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引言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正式剃发向当时盘踞关外的满清军队统领多尔衮称臣,由此正式拉开满清入关,逐鹿中原的历史大幕。这个曾居于辽东塞外一隅的少数民族,如何能够依靠区区十数万军民在短短的数十年里悄然崛起,又是怎样忍辱负重最终击溃明朝边军并伤及明朝根基的,本文将再度回首那段真实且血腥的历史。

有明一朝,中央统治者在处理边关问题时多是采取和平且较为稳定的政策,如明蒙政策,然而这些政策仅仅适应于势力强大的邻国,无法有效解决小型部落间的冲突。为防止塞外部落快速崛起以致给边境地区带来巨大威胁,明朝政府特地出台多项政策,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扶持较弱的部落势力,并撺掇这些部落与那些可给边关造成威胁的部落进行正面对峙,以此实现塞外各部落间的实力平衡。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明朝时期的其他少数民族

一、错杀无辜,努尔哈赤愤然起兵

“邻部古勒城主阿太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攻,阿太,王杲之子,礼敦之女夫也。景祖挈子若孙往视。有尼堪外兰者,诱阿太开城,明兵入歼之,二祖皆及於难。”—《清史稿》

万历十一年,当时持亲明态度的建州左卫女真领袖爱新觉罗·觉昌安及其子爱新觉罗·塔克世被错杀于古勒城得知这一消息后,身为塔克世之子的努尔哈赤惊怒交加,在悲痛之余断然起兵,并拒绝执行此前与明军商议的和平政策,转而武装抗明。

起初,努尔哈赤麾下仅有十三具甲胄,势力十分弱小。在见到明朝边关强大的军力后,努尔哈赤并未选择以卵击石直接打出反明旗号,而是将矛头指向周边有着反明苗头的部落。在见到努尔哈赤并未因祖父与父亲的死亡而侵扰边关,反而帮助自己打压那些存有异心的部落后,明军决定扶持努尔哈赤并对其势力的迅速扩大视而不见。凭借着自身的伪装与明军的掉以轻心,努尔哈赤部落迅速壮大,并先后征服建州女真族各部。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女真族部落的人士

二、野心勃勃,太祖赫图阿拉称汗

“癸巳夏六月,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部合兵侵户布察,遣兵击败之......敌大溃,我军逐北,俘获无算,擒乌拉贝勒之弟布占泰以归。”—《清史稿》

在辽东一隅情势基本稳定后,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将骑军矛头指向更外围的东北地区。随后几年中,努尔哈赤先后通过武力侵略与重利安抚的方式,先后消灭乌拉拢周边势力较大的部落。此时,东北地区女真族内的乱局已经大定,努尔哈赤也借助一系列战争成功俘获数十万人口,这些人口被士兵押往辽东地区并编入户籍,女真部落正式成为明朝边军的最大对手,然而深陷腐败与国内政治斗争的明朝边军并未及时捕捉到这一重要信息。

皇太极曾言:“金银布帛虽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为可喜耳。金银布帛用之有尽,如收一二贤能之人,堪为国家之助,其利赖宁有穷也?”—《清太宗实录》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清史稿》史料

努尔哈赤并未如同当时诸多塞外部落因未被明军围剿而自喜,更未满足于四处征战所掳获的土地与人口,他所图谋的是整个明朝江山。因此他广招人才,并在臣子帮助下正式建立八旗制度,此后女真部落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努尔哈赤终于将目光放于辽阔的中原土地上了。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当这一消息传到明朝中央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忙于党争的大臣纷纷站于统一阵线即武力消灭后金政权。公元1618年,面对大有风雨欲来之势的边境对峙局势,努尔哈赤断然宣告“七大恨”,正式武装抗明。有蒙古族崛起南下灭宋的前车之鉴,明朝对于野心勃勃的后金政权并不敢有丝毫轻视。因此朝廷不惜大肆征兵、征税,不断巩固辽东边境防线。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努尔哈赤人物像

三、举兵反明,金戈铁马踏破山关

面对戒备骤然加强带明朝边军,努尔哈赤采纳麾下谋臣建议选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抚顺作为突破口。在敌军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抚顺关迅速被攻破,清河堡也因此失去重要屏障,被金军趁势拿下。此次战役,明朝负责统兵的总兵与副总兵均战死沙场,数十万人口被掠夺而去。此次战役使得原本并不完善的辽东防线出现漏洞,但是其影响远不止此。

