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code>我们对中国书法应该一直保持着敬畏之心。

说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等等丝毫不为过。/<code>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放眼全世界,中国的书法真可谓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是只有中国的汉字写出来才有味道,虽然只有黑、白、红三种颜色,却有无限的变化,成千上万种形态;二是书体、风格多变,点化多变、结构可塑,普通人对书法美与丑、对与错真的很难分辨。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诸如射墨的邵岩、盲书的张强等等“大师”们有了市场,更有甚者,竟以私处运笔写字,还自称“性书”!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射墨大师邵岩正在表演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盲书大师张强正在表演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性书大师罗珊正在表演

所以说中国书法的“水”是很深的。

有的人一辈子练习书法,具有相当的水平,可一直是默默无闻,没有人去注意他;有的人学了一点书法的皮毛,却能凭着“三脚猫”的功夫获奖无数,甚至弄个某书协理事、秘书,过足了官瘾……

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朋友和老松一样,一直对书法保持那种纯纯的爱,追求的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浸淫……

学了这么多年写字(姑且叫写字吧),我本人还是经历了好多书法上的“坑”,不知学习书法的朋友们是否也有过呢?

好多问题一直在纠结,总结如下:

一、先学什么书体?

关于初学书法者从什么书体先行入手呢?恐怕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所知道的就有好多种说法。现在谈谈其中的三种。

一种说法是先学楷书。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精于书法的语文老师就和我说,学写字要从楷书学起,所谓先学走,后学跑。

他说,楷、行、草三种书体,楷书是最易学的,草书最难,所以要先从容易的学起。

但是,真正拿起字帖练起来,楷书真的容易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楷书的每一个笔划都要做好“起、行、收”三个环节,而且每个古人的楷书都是法度森严的,基本笔划、笔顺、偏旁、字形、布局……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如果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可能练不了几个字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继而放弃自己的书法梦想。不信请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半途而废的书法爱好者?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后来,我想明白了:先学楷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先熟悉笔性、墨性,就象我们学开车,首先要知道这个车的性能,适合在什么路上跑的道理一样。

熟悉了笔性,这对我们掌握控制毛笔打下了基础,所以,如果能挺过来书法练习初期的枯燥乏味,那你的书法成功之路就真正开始了。

第二种说法是先学篆书。这种说法应该比较少一点。

那是我有一次拜访我们县里一个知名书法家,由于他在本地书画界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他既开了一个出售书画材料的商店,也收费进行书法培训。

他说,篆书是书法的“营养液”,不仅学书法应该先学篆书,就是有了成就的书法家,也应该经常练习篆书,为自己的书法增加营养。因为书法艺术终归是线条的艺术,篆书笔划圆匀,就像铁线一样,比作棉中藏铁,非常合适。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几乎全部都是中锋行笔,所以,篆书作为练习书法的基本功和日常的“营养餐”是最合适的了。

说完,他拿了一本邓石如的篆书字帖卖给了我。

我始终相信,他不会因为要卖一本十几块钱的字帖而误导我的。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第三种说法是先学隶书。这种说法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杨再春先生说的。

他说在年轻的时候,问过他的老师郑诵先先生,学书法是不是要先学楷书?

郑老没有回答,却反问杨再春一句:你为什么要倒着来呢?接着就解释了楷书在唐朝时才定型的,而隶书在汉朝已经成熟了,所以就该顺着来,应该先学隶书。

之所以郑老有这样的理论,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有以下理由:一是隶书所处的朝代属于承前启后,常练习隶书的人都知道,长时间写隶书就自然地悟了篆书的一些奥妙所在;二是隶书基本是四平八稳的结体状态,延伸到以后楷书的书写有很多的益处;三是隶书笔画简单,比较容易辨识,但结体洒脱典雅。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二、如何执笔?

古人有云:凡学书者,先学执笔。可见,从古至今是把执笔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的。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书法教材,基本都会教大家“五指执笔法”,即用“擫、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每一个手指的执笔姿势和作用,如下面图示: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这样的执笔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我一开始学写字,拿毛笔和拿钢笔的方法一样,还一写就是好多年。

后来,看到好多书法家都认可这种“五指法”,我又硬生生地改过来,一开始那个别扭劲就甭提了。

但是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中写道:苏轼苏东坡老先生说“执笔无定法”,意思只要能写好字,写得自在无论怎么拿都无所谓。

曾经杨再春先生拜访现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问过怎么样执笔是正确的呢?启功老先生说:你最爱吃的宫保鸡丁上来了,你是否要研究一下如何正确拿筷子的方法呢?

等你把拿筷子的方法研究透了,宫保鸡丁也被别人吃光了!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所以说无论是“五指执笔法”、“龙睛”执笔法还是“凤眼”执笔法,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执笔法,但明显违背人的生理结构,既费力又不灵便的执笔方法还是摒弃不用的好,启功先生曾批评何绍基那种别扭的“回腕法”执笔是“猪手法”!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最终,我还是认可启功先生不拘泥于固定的执笔方法的理论,也敢于抨击另类、搞怪的执笔,客观地为我们解释了“执笔无定法”的含义。

三、究竟是先学笔法还是先学结字?

一开始学书法时,老师一般都说:学书先要学好笔法。

“笔法”,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笔法,顾名思义就是用笔的方法。唐朝张怀瓘写的《玉堂禁经》中所说: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即我们常说的永字八法。

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跋》中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笔法千古不易。也就是说书法在结字上会随着时代变化所传承的东西会与时俱进,但在用笔上千古以来总是不变的。

学书法不会笔法是写不出好字的,这是肯定的。说明学书法过程中笔法太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重要我们初学者就要先学它?另一个重要的结字问题放在什么地位?

初学书法的你,有没有经过这几个坑?

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最后还是从启功先生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启功先生的意思大致是,笔法解决了字的局部问题,但结字解决的是一个字的整体,一定是先把结字搞好,再去学笔法。

就好像一个人一样,必须要身材匀称,整体气质好,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其次才能注意到手、脚、脸长得好看与否等结节问题。

以上的问题都是老松学书过程中遇到的“坑”,一直在努力学习,力求把坑填平。

正在学书法的你,是否遇到类似的问题呢?可以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