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能统一中国?

(说历史的女人——第421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数十年的争斗,三位枭雄曹操、刘备、孙权各霸一方,魏蜀吴三分天下,史称三国。然而,即便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如何英明,如何奋斗,都未能吃掉对手,统一天下,最后三国归晋,华夏中土归入司马氏囊中。事实上,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时,天下并未统一。公元263年,魏灭蜀后,中国由三国鼎立变成了魏、吴的南北对峙局面。司马炎做为西晋开国君主,当时才29岁,血气方刚雄姿英发,对这个局面岂能甘心?所以他称帝后,一直有吞并东吴统一天下的雄心。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容易的话,曹、孙、刘早就干了,还怎么能轮到你?

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能统一中国?

可是这位年纪轻轻的司马炎就是做到了,他究竟凭什么做到了曹孙刘没有完成的霸业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统一中国?原来他麾下有3个牛人,此3人的才能堪比西汉的萧何、韩信和张良。先说才比萧何的这位。此人就是羊祜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市)人。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任朝廷重要官职,并且多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之女,即蔡文姬之妹;羊祜的姐姐则是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之妻。羊祜少时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神秘的老人对他说:“你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岁,必然为天下建立大功。”老人说完就远去了。此老人被人以为是世外高人。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且以擅长论辩而颇具盛名。他身长七尺三寸,长眉秀目,举止潇洒,仪态不凡。夏侯渊儿子夏侯威看他必成大器,就将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曹操重要的谋士

郭嘉的儿子郭奕见到他后也深感其才,称他为“当世颜回”。羊祜尽管很有才华,但他非常低调,而且自律,谢绝了多次别人推荐他做官的机会。不过他还是很早就显出了不凡的政治才华。

当初,魏明帝曹叡去世,继位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非常激烈。开始,曹爽集团占优势,曹爽看中羊祜的才干,一直想拉他入伙,为曹氏出力。但羊祜不为所动,他虽然年轻,却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绝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他一直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爽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也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汉,只有羊祜没有受到牵连。

255年,司马昭执政,为大将军,又拉拢羊祜,让其任要职,但他没有应命。直到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时,他才授命,不久他又被升为给事中、黄门郎。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他为人正直,从不拉帮结派,因此,有识之士对他都特别尊崇,在朝中树立了很大威望。265年,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受到重用。他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但羊祜为避免朝内等权臣的妒嫉,

坚持不受封公之位,只受侯爵。

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能统一中国?

总之,羊祜这人极有才干,而且处事低调,这一点上就不逊于前辈萧何。说他堪比萧何的更是他之后的所作所为。我们知道,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臣,并非是在战场上有多厉害,他主要是做为刘邦的后防管理者著称的,比如负责战备工作,负责人事管理等,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若没有萧何,刘邦得不了天下,刘氏集团必乱。羊祜对于西晋朝王朝同样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司马炎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羊祜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为统一大业做出了奠基。269年,司马炎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伐吴战争的关键地区。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他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并与吴国人真诚相待。

当时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晋国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石城的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

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司马炎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接着羊祜率兵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为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断。羊祜于是对东吴实施怀柔、攻心之计。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时,每次都要用绢补偿吴国百姓的损失。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把猎物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亲切地称他为“羊公”。

东吴镇守荆州的也是位名将,即陆逊之子陆抗。他对羊祜的做法也很佩服,居然对羊祜有惺惺相惜之意。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去,陆抗也不疑,随即就吃下了。一时间,晋吴交界的荆州地区保持着和平状态。

经过羊祜7年的贮备,公元276年,羊祜认为出兵伐吴的时机成熟了(当时名将陆抗已病亡),他就上书司马炎伐吴,但遭到朝中众多反对派比如贾充、荀勖等的强烈抗议,司马炎就把这事放下了。278年,羊祜已身患重病,但他又一次上书皇帝伐吴,可再次遭到朝中反动派们的抗议,司马炎为了稳定朝廷,仍然举棋不定。此时,一个重要人物走上历史舞台。

