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因循祖制沿用一萬多年的傳統種菜模式被顛覆了!

萬年種菜模式的“闖入者”,就是下面這堆由騰訊iGrow隊種出的黃瓜。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這些不是機器瓜,也不會開口說話,從表面看,這些黃瓜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些黃瓜是由人類在萬里之外控制並栽種出來的,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裡,全程沒有一個菜農參與,連種菜的氣候都是人工智能巧手模擬出來的,你會怎麼想?

這些黃瓜的出現,意味著全興的蔬菜種植時代已經來臨!

一、人工智能全面接管蔬菜種植

在種植前會先檢測土壤的成分,通過分析得到的數據進行種植和施肥。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種下後,AI會在黃瓜的生長過程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來自動識別所種植作物的品種,通過大數據分析,從而分析作物的病害程度以及周邊雜草生長情況,實現智能的預防和病蟲害的管理。

除此之外,AI通過學習處理衛星圖像還能預測未來天氣,提前預警的同時將自然環境對作物的影響降到最低。

而在黃瓜的生長過程中,諸如澆水、通風、光照以及施肥這些工作,都是由AI自動進行判斷和決策,再驅動“機器人”設備完成。

當黃瓜成熟後,AI會控制視覺機械臂對農產品進行售前品質檢測、分類和包裝,還能對當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制定最優的銷售策略……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騰訊牌”黃瓜

在長達4個多月的種植、生長、結實期,全程沒有一個菜農參與,包括澆水、通風、光照、施肥這些繁瑣的工作全部由人工智能自己完成。從這一刻開始,蔬菜種植正式邁入人工智能種植時代,菜農這個名詞很快將被扔進歷史的故紙堆裡。

二、氣候自動模擬

AI利用傳感器和攝像頭,自動收集環境數據,並通過深度學習和計算,進行判斷和決策,驅動溫室裡的設備元件完成最舒服氣候的配置。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完全能自動模擬氣候,蔬菜成長完全不受自然氣候影響。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三、萬里之外遙控種植

其實,促成這次種植成果的成員遠在中國,他們通過監控攝像頭遠程觀測這間位於歐洲的溫室,並且通過電腦對人工智能發出各種指示,萬里之外的人工智能才能井井有條地投入工作。這意味著將來通過遠程控制,一個人通過一臺電腦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把菜給種了!

在4個月的時間裡,騰訊AI在61平方米的溫室內種出了6992斤黃瓜,平均每平方米114斤。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種植方式種出來的杭蓋每平方米的產量一般是在22斤左右,AI種植產量比傳統種植整整高出了5倍!

並且,騰訊人工智能技術所種植出來的黃瓜,質量穩定、形狀統一,普遍為重375g以上的A級優質瓜。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這還只是人工智能種植黃瓜的初步成果,要知道人工智能的厲害之處不僅僅可以完全替代一些人類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還能通過自動學習、加速進化,從而規劃出更好的種植環境。

這些之前只能在神話和電影裡才出現的情節,現在發生在最普通的蔬菜種植業,這也說明,人工智能已經急不可待地準備介入我們的生活了。

面對霸道的人工智能,人類怎麼辦

騰訊人工智能黃瓜的誕生,又一次讓尷尬的世紀拷問在人類耳邊響起:什麼事都讓人工智能做了,那我們人類怎麼辦?

怎麼辦?接受人工智能侵入生活的事實,並且努力佔到人工智能領域的最高峰!

於是就說到騰訊人工智能黃瓜誕生的背景。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發起了一次國際挑戰賽,這次挑戰賽的主題是種黃瓜。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和之前我們在農家樂體驗過的種黃瓜相比,這次的國際挑戰賽代表著各國科技實力和人工智能成果的大比拼,因為挑戰賽有一個極富挑戰的賽制:

參戰方不親臨現場,而是在別的地方遙控人工智能,全程由人工智能完成,包括模擬生長氣候。

因此,這次挑戰賽就像江湖聖火令一樣在各國傳開, 15個國家的14支高手團隊悉數來會,其中不乏微軟、英特爾這些成名日久的名宿,比賽還沒開始就劍拔弩張。

所有人都明白,這次贏的不僅是種黃瓜,贏的更是所代表國家在未來高科技領域的地位!

中國的中原地區是歷史超過10000年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自然也派出了一支包括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專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植物學會等組成的超級天團,天團取名為iGrow隊。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最終,實力超群的iGrow隊技壓群豪,攜手其他四支隊伍一路闖入決賽,並最終獲得了“AI策略”單項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成績。

於是,我們就看到小蔬在本文開頭為大家展示的那堆碧綠精緻的黃瓜。

面對人工智能,恐懼是最軟弱的表現

騰訊人工智能黃瓜的出現,無疑對人類各方面會帶來滌盪,但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在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行業而言,減少人工參與,讓種植更智能將成為蔬菜種植業的趨勢。

既然人工智能黃瓜已經出現,其他的蔬菜種植也能通過人工智能來完成,今後,蔬菜種植的人力成本無疑將大幅減少。

今後,產前育種選種、土壤分析;產中病蟲害管理、自動採收;產後品質檢測、優化物流將發展成為行業的新生態。

1萬多年的種菜模式將消失?中國菜農還有活路嗎?

從觀念而言,菜農和蔬菜相互依存的觀眾可以休矣。

一萬多年來,在人們的觀念裡,菜農和蔬菜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彼此不可分割,但人工智能黃瓜的出現卻說明,一萬多年形成的觀念也需要改弦更張。

對未來而言,未來的美好生活需要人工智能的全面參與。

在趨勢到來之前,不要恐懼或和趨勢作對,否則,再精彩的時代都與你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