们并不害怕,只得不战而退。而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心系百姓的好官的感激,则纷纷联名上表,奏请立下生祠。

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而生祠,作为纪念活人修建的祠堂,在历史上能够得立生祠者则是寥寥之数,从西汉的栾布到石庆几乎无一不是人臣之表率(当然广为人知的可能便是,明末袁崇焕等人为魏忠贤建立的生祠,但这毕竟只是个例);更兼之唐朝对生祠的建立,在《唐律疏议》中有着严苛的规定,但就是如此为狄仁杰建立生祠的奏请却获得了批准。可见狄仁杰在民间的受拥戴程度以及在朝堂之上的威望。

狄仁杰一世英名,拆毁了1700多座淫祠,死后他的祠堂却被百姓拆了


但就在狄仁杰去世之后,这样一位一世英名,有着捣毁淫祠之功,抚恤百姓,一心为民的好官的生祠却被百姓拆毁。这又是为何呢?原来是虎父犬子的缘故。《旧唐书》记载,狄仁杰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狄光嗣,狄光远,狄景晖。老大,老二为官算是秉持父亲之道,但唯独这三儿子狄景晖却是贪暴之徒,正经的一个“犬子”。在他出任魏州参军之时,鱼肉百姓,也导致百姓忍无可忍,将原本供奉狄仁杰的祠庙捣毁。而直到至元和中时,在田弘正修葺后,狄仁杰的祠庙才又复生机,血食不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