他就是具有张良之才的张华。张华是张良的第16世孙,也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第14世祖,此人才华横溢,被当时的名士阮籍誉为有“王佐之才”,还被当时的人比喻为春秋时期郑国的名相子产。张华当时在朝中任中书令,他见司马炎犹豫不定,就去见了羊祜。羊祜对他做了伐吴的详细分析。二人一拍即合。其实张华一直是支持羊祜伐吴的。羊祜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就把伐吴大计交给了张华,并且具体指定了伐吴的直接执行者,即军事统帅。他向张华建议,向朝廷推荐此人接替自己掌管荆州要地。就如当初东吴的周瑜去世前,向孙权推荐鲁肃替代自己一样,羊祜郑重推荐了一个人代替自己,此人就是堪比韩信的杜预

当时朝中主张伐吴的就三个人,除羊祜外,还有就是张华和杜预。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先祖。杜预也是熟读兵书,才华横溢,具有统领百万大军的才能,可以跟韩信相比的著名将领。他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镇南大将军等职。杜预很早就跟羊祜一起被朝廷重用,受到司马昭的赏识,司马昭将其妹高陆公主嫁给他为妻。杜预做为司马昭的重要幕僚,曾在平定蜀汉的战争中,被派到钟会的军中担任镇西将军府长史,立下战功。

杜预是位智勇双全的人,曾参与制定《晋律》,他对汉魏旧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晋律》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晋律》的所有注解都是他完成的。他还曾向司马炎建议实行过考核官吏的考课制度。杜预曾于公元271年平定了匈奴人的叛乱,羊祜知道杜预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才推荐他作为伐吴的主要统帅的。

羊祜尽管没有直接参与伐吴之战,但他已经为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是起到了萧何的作用,功不可没,而且,他去世之前,举荐杜预,可以说是又起到了萧何举荐韩信的作用。羊祜去世(享年58岁)之后,把重任交给了杜预。此时的司马炎在张华的启发下也意识到伐吴时机基本成熟,就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受命之后,便南下襄阳,为即将开始的灭吴战争作战前准备。

杜预到达荆州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同时派兵奇袭西陵。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是孙吴的西部边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晋军能突破西陵,宜州的水师就可以顺流而下,驰骋荆州。对于西陵的重要性,孙吴也早有注意。孙吴大将陆逊曾指出,西陵是孙吴的西大门,丢掉西陵则整个荆州不保。所以,从陆逊到他的儿子陆抗,从没有放松过对西陵的控制。此时驻守在这里的总督是孙吴的名将张政。不除掉张政,西陵很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中晋军前进途中的巨大障碍。于是,杜预实施了一条调虎离山之计。

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能统一中国?

他从军队中挑选了一批精壮的将士,突然袭击张政。张政虽然对杜预的到来有所警惕,但万万没有想到,他一到任就搞偷袭,使自己遭到惨败。但他害怕孙皓惩罚他,就没有如实报告军情。杜预早知孙皓生性多疑,对臣下不很信任,就故意把在西陵抓到张政的俘虏送到孙吴的首都建邺(今南京)。孙皓一看,大怒,好你个张政,竟敢瞒报军情!他便气急败坏地召回张政,临时任命武昌监刘宪接替他的职务。在大战之前,敌人将帅移易,军心动摇,这就对晋军极为有利。279年八月,杜预看准备就绪后,便上书司马炎请求开战。

然而此时,驻守在扬州前线的晋军主帅王浑上表声称孙吴要发倾国之兵攻打晋国。朝中的反战派又乘机向司马炎说泄气话,使得司马炎对杜预的请战再次迟疑不决,最后竟同意将灭吴的计划推迟到下一年。

杜预得知司马炎变卦,非常着急。他再一次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婉转地批评司马炎听信谣言,放弃灭吴大计,实际上是纵敌为患,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认为,灭吴战争胜券稳操。对于杜预的上书,司马炎仍然迟迟不下决心,因为朝中的反对势力(比如贾充等)实在太大。杜预又急又气,

