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1964年9月10日,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杭州摄影图片社摄影师马来法家里喜得贵子,这个小男孩就是马云。

谁曾想这个相貌平平的孩子将会在30年后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弄潮儿。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电商教父”是如何炼成的,且看下文分解。

有限的生命应该在无限的折腾中度过

读书向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太多书的人,都不会太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人可以少读书,多干事。有人事干的很多,事干的很多,当然时间有限。

这是马云在一次访谈节目上对读书的论断, 也似乎与他求学期间的经历相契合。

马云从来都不是老师眼中“听话的好孩子”,谈不上乖巧懂事,也没少惹是生非曾经因为打架而被迫转学至杭州八中。也正是此时,马云开始对英语感兴趣,每天用自己的小收音机听英文广播。他自己也不会想到英语将会成为改变他命运的重要一环。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马云似乎命中注定不被考试所青睐,从中考开始就饱经波折,连续参加两次才勉强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其中一次数学只得到了31分,由此来看他首次高考数学只得1分也就不奇怪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两次高考落榜之后的他做过服务员、秘书、搬运工人,也蹬着三轮给杂志社送过书。虽意志有些许消沉,但他从未放弃过大学梦。早期在社会上的摔打,也为日后马云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三次高考数学考了89分,但离本科线还差5分,英语成了他的救命稻草。英语成绩的优异使他被破格录取,如愿进入了大学。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code>我进入了大学,叫杭州师范大学,是被认为第四流的学校,尽管我认为他今天比哈佛还重要。/<code>

这句话足见大学期间的经历对马云的影响之深,马云更是凭一己之力使杭州师范大学在大学校友排行榜上与一众985、211高校平分秋色。一个人的发展维度与你上那个大学没有必然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你自身的潜力和能力。

进入大学的马云如鱼得水,凭借其出众的性格和天赋,一度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成绩稳居外语系前五名,当选学生会主席,连续担任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成为了一名大学英语教师。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马云也并没有一心教书育人,安于现状。传道授业之余,他热衷于翻译工作,利用自己英语老师的人脉和资源,开始了第一个创业项目—海博翻译社。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卖过花,做过医药销售。倾其所有努力之下,海博翻译社在1995年终于开始盈利,也正是在这一年马云作为翻译来到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的他深受触动。此次触网改变了马云的人生轨迹,擦出了网上冲浪的火花,中国黄页即将诞生。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机会面前不犹豫,义无反顾创业去

我请了二十四个朋友到家里说我准备做的事情叫Internet,大家听了将近两个小时,没有人听懂我说什么,最后就是投票表决,二十三个人反对


当时的人们对互联网都没有概念,更不用说“Internet”这个舶来品。大家的反对并没有让马云气馁,他仍旧相信互联网在中国市场的潜力。马云从大学辞职,以一腔热血投身互联网。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向自己的妹妹借了一些钱,凑足两万块钱的他注册成立了中国的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同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从身边朋友入手,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白天穿行于各个写字楼、公司,晚上则在大排档店铺里,酒过三巡人微醺,手舞足蹈地同一群人侃侃而谈。由于对互联网的认知尚少,“互联网是什么东西,你一定是骗子。”马云一度被称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认为是“江湖骗子”的马云能乘着互联网这艘快船驰骋于风口浪尖,那些被骂骗子的日子并没有击倒马云,反而让他一鼓作气,成功将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做到了700万,“阿里巴巴”马上一飞冲天。

<code>“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马云拉开了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帷幕。/<code>
  • 网易丁磊从宁波电信局辞职,南下广州,
  • 搜狐张朝阳拿到麻省理工学院两位教授的风险投资回国创业
  • ,“软件天才”王志东“三入硅谷”摸清了互联网的发展脉络,看到了“Internet”的未来。

一个新的时代悄然降临,马云如何在风云起伏中一手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请看下回分解。

“风清扬”“马天行”“电商教父”马云的前世今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