当时的明朝境内,农民起义烟火四起,如若边关被塞外“夷族”攻破,明朝的统治根基将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时任大明皇帝的万历亲自下令集结浙江、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精锐部队,并联合朝鲜国与女真部落内努尔哈赤的反对力量,对尚在襁褓的后金政权形成合围之势,企图一举将其消灭,事关明金未来存亡的“萨尔许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有关后金的战争

尽管联军数量与地理位置均有优势,但是万历皇帝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仓促集结的三路大军毫无统一与协调性可言,而后金政权更不是之前孱弱的女真部落!被努尔哈赤规划为八旗的后金骑兵在面对汹汹而来的联军时并未出现慌乱,而是凭借着自身娴熟的骑技与统一的战术将联军各个击破。此次战役明军总共派出的九万余名精锐士兵竟死伤近五万,朝鲜军队更是死伤惨重,关于这场战争的惨烈场面,《栅中目录》有言如下:

“浙兵数千屯据山上……胡数百骑驰突而上,浙兵崩溃,须臾间厮杀无余,目睹之惨,不可胜言……八旗军以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无不溃败……”。

此次战役后,明朝军队元气大伤,边关守军再无军势可言,后金骑兵乘胜追击,沿路州府望风而降,开原、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纷纷陷落。努尔哈赤以这些地区为前沿阵地,在短暂的休养后,后金军队再次南袭,明朝边军呈现节节败退之势,在朝臣为此焦头烂额之时,时局出现了转机。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去世,皇太极接任后金大汗,即位之初,皇太极为稳定政权不再积极南下,转而将重点放于国内生养休息,明朝边关因此迎来了短暂的安静。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皇太极影视剧形象

四、撒手人寰,太宗承志尘埃落定

皇太极按兵不动注重生养休息,但是明朝的新皇帝崇祯却坐不住了。这位试图挽救明朝江山的青年皇帝采纳群臣建议,决定再次集聚国内精锐部队,对后金政权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公元1641年,一股金兵袭击了当时的锦州城,皇太极无意将此次袭击作为明金再次大战的导火索,但是明朝有动作了!崇祯皇帝当即命令洪承畴为先锋,率领早已蓄势待发的十三万明军精锐开赴边关地区,显然易见,崇祯皇帝将借锦州为火药引子,彻底点燃第二次明金大战的硝烟。

面对早有准备的明军,后金骑兵并未讨到好,甚至打了不少败仗,后金势力逐渐北缩。见到金兵退缩,急于摆脱边境战争以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农民起义的崇祯皇帝下令要求洪承畴立即进兵,围剿后金的“败军”。

它是名不见经传的民族?漫谈后金政权如何逐步开辟“新天地”

李自成农民起义

然而后金军队颓势是真,败势却是假,一心忙于前进的明军不久便落入金军圈套,皇太极当即下令金军对进入埋伏圈的明军进行合围,此时大势已定矣。关于这场战役,后世史学家将其命名为“松锦之战”,关于此战,乾隆在《萨尔浒山之战书事》中如此说道:

“太祖一战(萨尔许之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松锦之战)而帝业定”

此战过后,明朝再无力量反攻后金,边关已岌岌可危。这场战事使得明朝国内的有生精锐力量几乎被耗尽,国内战场上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再无敌手,明朝败亡已成定局。

总结

在评价历史人物或者时,很多学者将其中原因归于历史大势,但是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历史大势是因为“势在人为”。明军在得知努尔哈赤祖父与父亲被错杀后,并未对努尔哈赤及其部下进行抚慰与补偿,以致努尔哈赤恨意难平,愤然起兵;当努尔哈赤东征西战,讨伐诸多部落时,明军再次选择熟视无睹,默认其肆意妄为;当努尔哈赤彻底崛起并建立后金政权后,明朝皇帝未了解真实情况便仓促起兵以致遭受大败及至而后“松锦之战”的全面溃败,每个环节都是努尔哈赤的“有为”与明朝的“不为”。

微观上看,努尔哈赤以“有为”一步步崛起于塞外荒野,明朝以“无为”一步步将江山彻底断送,无数个微观便形成了宏观,即努尔哈赤挟历史大势南下,明朝江山迅速崩塌于历史洪流中。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太宗实录》、《栅中目录》、《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