第三次上书请求立即开战。他愤怒地批评反对派既不顾国家利益,又怕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和懦弱行径。杜预还向司马炎指出,由于我们要攻打孙吴的消息已经泄露,孙吴可能要采取对策,那必将给我们灭吴的战争带来许多新的困难。

当杜预的这次上书被人送到司马炎那里的时候,大臣张华正在陪司马炎下围棋。二人在棋盘上杀得正紧。司马炎接到杜预的上书,随便看了一眼就扔给张华了,再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下棋啊,眼看张华要占上风了,准备打吃!张华一把接过杜预的信,一看,装作非常吃惊的样子,呼啦一声推开棋盘,大声说,“陛下,好事来啦!”

这时张华做为伐吴的重要一个棋子终于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之所以说他才比张良,就在这一点上。张良做为刘邦的第一贵人,其实是做为决策者而存在的,每遇大事,必须有张良的决策。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的作用主要是运筹,是策划,决策,真正决胜千里之外的是韩信。但这个决策非常重要,没有这个决策,一切都将不存在。

此时的张华居然不顾君臣之礼,哗啦一声掀掉棋盘,黑白棋子滚落了一地,他也不管,直接向司马炎陈说利害,成为促使西晋伐吴的最重要一环,确实是有胆有识的表现。张华把杜预的上书向皇帝一一解释: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皇上您就是东风啊,伐吴的机会千载难逢,如今终于到了!此时东吴孙浩昏聩异常,如果此时不出击,等到东吴再换明君,重整旗鼓,那陛下您的统一大业恐怕就要到猴年马月了!张华劝司马炎不要再优柔寡断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爱卿说得太对了,正合吾意!立马出兵踏平东吴,统一中国!”司马炎“啪”的一拍桌子,喝道:“朕意已决!”

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司马炎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在这次战争中任西线总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把他的军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公元280年正月,杜预率军包围江陵。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不想在这里消耗时间和兵力,仅对它围而不歼,以切断江陵和外部的联系。之后,他立即调动一部分兵力向西进攻,迅速夺取沿江的一些城池。一个漆黑的夜晚,杜预派遣几名猛将率领八百名精壮的士卒去偷袭江南的乐乡。这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他们按照杜预之计,一方面在山上到处点火,虚张声势;一方面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这样一来,把乐乡城里的吴军都督孙歆吓得坐卧不安,各处的吴军也人心惶惶,不敢随意行动。接着,杜预的这支人马就埋伏在乐乡城外伺机攻城。正巧此时候有一支吴军从江岸返回乐乡,杜预的将士们就乔装打扮,混到吴军的队伍里溜进城里,神奇地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歆,拿下乐乡。

在扫清江陵的外围之后,杜预便很快拿下江陵,占据荆州。接着杜预马不停蹄,挥师东进,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此时军中有人对连续进军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天气转热,雨水增多,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应该等到冬天再继续进军。杜预当即否决,断然说道,“现在我军连战连捷,士气大振,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建邺!”杜预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伐吴的战争形势跟着杜预的预言节节胜利。

杜预有惊人的战略眼光,在向东进的同时,他还分兵南下,势如破竹,攻占了交州、广州,扫平了两广地区。公元280年3月,晋军攻下建邺,吴国亡。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著,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顶高级官员十四人,斩杀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杜预为西晋伐吴,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西晋灭亡孙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他仅凭此战便跻身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将行列。到唐代,公元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唐德宗时,杜预被列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杜预又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

。杜预是明朝之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物。所以将之比作韩信毫不为过。

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能统一中国?

纵观整个西晋伐吴的过程,司马炎居然完成了连曹操、刘备、孙权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重新统一中国,实在跟羊祜、张华和杜预三人分不开的,羊祜的才干堪比萧何,为伐吴做好了充分准备和奠基;张华则具有惊人的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堪比他的先祖张良;而杜预做为具体的执行者,其作战谋略和胆略、军事才能堪比韩信,有此三人的合作,前赴后继,司马氏有什么理由不统一天下?(文/冰岛啖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