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从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游记》开篇就说到了它


天台山是仙霞岭主干进入浙江天台县之段,它北接四名,南连雁荡,西衔括苍,东临东海,主峰华顶,海拔一千百三十八米。南朝齐之陶弘景所著之《陶弘景真诰》说:“山有八重,四百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分野,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天台山风景绮丽,早在西晋南北朝时就为文士们称道。晋代王羲之僚属孔绰曾为之图状作赋,其赋《天台山赋》盛赞山水之美:“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唐宋时代文入更趋之若鹜,李白诗赞:“天台四万八千丈”,“碧玉连环八面山”;孟浩然在《玉霄峰》中惊叹:“上尽峥嵘万仞巅;四山围绕洞中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进天台山,对它推崇备至,说它“溪回山合,水石森丽,一转一晴,殊慊所望。”古代文人或诗或赋,把天台山神秀灵奇的景色淋离尽致地描绘出来了。

济公从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游记》开篇就说到了它


正是由于天台山的雄峻奇秀,幽緲深崎,它成为佛教高僧向往之地,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于南朝陈代,在此撰述天台宗经义,说法度僧,广修庙宇,故而,此山留下了许多的佛教遗迹。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唐代以后有兴有废,现存为清雍正十二年(134)所建。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占地19600平方米,与南京的栖霞、山东灵岩、湖北玉泉合称天下四大丛林。大雄宝殿内有彩释迦摩尼佛像,用青铜铸成,重十三吨;左右十八罗汉,皆用楠木雕成。寺内藏有文物上千件,其中有隋代智者大师的贝叶经,清雍正间“钦赐藏经”和唐代诗僧寒山子的《寒山诗集》等。寺内有隋梅一株,为国清寺第一主持僧灌顶手植,寺外有隋塔,高59.3米,九层、空心、砖砌,四周有许多浮雕佛像,造型优美,雕工精细。

济公从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游记》开篇就说到了它


国清寺不仅在国内佛教界为一宗之地,而且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被日本人民称为“和上”“大和上”的鉴真法师(688-763),为了传播天台宗,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从中国带出大量佛经、佛具、佛像、药物、工艺品及各种书画。鉴真圆寂之后,日本名僧最澄大师于唐贞元二十年(804)九月,横渡至国清寺,回国时带回寺内赠予他的“天台宗”《法华经》128部,345卷,他在日本建造了一座国清寺(又名延历寺)。他自己也成了日本天台宗祖师。

济公从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游记》开篇就说到了它


国清寺前的盘山公路在北山区驻地的龙王堂附近分成两路,盘旋而上可通华顶,曲折而下直达“石梁飞瀑”

石梁在方广寺附近。飞瀑乃是寺对面山上的两条瀑布汇集到一平面的大石洞中,涧水急流穿石梁而下,至梁两端,东端水又垂直向下形成三十余丈高的飞瀑。水声如雷,对面不闻人语,极为壮观。这里有多处摩崖石刻,郡守刘璈词“前度又来”,清代曹抡选篆书“万山关键”。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奇观”在石梁左侧;碧潭岩壁上有康有为书“石梁飞瀑”等等。


济公从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游记》开篇就说到了它


华顶为天台山之最高峰,从峰顶俯视群山,犹如片片莲瓣,华顶正当莲心,故而得名。天晴气朗之时,站在峰顶,可遥看东海,故又称“望海尖”。华顶又名拜经台,相传智者大师曾在此面朝西天竺,拜读《楞严经》。

华顶因其崔嵬秀气,

济公从小生活的地方,《徐霞客游记》开篇就说到了它

又有“台山第一峰”之誉,是观看日出的理想之地。华顶观出,一般在秋分后、春分前。观时,须在凑晨四时赶到拜经合,待到东方吐白,东海上泛起淡惔红色;一会儿,海面上现出一弧,其色如琥珀,亳光内蕴,鲜艳无比;继而又露半圆。突然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其大如白日所见数倍,其下如烈火熊熊,待到日轮升高几丈,则金光万道,灿烂夺目。

华顶寺建于五代,原为一僧人茅篷,后扩建为庙宇,华顶云雾极美,唐代僧灵彻有诗曰:“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确实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